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勋章”获得者|战斗英雄郭瑞祥:百年足迹 丈量初心(七)

关注

华北理工大学冀唐学院

郭瑞祥,男,汉族,1920年12月生,1937年3月入党,河北魏县人。曾任贵州省都匀军分区副政治委员。矢志坚守初心的红军战士。

16岁投身革命,抗日战争时期,先后参加冀南战斗、反扫荡战役、肖渠战斗、曹县东南反顽战役等,作战英勇。解放战争时期,在情况非常危急、部队成分不纯的情况下,及时整顿健全组织、加强党的领导,有效挽救危局。离休后生活简朴,始终保持红军的政治本色。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独立功勋荣誉章”。

2021年6月29日,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授予“七一勋章”的决定》,中共中央授予郭瑞祥“七一勋章”。

“这是党授予我的最高荣誉,一定要亲自来领。”

2021年6月29日,101岁的郭瑞祥身着绿军装,坐在轮椅上,在亿万观众注视的目光中,光荣获授“七一勋章”。

领奖结束后,郭瑞祥选择留在北京。他坚持“要和祖国一起庆祝党的100岁生日,要离天安门更近些”。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光辉历程,郭瑞祥既是见证者又是参与者。作为军人,他先后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1957年被授予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奖章,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章。

华北理工大学冀唐学院

三级独立自由勋章(2021年5月12日摄)

在党84年,郭瑞祥非常珍惜党组织给的各种荣誉。不同时期获得的勋章,他常拿出来小心擦拭。“我要时刻擦拭共产党员的‘初心’, 不让它沾染一丝尘埃。”

出生入死,革命理想大于天

年仅16岁时,郭瑞祥便投身革命。戎马生涯几十年,他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战火洗礼,参加大小战役战斗十余次,始终坚定不移跟党走,为革命出生入死、屡立战功。

1940年5月,在鲁西南一个叫肖渠的地方,日军兵分两路发起进攻。

“战斗非常激烈,战士的鲜血染红了沟沟峁峁。”时任新三旅八团一营一连指导员的郭瑞祥,带领一个排迂回到敌人后方,突袭了留守的日军。

华北理工大学冀唐学院

郭瑞祥(右一)在冀鲁豫五分区与战友合影(1945年摄)

尽管已经过去80多年,郭瑞祥对当年的战斗细节仍然记忆如昨:“我命令战士架起机枪向日军扫射,日军围墙里的一批战马受到枪声惊吓,纷纷跳墙逃走了。”

“当时留守的日军连死带逃,我们乘胜追击,缴获了十几匹日本战马、一批骑兵步枪和一挺歪把子机枪,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郭瑞祥回忆。

1946年9月,时任东明县独立营政治委员的郭瑞祥带领150余名战士向敌军发起进攻,但由于消息泄露,敌军增援一千多人将队伍包围。

战斗从拂晓打到天黑,所有战士都水米未进,多次突围失利。危急时刻,郭瑞祥挺身而出,带领着由党员、干部等组成的突击组,一只手持驳壳枪,一只手拿马刀,第一个冲出去了。

讲起这一段,这位百岁老兵记忆犹新:“我一冲,战士们跟小老虎一样,都冲上去了。敌人一见到这场面,像兔子一样,连枪都不拿就跑了,整个敌军全线崩溃。”

情报和剿匪工作功勋卓著

“1931年的时候,我就听说有共产党的活动,但感到距离遥远。”郭瑞祥回忆,“后面开始慢慢接触学习,我加深了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1937年3月,郭瑞祥在战乱中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之后,这位农民的儿子坚定了跟党走的信念意志,无论遇到何种困难和考验,从未动摇。

“七七事变”爆发后,郭瑞祥担任地下工作者,在复杂险恶的环境中,为我军收集了大量情报。他积极在群众中发展中国共产党党员,扩大党的队伍,还在1939年组织带领40余人光荣参军。

东明县独立营原本是个地方武装,副营长和一连长都当过土匪,加入我军后,土匪习气一直也没有改掉,经常出现拉山头、搞小团体等情况。

“身为政治干部,我反复给他们做思想工作,耐心讲解我军的宗旨、党的纪律,讲明军队组织纪律的重要性。”郭瑞祥回忆。同时,他狠抓部队党组织的领导力、组织力和执行力,牢牢掌控住队伍,确保部队始终听党话、跟党走。

渡江战役后,郭瑞祥所在的二野五兵团西进贵州,开展剿匪战斗。1950年初,他负责对起义部队进行教育,宣传党的政策及我军的方针,在随时可能发生反叛暴动的情况中,完成了对官兵的改造,并很快把他们分编到了正规的解放军部队,充实了我军力量。

艰苦朴素,融入骨髓血脉

走进郭瑞祥家,记者不禁细细打量 “年代味”十足的房间布置,竟有一种穿越时空之感。

角落里的“飞人牌”缝纫机,被郭瑞祥从贵州带到大连。这个已经使用了60多年的老物件,机面上早已凸起一块块皮,坏了的地方胶带贴了一层又一层,但他仍然舍不得扔。

客厅里最惹眼的装饰品,莫过于一座座栩栩如生的根雕,这也是他自力更生的产物。

“早些年,父亲腿脚儿还很灵活,自己到后山上刨树根,一眼就能看出能做个什么,回到家就开始雕刻打磨。”郭瑞祥的四女儿郭惠丽说。

手艺精巧的郭瑞祥,还是个做木工的好手。家里的椅柜沙发等家具,都是他亲手制作的。30多年过去了,一桌一椅,都深深标刻着岁月的印记。

离休多年,郭瑞祥始终保持着在部队艰苦朴素的作风。平时,衣服破了就自己缝缝补补,再接着穿。

优良家风,亦是“红色养料”

郭瑞祥始终保持着共产党人艰苦朴素、克己奉公的作风,他的言传身教在无形中影响了子女。优良家风就这样在生活点滴中形成。“我们小时候背的书包是父亲用旧军雨衣做的,穿的衣服和鞋都是母亲亲手缝制的。”郭惠丽说,“父亲的一言一行,我们耳濡目染,在简朴的生活中,寻找到应当守护并传承的宝贵财富,那是我们家的‘红色养料’。”

华北理工大学冀唐学院

郭瑞祥在贵州工作时期(1950年摄)

尽管离休时,郭瑞祥已是贵州省都匀军分区副政治委员,却从未利用职务之便帮衬家人,谋取私利。

郭瑞祥的六个子女中,有五个曾参军入伍,转业、复员到地方后,成为普通工人,两个儿子下岗后都自谋职业。

“花一份钱就只打一人份的饭,不要占公家一点儿便宜。”每次家人去食堂打饭,郭瑞祥都要反复叮嘱。

郭瑞祥给儿孙们立下一条家训:永远不给党和国家添麻烦,努力学习艰苦奋斗,没有共产党员克服不了的困难。

保持头脑与思想的自我革新

离休之后,郭瑞祥坚持理论学习。相关书籍,他翻了又翻。他认为只有坚持学习党的最新理论,才能始终在政治上跟紧时代的步伐。

华北理工大学冀唐学院

郭瑞祥老人仍然保持着每天读书看报的习惯 (2021年7月6日摄)

随着年龄的增长,原先戴老花镜看书的郭瑞祥,现在右手还得拿着放大镜。

郭瑞祥心系党、国家和军队事业,为了第一时间了解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晚饭后他都会坐在电视机前收看《新闻联播》;从报纸关注到的新闻和照片,他都工工整整地剪下来,贴在一起。

凭借丰富的政治工作经验,郭瑞祥不但自己学,还带动身边的人一起学。

身体允许的情况下,郭瑞祥积极参加所里组织的党员教育学习活动。他还常常鼓励其他老干部、老党员坚持学习,引导他们与时俱进。

在爷爷的言传身教下,孙子郭宇光已经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郭宇光说:“爷爷经常和家里人交流学习的心得体会,时不时还会出题考考我们!”

不计个人私利,积极发挥余热

离休后,家里和干休所是郭瑞祥活动最多的场所,在这片“小天地”里,他坚持从大局出发,积极作出自己的贡献。

邻里出现矛盾在所难免,每当这个时候,他总是主动靠上去做工作,疏导人员思想,化解邻里纠纷,替所里分忧。

郭瑞祥关心、支持干休所的工作,积极为干休所发展建言献策。在如何建设先进干休所、提高老干部生活质量、解决老干部和遗属实际生活困难等方面,他提出的很多建设性意见都被所里采纳。

此外,郭瑞祥还关注工休人员的思想状况,引导他们不断提高思想觉悟,自觉做到政治上清醒、立场上坚定、思想上合格。

华北理工大学冀唐学院

来源:学习军团

排版:杨明泽(新闻中心)

审核:陶庆宇

温馨提示:在浏览““七一勋章”获得者|战斗英雄郭瑞祥:百年足迹 丈量初心(七)”的时候,遇到了一点问题, 该内容由用户上传,目前的状态为内容正在审核中。

ai审核.png

对本文进行反馈,可以加快审核进度或“点击这里”前往其他网站查看。

艺考相关文章

发现更多好内容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
带你看艺考艺考推送时光机
位置:艺考-河北本科院校-华北理工大学冀唐学院-微高校-院校号-华北理工大学冀唐学院-“七一勋章”获得者|战斗英雄郭瑞祥:百年足迹 丈量初心(七)
咦!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它艺考内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