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团省委、省精神文明办、省民政厅、省志愿者协会共同举办的青春“志愿红”奉献战疫情——贵州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志愿服务事迹分享暨表彰大会在贵阳举行。
我校药学院抗击新冠疫情志愿服务队荣获“贵州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优秀志愿服务组织”称号,公共管理学院学生陆佳俊、文学与传媒学院王海燕荣获“贵州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优秀志愿者”称号。
表彰大会颁奖现场
陆佳俊(右一)、王海燕(左一)与药学院老师合影
药学院抗击新冠疫情志愿服务队:“一二三四抗疫经验 ”助力打赢抗疫战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药学院团委迅速组织三支志愿服务队:抗击疫情志愿服务队投身当地的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之中,帮助当地开展疫情防控宣传、排查、值守等工作;支农助农志愿服务队积极帮助受疫情影响的地方开展帮扶春耕生产、产业发展活动;心理教育辅导志愿服务队主动联系受疫情影响的留守儿童,通过“线上+线下”等模式开展心理、教育辅导。
药学院获“优秀志愿服务组织”
此外,学院还组建了一支医疗卫生健康服务队,积极开展“9+3”地区医药卫生健康知识普及、健康体检、保健知识宣讲和医疗政策宣传等活动。在学院内,志愿者们还推出了“今日英语”和“健康知识”专题栏目,把英语知识、疫情最新防控信息发布在微信公众号,并转发至班级群,大大方便了同学们及时获取相关信息。
药学院“9+3”医药卫生健康扶贫服务队合照
抗疫期间,志愿服务队总结形成了“一二三四”抗疫经验模式。“一”是一个目标,即我与家乡共同发展。“二”是两个战场,抗击疫情和脱贫攻坚,青年学子主动参与到抗击疫情与脱贫攻坚两场战役中,做力所能及的志愿服务。“三”是三支队伍,分别是抗击疫情志愿服务队、支农助农志愿服务队、心理教育辅导志愿服务队。“四”是四个行动,即制定一个计划,做到一个坚持,参与一次服务,表达一种关爱。
在药学院志愿者们看来,作为大学生,就要承担起大学生的社会责任。疫情突然来袭,祖国处于危难之际,青年学子更应保持一颗热忱的心,关爱祖国与社会。
王海燕:希望是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
王海燕,文学与传媒学院汉语184班宣传委员,曾是学校短视频学生记者团的一员。疫情期间,王海燕积极参与到学校短视频学生记者团组织的相关抗击疫情活动中。
王海燕工作照(左一)
王海燕在B站、抖音、快手等网络平台上宣传国家关于抗击疫情的政策方针,普及新冠肺炎防护知识,为抗击疫情奉献了自己的力量,并先后被评为“抗疫优秀宣传员”“优秀学生编导”和“优秀学生干部”。
王海燕的视频作品集
从疫情开始到2020年9月开学期间,王海燕参与制作相关视频,皆收获良好反响,平均浏览量超20W。
王海燕获奖现场照片
此外,王海燕还在抖音、B站、快手等多个官方网络平台上用“溪溪”的身份回复着每一个满怀期待与希望的年轻的心。她说:“希望是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当给别人希望的时候,自己也会收获一份希望。”
陆佳俊:向社会传递感人故事和英雄事迹
陆佳俊,贵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政治学181班学生,贵州大学学生会副主席。疫情期间,她主动请缨在遵义市习水县官店镇作为青年志愿者参与宣传防控“新冠肺炎”15天,每天工作8小时以上。
陆佳俊获奖现场照片
15天里,陆佳俊和同伴每天徒步翻山越岭、挨家挨户向官店镇300多户村民进行新冠肺炎防控知识宣讲。尽管每天长达8小时以上的徒步与宣讲时常让陆佳俊腿脚酸痛、口干舌燥,但她始终坚信: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只要不断向前走,就能多一户村民得到及时的宣传和劝导,就少一分被传染的危险。
陆佳俊疫情期间上门走访进行宣传
作为习水县青年志愿者疫情防控宣传报道组的组长,陆佳俊还先后在多彩贵州网和习水日报等平台上发表《总有一天,“你”会回到“我身边”》《我有一所“房子”,面临疫情,等待春暖花开》等文章,描述了作为一名抗疫志愿者的真实感受。
陆佳俊在《总有一天,“你”会回到“我身边”》中这样写道:“总有一些事情需要我们挺身而做,总有一些艰险需要我们勇敢跨越,我是一名大学生,我在为我的家乡做力所能及的事;我成为了一名志愿者,主动参与疫情防控宣传工作。”
在被评为“贵州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优秀志愿者”后,陆佳俊表示:“当时只是想着尽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没想到会获此殊荣,但它会成为激励我继续努力前行的一份力量。”
王海燕和陆佳俊合照
在不平凡的时刻
贵大志愿者们
用抗疫行动传递了贵大好声音
用志愿身影展现了贵大好风采
他们证明了:贵大志愿者一直在路上
让我们为他们点赞!
文字:溪山融媒中心刘玉玲 杨艳青
图片:受访者提供
编辑:翁羽帅
责任编辑:陈思鱼
审校:凡佳佳
编审:文洋
关于贵大,你可能还想看
为贵州大学点赞!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