“七一勋章”获得者 | 辛育龄:做白求恩式好大夫(十一)

关注

NEWS

华北理工大学冀唐学院

辛育龄,男,汉族,1921年2月生,1939年7月入党,河北高阳人,中日友好医院原院长、胸外科前主任,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新中国胸外科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战争时期,曾与白求恩并肩战斗,多次冲上前线救治伤员。和平年代,长期致力于我国胸外科创建和发展,是中国人体肺移植手术第一人,在胸外科领域多个方面取得“从0到1”的突破,为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创新发展作出卓越贡献。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等称号。

01

从医之路,在战火中萌芽

华北理工大学冀唐学院

在辛育龄的左手臂上,至今还有一道伤痕,那是这位百岁老人从医的起点。后来,他从弃学从戎到中途从医,从开拓我国胸外科事业到受命出任中日友好医院首任院长,又在之后迅速重返临床。

十六岁的辛育龄加入八路军参加抗日战争。他原本想拿着枪上阵杀敌,不料却成为了一名卫生员。第二年,辛育龄被派往白求恩医疗队担任药师。那道伤疤就是在一次日军飞机轰炸中,驮药箱的马受惊时,他拽马时被划伤的,白求恩医生还亲自为他缝合了伤口。

1940年,抗战进入最困难的时期,部队里流行疟疾和疥疮。然而解放区遭遇封锁,药品短缺。辛育龄时任制药厂厂长,他不怕艰苦、上山采草药,提取草药中的有效成分制成药片给战士们服用以治疗疟疾;此外,他还研制成功了一种皮肤擦剂软膏,能有效治疗疥疮。

七年后,辛育龄从中国医科大学毕业,成为一名外科大夫。辽沈战役时,他带领医疗队赶赴沈阳参战。后抗美援朝时期,他又组织医疗队赴朝支援,负责收容伤员。

辛育龄的从医之路,从战火中萌芽,此后他一辈子的事业都投身于医学。

华北理工大学冀唐学院

华北理工大学冀唐学院

02

学成归来,挂帅中国胸外科

华北理工大学冀唐学院

如今,胸外科已经能算得上是我国十分成熟的临床学科。在肺癌的诊疗、胸部创伤的救治,以及肺移植等领域,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但在上世纪50年代,中国的胸外科几乎就是一盘散沙——同一个病症,不同地方有不同的诊断标准和治疗步骤,整体学科内部也是“各自为政”,几乎没有一个统一的联系……在这种情况下,病人很难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上世纪50年代,辛育龄作为新中国首批留学生,被选派赴苏联学习胸外科理论和技术,后于1956年回国。在苏联留学期间,辛育龄学习了在国内尚属空白的胸外科技术。他被分配到了位于北京市通州区的中央结核病研究所,正式组建胸外科。辛育龄刚到中央结核病研究所,就开始计划把自己从国外学习到的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其他人。

华北理工大学冀唐学院

华北理工大学冀唐学院

03

期颐之年,不忘初心

华北理工大学冀唐学院

进入新时代,他不辞辛劳救治患者,82岁还主刀做肺切除手术,90多岁还坚持工作,如今年过百岁仍关心医院发展建设。

前不久,中日友好医院辛育龄小分队正式成立。这支强有力的医疗队伍,正传承和发扬战争年代“流动医疗站”的优良传统,沿着辛育龄的足迹,主动到老百姓身边,支援开展义诊咨询、健康宣教等服务。期颐之年,辛育龄说自己最大的心愿就是替逝去的战友们看一看此刻的中国。此刻的祖国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这是比勋章更美好的慰藉。

华北理工大学冀唐学院

华北理工大学冀唐学院

★ ★ ★

华北理工大学冀唐学院

来源:央视网

排版:钟慧敏(新闻中心)

审核:陶庆宇

温馨提示:在浏览““七一勋章”获得者 | 辛育龄:做白求恩式好大夫(十一)”的时候,遇到了一点问题, 该内容由用户上传,目前的状态为内容正在审核中。

ai审核.png

对本文进行反馈,可以加快审核进度或“点击这里”前往其他网站查看。

艺考相关文章

发现更多好内容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
带你看艺考艺考推送时光机
位置:艺考-河北本科院校-华北理工大学冀唐学院-微高校-院校号-华北理工大学冀唐学院-“七一勋章”获得者 | 辛育龄:做白求恩式好大夫(十一)
咦!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它艺考内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