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史·红色记忆丨第十六期:怀念我国著名传染病学家王季午

贵州医科大学,艺考

贵州医科大学

2021-10-09 13:47:53 文/李清雅 图/周蕊琪

关注

艺考

艺考

艺考

艺考

编者按

贵州医科大学创立于抗日烽火之中,成长于新中国五星红旗之下,发展于奋进的改革年间,壮大于新世纪初年,奋进在美好新时代。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让我们一起回望学校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探寻贵医血液中流淌的红色基因。守正初心,始终不忘来时路,思创未来,坚实迈进新时代!

王季午小传

艺考

王季午(1908—2005),曾用名王元绅,江苏省苏州吴县人,汉族,我国著名的内科学、传染病学专家和医学教育家。曾任国立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院长,学院代院长。1956年加入九三学社,198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王季午1926年考入苏州东吴大学医预科,1929年考进北京协和医学院,于次年获东吴大学理学士学位。1934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1934年至1939年任协和医学院住院医师、住院总医师、主治医师、内科讲师。1940年至1941年赴美国吐兰大学、哈佛大学进修热带病学。1941年回国后王季午博士即到国立贵阳医学院工作,担任过内科副教授、教授、教务主任、附属医院院长等。1946年李宗恩院长调任协和医学院后, 王季午教授曾受聘担任国立贵阳医学院代院长一职。半年后王季午教授又经李宗恩院长推荐、应浙大竺可桢校长的聘请,调杭州任浙江大学医学院首任院长。1947年至1952年,王季午任浙江大学医学院内科教授、医学院院长兼附属第一医院 院长。1952年至1960年任浙江医学院教授、副院长。1979 年至1984年任浙江医学院副院长、浙江医科大学一级教授、副校长、校长。1984年至1998年为浙江医科大学名誉校长。第二至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一、二、三届浙江省政协常委、第四届浙江省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第五、六届中央委员、第七届中央常委、第八届、九届参议委员会常委,九三学社浙江省第一届委员会副主委、第二至五届名誉副主委。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第二、三届主席,1986年起担任名誉主席。

此外,作为中国传染病学最著名的专家,王季午教授还曾任中国科协委员,中华医学会内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传染病学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浙江分会会长、名誉会长,全国血防委员会委员,《中华传染病寄生虫病杂志》主编,《中华医学杂志》 《中华内科杂志》编委,《浙江医学》《浙医学报》主编,《国外医学·流行病学分册》 《国外医学·传染病学分册》杂志顾问等职务。(刘迅)

怀念我国著名传染病学家王季午

艺考

1946 年王季午教授在贵阳医学院

艺考

1947年11月1日,国立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 开幕,第一排左中为王季午教授及夫人

王季午教授于1935年首创血涂片诊断黑热病新法,并验证新锑波霜为该病的有效药物。50年代提出对肺吸血虫病防治方案,已广泛应用。1952年首次证实钩端螺旋体病在浙江的流行。1954年,许多志愿军战士患肺吸虫病,他接受卫生部任务,对肺吸虫病进行了大量临床和治疗研究,制定了氯喹和吐根碱合并疗法,这是当时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后来在全国各地及朝鲜推广应用,对当时肺吸虫病的防治起到了重要作用。同年,他又首次证实浙西地区急性血吸虫病的流行,并制定措施及时予以控制。1956年王季午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并出席全国代表会议。1959年,在卫生部统一组织下,由王季午教授主编,并联合吴朝仁、钱悳、曹钟梁、戴自英、杨超前等传染病学教授,编写和出版了中国第一部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传染病学》,并亲自主持制定了教学大纲。1984年领导研究乙型肝炎病毒在子宫内的传染获得成功,这一成果处于国际领先水平。1986年至1988年,他和马亦林教授等指导博士生,进行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实验感染猕猴的研究,这居国内领先地位。

艺考

本文作者(左二)1998 年带领贵州省传染病学学子到杭州王季午教授家中探望

几十年来,他单独或合作在国内外医学杂志上发表了100多篇论文,审阅了几千万字的稿件;主编了《传染病学》《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传染病学分册,《医学继续教育教材》等13部著作。在指导和参加《抗血吸虫新药——吡喹酮的临床研究》(获1980年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乙型肝炎病毒宫内传播》(获1983年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1986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流行性出血热发病机理的研究》(获1990年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等的研究上均取得了显著成绩。由他主编的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传染病学》,1988年被卫生部评为优秀教材,并列为中国优秀科技图书(在美国华盛顿国会图书馆的电脑检索中可以查到由他主编的这部教材及其他著作),1989年被评为浙江省科协优秀论著一等奖。

艺考

王季午校长主编的《贵医浙江校友会通讯》

寒来暑往数十秋,王季午教授以其杰出的管理经验和丰厚的学术造诣对贵阳医学院和浙江大学医学院的发展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的功绩一直为两所医学院的师生所铭记;而最难能可贵的是:王季午教授虽然在早年就离开了贵阳医学院并长期在浙江工作,但他却始终对贵医怀着深厚的感情,时刻关心着贵阳医学院的进步和发展。近30年中,王季午老校长除了多次回筑到母校访问和指导工作外,1984年由他发起并组织在浙江省的贵医校友成立了贵阳医学院浙江校友会,并亲任会长,经常组织在浙的贵阳医学院老校友们回忆、关心母校,想方设法支持母校发展。1990年他又主持创建了贵医浙江校友会刊物《贵医浙江校友通讯》,在持续数年的几十期《通讯》上刊登了贵医历届校友的文章以及贵医母校的信息,对促进贵医校友间及校友与母校的联系、支持贵阳医学院的发展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

艺考

来源:党委宣传部新媒体中心

图文:整理自《敬往思来—贵州医科大学八十年文史集萃(1938-2018)》

排版:易辉梅

编辑:李牧 李菡逸

审核:陈颖

艺考相关文章

发现更多好内容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
带你看艺考艺考推送时光机
位置:艺考-贵州本科院校-贵州医科大学-微高校-院校号-贵州医科大学-校史·红色记忆丨第十六期:怀念我国著名传染病学家王季午
咦!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它艺考内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