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党史学习 | 蔡和森

河北地质大学华信学院,艺考

河北地质大学华信学院

2021-6-21 11:25:19 文/李清雅 图/孙婉琳

关注

河北地质大学华信学院

蔡和森,1895年出生于上海,湖南双峰人。1913年,蔡和森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学习,后与毛泽东成为同学。1918年4月,蔡和森和毛泽东等人组织新民学会,后创办《湘江评论》。

河北地质大学华信学院

△蔡和森(1895-1931)

1919年12月,蔡和森赴法国勤工俭学。在法国,蔡和森“猛看猛译”上百种介绍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俄国革命的书籍。蔡和森认为,要救国救民,就要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就必须建立一个革命政党。他与陈独秀和毛泽东通信探讨建立共产党的问题,对党的性质、指导思想等问题提出了正确的主张,成为提出“中国共产党”名称的第一人。

留法期间,蔡和森在勤工俭学的学生中宣传马克思主义;三次领导留法勤工俭学学生的革命斗争;与周恩来、赵世炎等一起筹组中国共产党旅欧早期组织,是“法国支部的创始人”之一。

1921年12月,回国不久的蔡和森加入中国共产党;1922年7月,蔡和森在党的二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负责党的宣传工作。

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蔡和森在其间展现出卓越的领导群众斗争的才能,并在斗争中成长为杰出的群众领袖。

在1927年5月举行的中共五届一中全会上,蔡和森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随后兼任中共中央秘书长。在党的八七会议上,蔡和森支持毛泽东的正确意见,为党确立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起了重要作用。

1928年,在党的六大上,蔡和森总结了土地革命战争初期的经验教训,阐明在农村开展武装斗争、建立红军、开辟割据局面的可能性,并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兼任中央宣传部部长。

1931年,蔡和森赴香港指导广东革命工作,不幸被捕。在狱中他顽强斗争,直至英勇就义,生命定格在36岁。“匡复有吾在,与人撑巨艰。忠诚印寸心,浩然充两间”,他用自己年轻的生命,践行了当年立下的豪迈誓言,为壮丽的共产主义事业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毛泽东说:“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做的,和森同志都做到了。”

END

/文章一

不做“气氛组”!就这次,一定行!

河北地质大学华信学院

/文章二

今日端午 | 传媒君祝您端午节安康

河北地质大学华信学院

排版 |陈晓楠

责任审核 | 孟伟渊

出品| 组宣部传媒中心

欢迎投稿至QQ邮箱:599154225@qq.com

声明:"河北地质大学华信学院"微信公众号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欢迎致电,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点分享

点点赞

点在看

艺考相关文章

发现更多好内容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
带你看艺考艺考推送时光机
位置:艺考-河北本科院校-河北地质大学华信学院-微高校-院校号-河北地质大学华信学院-百年党史学习 | 蔡和森
咦!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它艺考内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