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党的百年教育史中汲取育人的正能量

关注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认真参加党史学习教育后,我深深地感受到党的峥嵘百年的光荣与辉煌,深深地懂得了生逢盛世的不易与珍贵,深深地明白了起而行之的责任与担当。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我们回顾党领导教育事业走过的非凡历程,从历史中汲取育新人的智慧和力量,可以更自信地走好脚下的路,更坚定地眺望远方的路。

一、温故而知新:学习党的百年教育史,坚定潜心立德树人的信心与决心

第一,党对教育一贯以来的高度重视,激发了我们最强大的动力。党成立前夕,陈独秀担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就曾撰文指出当时中国教育的弊端,致力于改革封建教育传统。李大钊亲自在北京大学、朝阳大学等学校开设马克思主义课程,号召共产主义者把教育国人、开启民智摆在救亡图存的重要位置。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在中央苏区提出“保证工农劳苦民众有受教育的权利”,施行完全免费的普及教育;在延安创办了陕北公学等三十多所高校,把培养人才看作革命成败的关键。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始终视教育为“国之大计”,特别是对高等教育工作格外重视。建国初期,国家进行了大规模的高校院系调整,建立了新的高等教育体系,奠定了中国高等教育系统的基本格局。改革开放后,党和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推动教育体制改革、教育法治化,先后启动“211工程”和“985工程”,为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高等教育指明了方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启动高校“双一流”建设,把教育进一步定位成“党之大计”,持续保证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4%以上,明确提出在2035年建成世界教育强国,开启了新时代教育事业的历史新征程。学习党的百年教育史,我深刻体会到党对教育的高度重视是一贯以来的,这是我们潜心从教的强大动力来源,为我们胸怀“国之大者”,充满职业价值感、社会获得感地扎根教育事业坚定了信心。

第二,党对教师一如既往的亲切关怀,给予了我们最持久的鼓舞。新中国成立初期,周总理向海外人才发出“祖国需要你们”的号召,呼吁大家报效祖国、培育英才。在党的号召下,一大批如“中国微波之父”林为干院士的爱国志士回国任教,放弃国外的小汽车回国骑自行车,不穿国外的闪光皮鞋回国穿布鞋。改革开放之后,邓小平提出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观点,为广大教师恢复名誉、改善待遇。恢复高考的第一年,黄大年考入大学,在党的关怀下,他将心有大我、至诚报国,教书育人、敢为人先,淡泊名利、甘于奉献作为毕生追求,成为教师楷模。步入新时代,几乎每逢教师节,习近平总书记都要向全国1600多万名教师送去问候和祝福,提出“四有”好老师标准、做四个“引路人”要求、坚持“四个相统一”原则,鼓励广大教师成为塑造学生的“大先生”。殷殷嘱托下,电子科技大学涌现出许多优秀青年教师,比如26岁成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的刘明侦,27岁评为特聘教授的周涛,29岁在《Nature》正刊发表论文的姚佰承,都给了我们无穷的榜样力量。学习党的百年教育史,结合电子科技大学的发展史,我深刻体会到党对教师的亲切关怀是一如既往的,在党的激励下,爱党爱国、呕心沥血、默默奉献始终是教师队伍的主旋律,这给了我们极大的精神鼓舞,让我们愿意用心甘情愿的态度和乐此不疲的精神热心从教,把教育当成一辈子的追求。

第三,党对学生一脉相承的成长要求,赋予了我们最崇高的使命。百年教育史上,我们党的历代领导人始终对教育青年学生给予高度关注。毛泽东同志认为“红与专、政治与业务的关系,是两个对立物的统一”,提出青年学生“又红又专”的成长要求。邓小平同志希望青年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江泽民同志对青年学生提出“四个统一”和“五点希望”,胡锦涛同志提出“四个新一代”育人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更是亲自为青年学生成长指方向、把脉搏、提要求、教方法,勉励同学们要“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爱国、励志、求真、力行”、“志存高远、德才并重、情理兼修、勇于开拓”,希望同学们“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有作为,有品质、有修养”。学习党的百年教育史,我深刻体会到在救国、兴国、富国、强国四个历史阶段,党对学生的成长要求是一脉相承的,都是希望学生成为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与民族复兴同向而行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既是我们教书育人的崇高使命,也是最终目标,更加坚定了我们得天下英才而育之的决心和劲头。

二、砥砺以前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第一,引导学生立大志,做身许家国的时代新人。“为学须先立志。志既立,则学问可次第着力。立志不定,终不济事。”党的百年教育史启示我们,不论什么时代,从小拥有远大志向的人,才能“不畏浮云遮望眼”,最终成就一番事业。当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于关键时期,当代青年学生更要树立服务人民、奉献祖国的志向,同人民一道拼搏、同时代一道前进。要让立大志蕴含理论逻辑,引导学生建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学习中弄通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社会主义发展脉络。要让立大志充满历史思辨,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国家、民族与个人的关系,看到在漫漫岁月长河中、在人生旅途最终端,祖国终将选择那些选择了祖国的人。要让立大志符合实践规律,引导学生投身社会生活这堂“大思政课”,在参与社会奉献中深化对国家命运的体会和人生意义的思考。

第二,教育学生明大德,做忠诚于党的时代新人。“德者,才之帅也”。党的百年教育史启示我们,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当前,国家发展既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当代青年学生更要传承红色基因,涵养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大德,增强不断前进的定力和持久力。要让明大德成为感性共识,教育学生牢记革命志士抛头颅、洒热血的历史故事,铭记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要让明大德成为理性认知,教育学生读懂我们党带领人民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成功密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知其所以必然。要让明大德成为天性使然,教育学生认识到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现电子科技大学)自1956年建校以来,就听党指挥、忠诚于党,以发展军事电子为主业,以巩固国防事业为己任,在1961年被党中央确定为七所国防工业院校之一,长期以来承担了一大批国防重点攻关项目,为国防战线培养了一大批杰出校友,骨子里刻着红色的印记,血液里流淌着红色的基因。

第三,培养学生成大才,做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恩格斯曾说,大学需要的“决不是响亮的词句,而是扎实的知识”。党的百年教育史启示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归根到底靠人才、靠教育。因此,大学要着眼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让身心、精神、才能、个性得到全面而丰富发展的学生,去担负现代化建设的历史重任。要让成大才立足以德为先,鼓励学生奔着国家最紧急、最紧迫的问题去,把精力花在利于千秋万代的基础研究上,瞄准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沉下心、扑下身,让才学为国家所用。要让成大才聚焦能力为重,教育学生保持学术科研的纯粹性,引导他们到图书馆和实验室里磨砺本领,让才学回归初心,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要让成大才着眼全面发展,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体育“强筋骨、增知识、调感情、强意志”的强大功效,认识到美育塑造心灵、净化人格的强大功效,认识到劳育锤炼奋斗精神、锻炼劳动本领的强大功效,带领同学们参加体育、美育、劳育活动,让才学自由充分施展。

第四,激励学生担大任,做建功立业的时代新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接力跑,我们要一棒接着一棒跑下去。”党的百年教育史启示我们,经历了几代人的知识传承、接续奋斗,社会主义中国才得以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当前,我国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新时代青年学生更要在这个大舞台上建功立业,为现代化事业添砖加瓦。要让担大任贯穿人生始终,让学生意识到他们如今风华正茂,到2035年正值壮年,到本世纪中叶仍年富力强,将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伟大的历史进程同生共长、命脉相连,时代造就了担大任的人生际遇。要让担大任永葆人民情怀,让学生认识到当前国家的发展仍然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要始终站稳人民立场,始终同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使命创造了担大任的广阔舞台。要让担大任具有国际视野,让学生了解到中国正从世界边缘走向国际舞台中央,新时代青年学生要在中国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历史进程中展现国际担当,大国定位拓宽了担大任的格局视野。

党的百年教育史是一本厚重又深远的书,值得我们不断学习;培育时代新人是一件光荣且艰巨的事,需要我们永远为之奋斗。我们要传承好百年历史经验,立足“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潜心立德树人,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担当历史责任、作出历史贡献!

(作者:电子科技大学夏鋆)

来 源:高校思政网

版面设计:新闻中心|余思娴

版面审核:新闻中心|王丽

执行编辑:新闻中心|向爽

初 审:党委宣传部|王中伟

终 审:党委宣传部|张元均

温馨提示:在浏览“从党的百年教育史中汲取育人的正能量”的时候,遇到了一点问题, 该内容由用户上传,目前的状态为内容正在审核中。

ai审核.png

对本文进行反馈,可以加快审核进度或“点击这里”前往其他网站查看。

艺考相关文章

发现更多好内容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
带你看艺考艺考推送时光机
位置:艺考-贵州专科院校-贵州航天职业技术学院-微高校-院校号-贵州航天职业技术学院-从党的百年教育史中汲取育人的正能量
咦!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它艺考内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