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汶川大地震
“5·12”一个永远难忘的日子,在这一天汶川大地震发生,69227人在地震中死亡,37万多人受伤,近两万人失踪,全城成为废墟,这场灾难的记忆里有刻骨铭心的悲恸和感动。十三年前的5月12日汶川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力最大的地震。全国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众志成城,取得了抗震救灾的伟大胜利。
13年前,69277人的在地震中死亡,每一个数字的背后,都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看到这些数字时,我们惋惜又遗憾,人的生命在灾难面前是脆弱和无助的,但愿每个人的生命都能被善待
经过多方的努力,地震给我们带来的伤害已经过去了,但我们不得不感叹灾难是无情和无法预知的,所以活下来的人应该努力的生活,把悲痛化为前进的动力!
灾难的感人片段
面对灾难时,全国人民团结一心,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十三年前,汶川大地震,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以及财力物力的损失,所以国家从全国调动大量的人力和物资到汶川进行灾后重建,经过救灾人员的不懈努力,灾区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积极向上的面对生活。
虽然汶川地震带给我们很多不好的回忆,但汶川地震有很多值得我们回忆的感人的瞬间,比如温总理弯腰捡东西,并向逝者鞠躬表示悼念、以及人民子弟兵日日夜夜的救灾,和医护人员的对伤员的救治,以及灾后,对灾区人民进行心理辅导,使她们脱离灾难对她们精神上的折磨。
汶川大地震
十三周年
缅怀逝者
珍惜生命
愿逝者安息
愿一切安好
防震减灾日
2008年5月12日,一场有着巨大破坏力的地震在四川汶川发生,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进一步增强全民防灾减灾意识,推动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水平,经国务院批准,从2009年开始,每年的5月12日定为“全国防灾减灾日”。防灾减灾日的设立一方面顺应社会各界对中国防灾减灾关注的诉求,另一方面提醒国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更加重视防灾减灾,努力减少灾害损失。
防震减灾的重要性
通过设立“防灾减灾日”,定期举办全国性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有利于进一步唤起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关注,增强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普及推广全民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提高各级综合减灾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
灾难预防小知识
1、如何防震:大地震时千万不要惊慌,破坏性地震从人感觉振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平均只有12秒钟,应根据所处环境迅速作出保障安全的抉择。在室内逃生,迅速钻到床下、桌下,同时用被褥、枕头、脸盆等物护住头部,等地震间隙再尽快离开住房,转移到安全的地方。
2、雷电灾害防范:雷电天气时,要留在室内,并关好门窗;在室外工作的人应躲入建筑物内;减少使用固定电话和手提电话。
3、洪水灾害防范:受到洪水威胁,如果时间充裕,应按照预定路线,有组织地向山坡、高地等处转移;发现高压线铁塔倾倒、电线低垂或断折,要远离避险,不可触摸或接近,防止触电。
如何自救
保持冷静。遇到灾害时,切忌不能慌张,因为只有冷静才能让你快速地想好应对对策,才不至于六神无主,也才不至于让自己失去最好的逃生机会。
分析环境。遇到灾害时,一定要尽快分析周围的环境,看看周围的环境怎么样,哪些环境是对自己不利的,哪些环境是对自己有利的,你只有把这些环境分析到位了,才能快速地想出应对对策。
坦然面对。有一些人在遇到灾害时,会怨天尤人,无论你多么怨天尤人都没有任何效果,只有让自己坦然面对才行,这些时候的抱怨只会让自己陷于被动的局面,失去逃生的机会。
学习防灾减灾知识
增强防灾减灾意识
提高自救能力
为生命增加保障
图片 | 网络
文案 | 苏杨棉 部分来源网络
编辑 | 苏杨棉
审核 | 张圆圆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