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院及专业介绍
文学院设有汉语言文学、戏剧影视文学两个本科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是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国家级品牌特色专业。2019年9月,汉语言文学专业率先通过教育部师范专业二级认证,并获批河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学院现有教职工49人,其中专任教师42人,副教授及以上职称者19人,博士学位者23人,多数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国内著名高等学府。拥有全国优秀教师、省优秀教师、省教学名师等优秀师资。资深专家学者汤吉夫、苗雨时、周家驹等教授先后在此执教治学。学科专业和课程建设成绩突出,中国古代文学为省级重点发展学科,外国文学史和中国文学史为省级精品课程,拥有河北诗歌研究中心、语文名师工作室等6个学科平台。近年获批国家级项目4项、省部级项目20余项,获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3项,教师出版专著20余部,发表论文200余篇。图书资料丰富,实验设施齐全。
学院坚持立德树人,充分发挥教师教育优势,倡导“学生为本、师德为先、素养为基、能力为重、发展为要、终身为学”的人才培养理念,突出“文学经典教育,写作能力提升”的学院特色,强化导师制和读书会活动,着力培养师范生教学技能、戏剧学生的编创能力,举办诗歌朗诵、戏剧大赛等专业实践活动,开展名家学术讲座和高水平研讨会,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能力,形成“严谨、求实、活跃、创新”的优良学风。学生在第二届全国师范生微课大赛中获得特等奖,在全国大学生文学作品大赛、河北省人文知识竞赛等活动中屡获一等奖,教师资格证考试通过率达到87%,考研率达到33%,近三年平均就业率达到91%。学院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涌现出清华大学附属中学高级教师翟暾、全国人大代表何金英、上海大学教授郝雨等杰出校友,毕业生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汉语言文学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立足河北,辐射京津,培养适应时代发展与社会需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高尚师德与教育情怀、扎实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素养、较强的语文教学与研究能力,富有创新精神与终身学习意识,能胜任中学及教育机构语文教学工作并具有发展潜力的骨干教师。
专业建设成效:本专业是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国家级品牌特色专业,已通过教育部师范专业二级认证,是河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形成了“涵养文学经典,继承写作传统”的专业特色。现有专任教师32人,其中高级职称17人,博士20人。近年来,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14项、河北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项目4项、河北省教育厅教学研究项目2项,出版著作19部,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获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课程建设方面,现有省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教师教育资源共享课程1门。近三年,学生获得省级三好学生称号者3人,获得省级优秀学生干部称号者2人,获得省级优秀大学毕业生者20人,在各类竞赛中,获得省级及以上奖项80余项,发表论文15篇。
主要课程: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文学概论、外国文学、写作、语文教学论等。
本科生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戏剧影视文学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与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相适应,系统掌握戏剧影视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基本技能,特别是戏剧影视编剧的相关知识与技巧,具有一定的文学艺术底蕴和创新精神,能够在戏剧影视及相关领域从事理论研究、创作、制作、管理、教学、科研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专业建设成效: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0人,其中博士及高级职称教师占比超过70%;专业实践带头人刘兵老师编剧的电影作品曾入围美国圣丹斯国际电影节、台湾电影金马奖等并获奖。近年来获批省部级项目2项、厅局级项目5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近三年,学生获得省级三好学生称号者1人,获得省级优秀学生干部称号者1人,获得省级优秀大学毕业生称号者10人,在各类竞赛中,获得省级奖项10余项。
主要课程:剧本写作、基础写作、艺术概论、视听语言、影视摄影、影视剪辑、中国电影史、外国电影史、戏剧艺术通论、中国戏剧史、外国戏剧史、中外广播电视史、影视批评学等。
本科生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廊坊师范学院大学生记者团
供稿:文学院
责任编辑:张学敏
审核:梁庆宾
◆◆◆ ◆◆
“百年红色记忆”党史故事大学生宣讲团网络宣讲展播之二十二:湘江战役
党史百年天天学:8月14日
“百年红色记忆”党史故事大学生宣讲团网络宣讲展播之二十一:井冈山上红旗扬
点个“在看”,让更多的人看到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