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即将迎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建团100周年。为深度挖掘团史教育资源,强化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校团委积极探索、不断创新,依托专业教授及思政教师资源优势,探索实施首席专家制社会实践模式。
在“传承百年薪火 赓续红色血脉”专题实践活动中,马克思主义学院孙丽娜老师带队指导,以河北高校党建和青年运动的专项课题研究为基础,进行整体调研规划,对京津冀党团建设进行了实地考察调研。
团队成员分别奔赴北京大学、唐山交通大学(现已停办)、南开大学、直隶二师(今保定学院)等学校以及京津冀革命教育基地进行了考察和学习,了解了兄弟院校党团组织的建设历史,了解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英勇事迹。
其中李大钊京津冀实践调研团队,前往李大钊故居、陶然亭、万安公墓等地,对革命先辈李大钊进行了深切缅怀。
在对李大钊故居进行考察的过程当中,队员们仿佛透过时光的印记再次回到了一百年前,这里的陈列布局依旧保持着原来的模样。在此居住期间,李大钊发表各种文章140余篇,文字总量超过33万余字;参加了包括共产党三大、国民党一大等各种会议120次;并先后到广州、上海、武汉、洛阳、天津等地从事教学和革命活动。
李大钊故居见证了这一段峥嵘的岁月,在时光的交错之中,队员们似乎看到了李大钊同志是如何不辞辛苦地深夜伏案工作,如何对自己的后辈进行谆谆教诲,告诫他们始终热爱国家,坚定信仰。
在对陶然亭慈悲庵考察的过程当中,队员们了解到,这里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和初期,曾是先进知识分子在北京进行秘密活动的重要场所之一。
1920年8月16号,在李大钊的支持与帮助下,人道社、曙光社、少年中国学会和工读互助团,再加上觉悟社,五个进步组织的20多位代表在这里开会,史称“五团体会议”。这次会议后发表了《改造联合宣言》和《改造联合约章》,这两份文件的发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推动了革命事业的发展。
HEBUT
在万安公墓的李大钊烈士陵园中,队员们面向李大钊同志的雕像深深鞠躬,以表达诚挚敬意。在陵园展馆中陈列着李大钊同志的生平事迹,这些事迹不论是指导党团建设、领导革命运动还是进行论战都展现了李大钊同志的“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此次实践活动让队员们设身处地的了解先烈的光辉事迹,体会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思想内涵。队员们纷纷表示,我们应该遵循李大钊同志对青年们的殷切期盼,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想仍需我们当代青年不断接力奋斗,我们要秉承先辈遗志,坚定理想信念,奋力前行!
★
党史回眸
★
向上滑动阅览
2016年
8月16日 中国成功发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2017年6月、8月,“墨子号”卫星先后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实现千公里级卫星和地面之间的量子纠缠分发、量子密钥分发和量子隐形传态。
欢迎点赞转发
转载请联系授权
点击观看更多内容
查堵漏洞 筑牢防线:我校召开暑期疫情防控工作调度会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天津组委会招募2021年天津市网络影响力主持人文图来源:河小马单位审核:王雪童 王涵 张琳
责任编辑:冀悦心张天杰刘新月
审核:霍占良
融媒体中心出品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