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寻三乡人民革命纪念亭位于海口市美兰区。
(图片来源:中共海口市委党史研究室)
苏寻三乡是海南革命先驱李爱春烈士的故乡,是琼文革命根据地的组成部分,也是琼崖抗日战争时期著名的抗战模范乡,琼崖党政军主要领导人冯白驹和巾帼英雄刘秋菊等就曾在这里从事革命活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苏寻三乡人民积极投入革命斗争,经历了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先后有占全乡人口三分之一的人参加革命工作,青年、妇女等几乎人人参战,大批优秀青年踊跃参军杀敌。不论敌人如何残暴,斗争如何残酷,付出多大代价,他们始终团结在党的周围,配合人民军队坚持斗争。在革命斗争中,他们勒紧裤腰带,保障军队的粮食供应,保护伤病员,保护潜伏的革命同志,保卫根据地,坚持长期的革命斗争。苏寻三地区常驻琼崖党政机关和琼崖纵队,因此敌人对这里的人民恨之入骨。“蚕食”时期,把全乡列为“共产区”和“无人区”,实行惨无人道的烧、杀、抢的“三光”政策,有5个村庄几乎被杀绝,27个村庄几乎被毁平,全乡被杀害的革命群众800多人,为革命捐躯的烈士157人。道美等26个自然村被评为革命模范村,230多户被评为革命老宅主,50多户被评为革命保垒户,吴多文等27位人士被评为抗日民主绅士。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南方老革命根据地访问团赠给道美村“革命村庄”锦旗一面,作为苏寻三地区人民的光荣纪念。
(图片来源:中共海口市委党史研究室)
苏寻三乡人民革命纪念亭由社会各界力量捐资50多万元于1990年5月破土动工,1991年10月1日建成。海口市美兰区政府于2014年重新修缮。纪念亭坐南朝北,占地面积8亩,为钢筋水泥结构,周围由方形围墙环抱,各种建筑物均以琉璃瓦盖顶。正门高4.6米,宽4.8米,横楣上刻有原中共海南省委书记许士杰题写的亭名:“苏寻三乡人民革命纪念亭”,两边门柱直挂原海南军区副司令员张发华的对联:“革命烈士浩气长存,老区人民功垂千秋”。进大门后,有高3.2米,长宽各5米的四角形英烈亭。英烈亭由座基和亭体组成,座基高出地面1米,正面宽16米,侧面宽15米,亭体正面宽8.3米,侧面宽7.3米,高约6米,四角翘尾,伞形琉璃瓦顶。亭内挂着中央人民政府南方老革命根据地访问团海南分团赠送的“革命模范村庄纪念、革命光荣”的彩旗。英烈亭后耸立琼崖革命先驱李爱春烈士的花岗岩石像,总高3.5米,其中像高1.45米,宽1.35米,座基梯形体,高2.1米,上底宽1.3米,下底宽1.9米。座基后面刻有李爱春烈士的生平,石像立在一个边长6米的正方形庭中,距石像两边13米处建有对称的两个长7米,高3米的壁廊,左廊刻写纪念亭的筹建经过,捐款单位、个人芳名录;右廊刻写苏寻三乡革命史简介,苏寻三乡50个村庄名称,先烈英名。李爱春石像后面建有一个长16米,高3.5米的壁廊,壁廊由一个长22米,宽4.5米的底座基托立,壁廊的白色大理石上刻着李志民、马白山、黄康、陈青山、符荣鼎、郑章、林诗耀、叶重对、吴亚荣、王国雄、曾惠予、李苏文、史益群、徐清洲等14位各级领导和老同志的题词。
(图片来源:中共海口市委党史研究室)
苏寻三乡人民革命纪念亭是海口市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地 址:海南省海口市美兰区三江镇苏寻三**。
转自丨琼崖史志微信公众号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