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仪
邀您倾听
2021/4/11
手机推送给我推送了一条消息,《你好,李焕英》即将全球上映,贾玲曾说《你好,李焕英》票房破三十亿,她就瘦成一道闪电。
而如今票房早已超过了三十亿,虽然她还未瘦成一道闪电,但是带给大家的感动却一直存在。
想起前两天看过一篇推文,把《你好,李焕英》的剧情发展,拍摄手法,艺术渲染等批斗得一无是处。
但有目共睹电影票房却依旧有增无减,热度也与日俱增。豆瓣上大家都是感性打败理性,没办法客观评价却用心打上五颗星的言行。
说实话,我向来不喜欢国产+喜剧+催泪,虽然它的票房很高本是激发不了我多大兴趣,在朋友的强烈要求下去看了这部电影,果然哭的稀里哗啦。
因为真情实感总是能从各个平凡的细节中迸发出来,就算是我一直无感很尴尬的戏剧场面下,我觉得那一股子饱满的爱意要冲出屏幕来逼我流泪。
它直击人最心底的柔软,很难不哭。我以为我是在为了你圆梦,其实还是你陪我做了一场好梦。
大家都知道,电影本就改编自贾玲的真实故事。与电影不同的是,那年贾玲真的考上了中央戏剧学院。她省吃俭用,在外打工赚钱给妈妈买了一件绿色的皮衣。
因为尺码不合适,妈妈又寄回去换。新衣服还没穿上身,贾玲就得知妈妈去世的消息。那一年,贾玲19岁,李焕英48岁。
后来这件绿皮衣反复在贾玲的小品和电影中出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仿佛是人类的通病。
不知道有多少人看到了《你好,李焕英》的英文标题,是“hi,mom”。一方面,李焕英,不只是这部电影的一个角色名,我觉得她更是一个代名词。每个妈妈都是李焕英:“我未来的女儿我让她健康快乐就行。”
这是全剧让我最感动的地方,因为一个孩子健康快乐的长大,其实也没有那么容易,而她的妈妈做到了贾玲健康快乐的长大!一个人的一生想要大富大贵是极概率低的。
所以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像影片中的贾晓玲那样是一个一无是处的小猪羔子。但妈妈总会成为我们坚强的后盾。
我的妈妈可以说是一个典型的刀子嘴豆腐心的人,迎接我的从来不是白眼就是嫌弃,好像没有一件事情,我能做得顺得了她的心。
小时候,妈妈总会因为各种各样的事情数落我一顿,按她的话说,我没有一件事情能够做好,恨不得每天打我几顿。所以有了幼稚的判断:妈妈根本不爱我。
不可避免的,人总要长大一些才会对以前的事情展开深度剖析,然后再愧疚地推翻之前的既定想法。
最近几年觉得妈妈好像变得温柔了,体现在那里呢,似乎是语气,似乎是眼神,又好像在方方面面,每次离家回学校就感觉到了妈妈一言一行里溢出来的思念。
我想妈妈远比我想象中更爱更爱我吧。
反言之, 英文名字是“hi,mom”,但中文名字又冠以“李焕英”。另一方面,就像贾玲说的:“妈妈不仅是我的妈妈,也是她自己。”任何一个女性成为妈妈之前,第一个身份就是她自己。
不知道你们记不记得自己妈妈年轻时候的样子,反正打我有了记忆起,妈妈就是个中年妇女的样子。
所以我总忘记,妈妈曾经也是个花季少女。妈妈不是不爱打扮不爱漂亮,她们只是心甘情愿为了我们放弃。
之前逛微博看到一篇帖子好像跟这个电影挺贴合的,“如果能够穿越时空去见到还没生你年轻时的妈妈,你会对她说些什么呢?”很快,评论噌噌噌上涨,让人泪目。
有人说“希望你能拥有更好的人生,我不介意我不存在...”“别为了生我,放弃灿烂的人生。”“别和他结婚,去上大学,你值得更好的生活。“还是去参加音乐比赛吧,别为了弟弟辍学下农田——过更好的生活吧妈妈。”
很难想象还有多少人对自己的妈妈怀有这样的隐秘之心。在微博看到一个热评:”如果我妈生的不是我,她现在过得应该比现在幸福吧。“
《你好,李焕英》讲的也是这样一个故事,我以为我可以牺牲自己改变你往后的命运,我以为这样可以让你过得更加幸福,我没想到你愿意过的就是摊上我的一生。
最让我感同身受的是晓玲的那一句:“我当你一回女儿,连让你高兴一次都没有做过。”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晓玲抢夺撕了李焕英和贾文田的结婚证后,李焕英说的:“我一辈子过得挺幸福的,怎么就没人相信呢。”
与其说《你好,李焕英》是贾玲拍给母亲的电影,更不如说,她在借电影里的时空倒流,回去见母亲最后一面,与年少的遗憾达成和解。
曾经的我们以为家人还能陪我们很多年,可世事无常、聚少离多,时间不会等我们,所以在有限的时间里多陪陪爱的人吧!
音频 | 新闻中心吴仪
剪辑 | 新闻中心张宇昕
文案 | 新闻中心王诗棋
编辑 | 新闻中心 唐宇庭
编审 | 朱成龙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