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带动、激励广大师生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海南大学学生工作部(处)与“青春向党”辅导员工作室策划推出“致敬建党百年——百名师生读党史”活动。
此次活动计划动员百余名辅导员、党团骨干教师、学生党员或入党积极分子,每人朗读党史学习教育指定书目之一《中国共产党简史》中的一段内容,共同完成整本书的朗读,并通过朗读音频配以相关知识点图文介绍的方式呈现给广大师生,带领大家一同重温中国共产党栉风沐雨、波澜壮阔的百年奋斗历程,坚定“永远跟党走”的信念。
活动将持续到今年年底,根据该书内容结构,计划推出215期,每天推出一期,目前已完成前80期的制作,剩余任务正在有序筹备中。
部分内容节选一起来听哦~
↓↓↓
第1期
朗读人:李洋(外国语学院党委副书记)
主题:近代中国民族复兴的历史任务和各种力量的艰难探索
摘要:近代以后,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山河破碎,生灵涂炭,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难。无数仁人志士为了改变祖国的境遇和命运,前赴后继、不懈探索。但由于没有找到科学的理论、正确的道路和可依靠的社会力量,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了。历史呼唤着真正能够带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使命的承担者,这个任务光荣地落到了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中国工人阶级的肩上。
第3期
朗读人:张井富(法学院党委副书记)
主题:五四运动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
摘要: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五四运动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第8期
朗读人:许劲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辅导员)
主题: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和农民运动的初步开展
摘要:党成立后致力于组织领导工人运动,1921年 8月成立公开做职工运动的总机关 ——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书记部出版《劳动周刊》,举办工人学校,组织产业工会,开展罢工斗争。党在工人中和整个社会上的政治影响日益扩大。在党的领导下,以 1922年 1月香港海员罢工为起点, 1923年 2月京汉铁路工人罢工为终点,掀起了中国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
第14期
朗读人:张书赫(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学生)
主题:大革命危局的出现和党的五大
摘要:随着北伐胜利进军,蒋介石反共活动日益公开化。在大革命的紧要关头,党的主要领导人犯了妥协退让的错误。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规模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李大钊、陈延年、赵世炎、萧楚女、熊雄等一大批具有坚定信仰的优秀共产党员英勇就义,将青春和热血献给了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
第16期
朗读人:郑鹏(校团委副书记)
主题:八七会议和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
摘要:在严酷的斗争和血的教训中,党深刻认识到,没有革命的武装就无法战胜武装的反革命,就无法担起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就无法夺取中国革命的胜利,就无法改变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命运。1927年 8月 1日,在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中央前敌委员会领导下,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率领党所掌握和影响的军队两万多人,在南昌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第20期
朗读人:李润东(人文传播学院辅导员)
主题:革命形势的恢复和好转
摘要:党的六大以后的两年间,由于党在工作中实行了坚决转变,党的组织有了较大恢复和发展。到 1930年 9月,全国党员增加到12.23万余人。党中央在这时也加强了对各地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工作的领导,使工作获得巨大发展。到 1930年 3月,全国红军已有13个军,6.2万多人。党还创建并发展了赣西南、闽西、湘鄂西、鄂豫皖、左右江、琼崖等一批革命根据地。
第26期
朗读人:袁周米琪(校团委老师)
主题: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摘要:1934年9月上旬,国民党军队加紧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腹地发动进攻,红军已无在原地扭转战局的可能。10月,中央红军主力8.6万多人,踏上战略转移的漫漫征程。国民党“追剿”军达16个师、77个团,布置了四道封锁线。在突破第四道封锁线湘江时,红军在国民党湘军和桂军夹击下,付出了极大辆性。
第30期
朗读人:马子媛(植物保护学院学生)
主题:一二·九运动和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
摘要:1935年6月中旬,在日本胁迫下,国民党“中央军”撤出平津和河北,整个华北危在旦夕。在中共地下组织的领导下,北平学生在1935年12月9日举行声势浩大的抗日游行,遭到国民党军警镇压,由此开始的一二·九运动迅速波及全国。一二·九运动揭露了日本吞并华北进而独占中国的阴谋,打击了国民党的妥协退让政策,极大地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第33期
朗读人:杨扬(应用科技学院辅导员)
主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和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摘要:1937年7月7日夜,日本侵略军悍然发动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当地中国驻军奋起抵抗,全民族抗战由此爆发。中国共产党高举起抗日的大旗,在卢沟桥事变发生第二天就通电全国,号召“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掠!”促进了国共两党重新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正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面旗帜,召唤着全中国的各党各派各界各军,召唤着全中国的工农兵学商,召唤着海内外的华夏儿女,众志成城,同仇敌忾,筑起了中华民族抗击日本侵略者的钢铁长城。
第42期
朗读人:李雪婷(园艺学院辅导员)
主题:敌后军民艰苦的反“扫荡”、反“清乡”斗争
摘要:1941年至1942年,是中国敌后抗战最为困难的时期。日本侵略者企图把中国变成它进行太平洋战争的后方基地,决意加紧对华作战。为渡过难关,党适时调整了根据地建设的各项政策,带领根据地军民同日、伪军的“扫荡”和“清乡”进行了英勇斗争。在反“扫荡”、反“清乡”斗争中,敌后军民创造了很多极为有效的歼敌方法,如麻雀战、地道战、地雷战、破袭战、水上游击战等,还创造了建立武装工作队等斗争形式,发展了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
“青春向党”辅导员工作室介绍
这次活动
学习强国平台
也进行了报道
(点击蓝字,查看详细内容
“致敬建党百年——百名师生读党史”活动启动)
系列节目将陆续在
“青春向党 辅导员工作室”
微信公众平台推出
欢迎有兴趣的老师同学一起加入
可关注微信公众号
后台留言联系我们
通过声音,传达信仰
海南大学党委宣传部
来源丨海南大学
编辑丨杨木子 李乾
投稿邮箱丨hndxwx@hainanu.edu.cn
欢迎大家积极来稿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