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内教师讲座
新闻传播与影视学院
主讲题目:融媒体新闻采编的新趋势与新要求
主讲人:龚新琼
时间:11月16日19:00
地点:桂林洋校区文学楼107
主办单位:新闻传播与影视学院
主讲人简介:龚新琼,女,湖北公安人,武汉大学传播学博士,海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与影视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新闻传播理论。在《新闻记者》、《当代传播》、《新闻界》、《南大戏剧论丛》、《当代电视》等专业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其中,人大复印资料《新闻与传播》全文转载2篇,CSSCI源刊论文8篇,北大核心期刊论文5篇。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项,省级项目2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和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各1项,主持海南省教育厅和湖北省教育厅重点和一般项目共3项。先后获湖北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市级社科成果三等奖1项,获得湖北省级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优秀奖和湖北师范大学校级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二等奖等多项科研、教学奖项。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活动1
主讲题目:仪式教育在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培养中的价值与实践研究
主讲人:张辽
时间:2020年11月16日晚7:30
地点:物理楼201会议室
主办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主讲人
主讲人简介:张辽,男,河南南阳人,硕士,讲师。现任物电学院辅导员,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表论文8篇,主持省级课题1项。
内容简介:主要向学生阐明仪式教育对学生党建的重要价值。从而达到塑造高校学生党员敬畏权威意识、规范高校学生党员道德发展走向和激发高校学生党员爱国情感共鸣。
活动2
主讲题目:子午工程激光雷达重力波研究(之二)
主讲人:邹旭
时间:11月18日 19:30
地点:田家炳楼302教室
主办学院:物电学院主讲人
主讲人简介:邹旭博士,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海南省“拔尖人才”。中科院空间中心博士后,INPE访问学者。目前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合作发表多篇论文与专著。内容简介:中高层大气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及国家与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在当今时代,空间科学的研究是彰显各国实力的综合体现,对中高层大气中复杂而多变的重力波探测也进而成为科学界广泛的研究热点。本讲座基于我国重大科学工程----子午工程激光雷达,继续对我国目前的激光雷达重力波研究进行介绍,并针对海南低纬度地区的重力波研究问题展开探讨。
活动3
主讲题目:氧化锗的纳米材料制备研究
主讲人:邹旭
时间:11月19日 16:25
地点:田家炳楼302教室
主办学院:物电学院
主讲人:邹旭博士,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海南省“拔尖人才”。中科院空间中心博士后,INPE访问学者。目前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合作发表多篇论文与专著。
内容简介:本讲座介绍系列氧化锗纳米材料的制备,利用乳液构筑新颖的氧化锗纳米拓扑结构,系统研究乳液中氧化锗纳米拓扑结构的可控生长热力学和动力学过程,寻找有利的纳米拓扑结构制备工艺条件。针对所制备的纳米拓扑结构展开其自身结构、能级以及电子运动性质的研究,开发其在光致发光器件方面的应用,对指导设计制备新型发光器件提供材料物质基础和器件原型进行探讨。
教育学院
主讲题目:大学生学术性著作阅读指导
主讲人:莫丽娟
时间:2020年11月19日晚19:30
地点:桂林洋校区文学楼107
内容简介: 围绕大学生为什么要阅读学术性著作,读什么样的学术性著作以及阅读方法等问题展开探讨。
主讲人简介:莫丽娟,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原理专业,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农村教育、教育基本理论、家庭教育研究。
经济与管理学院
活动1
主讲题目:数字人民币的发行、运营及挑战
主讲人:叶成徽
时间:2020年11月16日晚上19:30-21:10
地点:桂林洋校区文学楼303教室
主讲人简介:叶成徽,毕业于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风险管理与保险理论、保险经济与运行等。曾获海南省高等学校青年教师“教学十佳”称号。近年来,为本科生开设了保险学、计量经济学、统计学和金融英语等课程,先后主持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海南省教育厅教改项目1项,参与项目5项,出版专著1部,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论文10篇,其中CSSCI论文1篇,中文核心论文4篇,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1篇,代表论文分别获海南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和三等奖。
内容简介:数字人民币有助于提升中国居民日常支付的便捷性,降低央行对人民币的管理成本,协助政府打击洗钱、逃税等违法犯罪行为,实现对资金流量存量的实时监控,增强金融稳定性,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提升货币和财政政策的有效性,推动数字经济加快发展,促进社会技术进步等。同时,数字人民币作为一种新的货币形式,其有望通过成本低、效率高等优势抗衡Libra,重塑人民币结算体系,促进国际互联网经济新秩序形成,提高SDR中人民币权重,强化人民币国际储备货币的功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加速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本次讲座将着重探讨数字人民币的发展历程及推行的重要意义、运营特点及可比优势、国内外影响以及对商业银行带来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活动2
主讲题目:区块链与数字货币
主讲人:陈彩霞
时间:2020年11月17日上午10:00---11:40
地点:桂林洋校区信息楼206教室
主讲人简介:陈彩霞,毕业于暨南大学理学硕士和吉林大学世界经济研究生,电子商务专业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信息管理系统、电子金融、旅游电子商务,近年来,为本科生开设了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期货交易实务、企业资源计划(ERP)、网络贸易、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等课程,主持完成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主持完成海南省教育厅课题1项;主持完成海南省十二五规划课题1项;出版教材4部,专著1部;发表研究论文20余篇。
内容简介:2019年,区块链凭借在加密资产领域的应用,引发世界各国的关注,而热点背后,区块链在现有经济体系中的落地应用正在稳步推进,逐渐渗入到各国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金融领域一直被看做是区块链技术最佳应用场景。私人数字货币已有近十年的创新发展历程,央行数字货币也在研究中。Libra的出现引发了人们对数字货币全球化趋势的思考。在吸收新技术的同时,更应该对新技术如何影响货币发行、货币流通、币值稳定和金融稳定等问题深入研究,审慎思考其潜在影响,尤其关注技术和制度的互相作用。
活动3
主讲题目:基于家庭功能视角下的农村留守老人权益保护研究
主讲人:钟曼丽
时间:2020年11月20日下午2:30-4:10
地点:桂林洋校区公共楼501教室
主讲人简介:钟曼丽,管理学博士,海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海南省妇女/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副主任,台湾暨南国际大学公共行政系访问学者,主要从事社会性别与公共管理、农村养老与公共政策研究,讲授《组织行为学》《社会学》等课程。主持国家级课题1项、省级课题6项,市厅级课题3项;参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课题,承担子课题的研究工作;参与国际行动项目,负责该项目在中国农村地区的执行与管理。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其中CSSCI期刊及核心期刊论文10篇,出版学术专著1部。
内容简介:老人留守问题已成为农村社会的重要问题,留守老人面临的主要问题逐渐从以往的生存保障缺乏向情感陪伴缺乏转变,在一些地方甚至出现留守老人自杀的事件。关爱农村留守老人,预防留守老人自杀,当下比较现实可行的重要措施是,在重建家庭功能中加强老人群体权益的保护,完善已有的留守老人关爱平台建设,提高留守老人的存在感、获得感和幸福度。
活动4
主讲题目:如何撰写开题报告
主讲人:扶玉枝
时间:2020年11月20日下午2:30-4:10
地点:桂林洋校区公共楼604教室
主讲人简介:扶玉枝,浙江大学管理学博士,讲授《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博弈论》等课程。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部级课题2项,参加国家级课题多项。在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SSCI论文1篇,CSSCI论文6篇,北大中文核心论文3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1篇。
内容简介:
一、什么是开题报告
二、前期工作
三、结构和内容
四、常见问题
美术学院
活动1
主讲题目:《设计研究与研究设计——设计专业学术研究方法漫谈》
主讲人:张君
时间:2020年11月17日(周二)14:30
地点:美术学院101教室
主讲人简介:张君,清华大学艺术学博士,海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ADCS亚洲设计文化学会会员、中国文化产业促进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艺术人类学会会员、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会员;主要从事视觉传达设计实践与理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设计创新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1 项、主持和参与省厅级科研项目多项。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著作、教材3部;研究成果先后获海南省优秀社科成果奖二等奖、海南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三等奖、海口市优秀社科成果奖三等奖等奖励。
内容简介:设计既是一门应用性比较强的学科,也需要理论支撑。研究设计重在对设计实践经验与规律的总结,设计研究重在设计的理论研究与思辨,各自有一套自己的研究路径。本讲座重点阐述设计实践研究与设计理论研究在研究方法上的区别与联系,探讨实践性专业学术训练的基本路径。
活动2
主讲题目:《浅谈汝窑 再论柏采——雨过天晴云破处 千峰碧波翠色来》
主讲人:侯志国
时间:2020年11月18日(周三)14:30
地点:美术学院417教室
主讲人简介:侯志国,2003年至2006年在北京多家广告公司工作,2006年2月,开始任教于海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主要担任视觉传达设计的教学工作。现任海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讲师,视觉传达设计系主任,海南省美术家协艺术设计委员会委员,海南省包装技术联合会设计委员会委员。近年来,主持海口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项,海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1项。发表论文10余篇,出版个人作品集1部。设计作品获奖10余项,并被多家知名企业采用。
内容简介:首先介绍汝窑,汝窑五大名窑之一,因产于汝州而得名,窑址在今河南省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村,汝瓷位居宋代“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之首,在中国陶瓷史上素有“汝窑为魁”之称。汝窑中华传统制瓷著名工艺之一,中国北宋时期主要代表瓷器。然后讲述台湾柏采汝窑,台湾柏采汝窑创始人何柏辉自幼热爱艺术,他创作的汝瓷拥有精湛的技术优势,清新儒雅的设计风格,探索创新的文化追求,诚信为本的经营理念,品质一流的永久承诺,立志赋予传统陶艺以当代之生命力,将陶瓷的无限魅力诠释于艺术与生活之间,展现更为精美的陶艺作品。
外国语学院
活动1
主讲题目:语言学与英语演讲
主讲人:蔡激浪
时间:2020年11月20日上午10:00
地点:桂林洋校区外语楼404
主办学院:外国语学院
主讲人简介:海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学科带头人,省“拔尖人才”,主要从事英语教学、理论语言学和语言哲学的研究。2012年博士毕业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获得文学博士学位;2011年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州大学语言学系访问学者。在《当代语言学》、《外语教学》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十余篇,出版专著2本,译著1本,主持国家项目1项(在研),主持省级课题2项(完成)。海南师范大学“十佳教学能手”。
内容简介:无论是英语演讲稿的撰写还是英语演讲的演绎都离不开演讲者对语言的深刻认识,而语言学理论则是深刻认识语言的法宝。本讲座重点探讨语言的句法结构,语义关系,以及语用学知识对英语演讲稿写作和英语演讲演绎的启示。
活动2
主讲题目:“认识你自己”—重塑英语教师身份
主讲人:蔡激浪
时间:2020年11月24日上午9:00
地点:南校实验楼一楼报告厅
主办学院:外国语学院
主讲人简介:海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学科带头人,省“拔尖人才”,主要从事英语教学、理论语言学和语言哲学的研究。2012年博士毕业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获得文学博士学位;2011年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州大学语言学系访问学者。在《当代语言学》、《外语教学》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十余篇,出版专著2本,译著1本,主持国家项目1项(在研),主持省级课题2项(完成)。海南师范大学“十佳教学能手”。
内容简介:英语教师本质上是语言教师,因此语言素养与语言学素养是英语教师素养的内核。本讲座探讨语言知识与语言学知识对英语教师的重要性,以及语言学知识对提升英语教学品质的启示。教师通过加深这个问题的认识来重新认识英语教师身份,从而达到“认识自己”。
活动3
主讲题目:人工智能时代促进大学英语教与学变革
主讲人:庄翠娟
时间:2020年11月17日10:00-11:00
地点:文学楼107
主办学院:外国语学院
主讲人简介:庄翠娟,女,海南海口人,海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主要从事大学英语教学和语料库研究。近年来主持海南省教改项目1项,参与完成海南省教育厅项目1项,海南省“十三五规划”课题1项。自建“美国诗人惠特曼《草叶集》修辞格语料库”,参与“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语料库”建设及“云南旅游汉-英双语多媒体信息库”建设。
内容简介:人工智能为大学英语教学带来了多元化教学资源、个性化学习方式和智能化教学管理。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正在推动着新的大学英语教育生态的发展。大学英语教学可以将课堂学习和智能学习整合优化,在词汇、听、说、读、写、翻译等方面多维度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开展学习,构建智慧学习方式。人工智能时代促进学生深度学习英语,改变学习模式,也给教师带来新的教学方法,为深度教学提供更多可能,促进教学模式变革完成。
体育学院
主讲题目:鹰眼在乒乓球比赛中的应用与探讨
主讲人:李永安
时间:2020年11月18日19:30-21:00
地点:海南师范大学桂林洋校区体育学院112阶梯教室主办学院:体育学院
主讲人简介:李永安,北京体育大学乒乓球博士,乒乓球国际级裁判,2005年至2012年连续两个奥运周期参加国家乒乓球女子二队封闭训练、国际乒联训练营等集训的科技服务工作,2013年获得第30届奥运会科研攻关与科技服务项目三等奖,2014年被国家体育总局乒羽中心聘为全国乒乓球初级教练员岗位培训班讲师,主持结题省部级课题2项、厅局级课题1项,主编和参编著作4部,参编教材5部,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内容简介:由于受到争议球的影响,2019年国际乒联世界巡回赛总决赛首次引入视频回放技术来解决争议球的问题,收到了球员的积极反馈。2020年1月,国际乒乓球联合会执行委员会在印度德里召开会议,决定在东京奥运会引入视频回放技术,也就是俗称的“鹰眼”。2020年8月在海南陵水举办的2020中国乒乓球队东京奥运会模拟赛是国内比赛首次采用鹰眼技术,在这次比赛中,报告人有5次判罚接受鹰眼挑战,5次都是判罚成功,判罚成功率100%。以本次比赛和以往比赛的案例为基础,结合乒乓球比赛规则,报告人对现有的鹰眼技术展开探讨,为鹰眼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提供理论参考。
欢迎广大师生参加!
--HNNU--
排版 | 郭艺 刘子铭
责编 | 曾丽芹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