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邢台威县魏家寨村,迎来了一批大学生,他们是河北农业大学“园艺+”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他们和村民一样,每天早出晚归,除了中午最热的两个小时,他们都在村里忙碌着,每天回驻地的时候,天已经黑了。十天的时间,他们收获了肯定和好评,也收获了成长和感动。
用心开展专业实践和乡村美化,发挥所学助力乡村振兴
夏季是梨树生长的关键时期,由于暑假的原因,很多园艺学生不能实地观察夏季梨树的生长变化,这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弥补了这个小遗憾。每天清晨五点,队员们一身黄衣、一顶草帽,以晨露为友,百鸟为伴,来到魏家寨村梨园,在专家教授指导下,手拿“剪枝钳”,对梨树进行疏枝、拉枝、环割等夏季修剪,并开展了苯肽胺酸钠和调环酸钙对梨树生长影响的对照试验。手把手、面对面,学生们和村民一起学习研究。不管是夏剪还是试验,老师讲解时,队员们都听得认认真真,操作时都小心翼翼,生怕碰掉了树上的果子。
有果树学的专业基础,学生们上手比较快,学会的队员们转眼成了教村民、做示范的小老师。
与梨树剪枝工作同时进行的是以艺术学院学生主笔、全体队员协助开展的墙绘工作。在魏家寨村内主干道墙壁边,有这样一群身影,他们拿着刷子,端着颜料,在墙上聚精会神地画着......
大家约定好,早上5点出门,上午10点的时候,所有人要回到驻地吃早饭,7月11日那天下起了雨,画画的同学王成飞、孙晓洁却一直没有回来吃饭,老师一直等过了中午,撑着伞找过去,才发现他们穿着雨衣还在坚持。天气预报说未来两天邢台有大暴雨,他们在和大雨抢时间,想画完这副画的“最后一笔”。
动手动脑的过程也是动心动情的过程,队员们明白了原来他们可以做很多事情,慢慢地也增强了爱农知农、学农助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用情开展问卷调查和学习参观,学思结合坚定初心信念
实践活动时间紧、任务重,队员们早出晚归。在每个“下不了地”“画不了画”的暴雨来临和大雨过后,见缝插针的安排走访调研和学习参观活动。
参观草楼战地医院等党史研学基地,面对着简陋斑驳的野战医院遗址,队员们深刻感受到革命先烈为夺取抗战胜利不怕牺牲的伟大精神,感受着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在“寻党迹、学党史”的过程中坚定信念“知党恩、跟党走”。
在威县农民科技馆、他们认识到生物菌肥对改良土壤、培育作物的重要作用;在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品尝到了“红颜知己”小西红柿和“青春无敌”小黄瓜,还见识到了100元一串的纯生态葡萄,充分认识到了园艺生产中的“品种优势”,增强了对果、菜、花的遗传育种的浓厚兴趣。在威县现代农业展馆,了解威县这一原来的国家级贫困县、也是农业大县的历史传承和转型创新,学习了威县“三带三园”现代农业布局,以小见大,思考农业视角下的省情、国情,充分认识到农业科技在助力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坚定“兴农报国”的价值追求。
此次社会实践是一场见识多多、收获满满的旅程。
用力开展技术帮扶和志愿服务,倾尽全力感恩回馈社会
七月中下旬,正值“新梨七号”采摘时节,村内面临年轻劳动力的紧缺,队员们志愿**民进行梨果的首批采摘、分拣、入库。见他们是大学生,总有村民担心他们受不了累,不时劝他们赶紧休息一下,他们总会说“我们是农业大学的学生,这点活不算什么”。劳作中他们密切配合,相互协助,在挥汗如雨中感受农民的艰辛和劳动的意义。了解是热爱的基础,队员王亚欣兴奋的说“老师,我感受到了下地的快乐!”志愿服务的过程也是劳动教育、体验农业的过程。
和梨园负责人商量“微瑕的不能入库的梨果,我们能不能带回去?”梨果带回驻地幼儿园后,队员们将其洗净、削皮、去蒂、切块,分享给小朋友们。第一次分享后,小朋友们都会惦记着,每到分享时间,都会洗好手等着队员们。小朋友开心的微笑,都是队员们的不竭动力。志愿服务的过程也是奉献爱心,传递温暖的过程。
实践活动期间,恰逢中国果品流通协会梨分会2021年度年会,2021年全国梨产销形势分析会在威县举办。主办方威县梨产业办人手少、任务重。队员们义不容辞当起了大会的志愿者,从会场的布置到资料的分发,从会议签到到人员引导......积极热情的队员们身着“小黄衣”,是会场上一道靓丽的风景。当地龙头企业攀森农业的负责人因故不能来参会,队员纪滋靖代表企业上台做了展示推介,声情并茂的介绍得到了观众认可,当他最后说到自己是河北农业大学的一名学生时,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在参与大会过程中队员们也了解梨果产业现状,深刻领悟到园艺学科的魅力,为将来的学习研究校准了方向。志愿服务的过程也是回馈社会、学习进步的过程。
队员们的表现得到了村民的一致认可。村民刘树容,在梨园和队员们相处了10天,他感慨:“学生们干得真不赖,真不像大学生,特别能吃苦!”
驻村第一书记皇甫磊在和队员的朝夕相处中也深受感动:“感谢河北农业大学送来了10名这么好的孩子”“想和孩子们来个约定,咱们明年在魏家寨村再见面!”
他们是村民口中的“能干小伙”、是第一书记眼里的“懂事小孩”、是梨产业办称赞的“全能志愿者”,而真正在他们眼里,他们只不过是河北农业大学的普通学生,是“艰苦奋斗、甘于奉献、求真务实、爱国为民”太行山精神的传承者,是太行山道路的接班人!
作者丨园艺学院 张丽芳
编辑丨曹佳旺
审核丨王亮 赵凌云 董鑫 张金晓 倪梓慧樊梦菲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