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瑰宝。9月25日,在贵州与湄公河国家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研讨会上,贵州中医药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刘兴德推介了“针艾黔行”2021项目,以此推动贵州与国外地方政府、医学院校、医疗机构等在传统医药人才培训、文化交流、医疗合作、传统医药国际贸易等方面,实现互利共赢。
这两年来,中医药为全球抗击疫情贡献了中国的智慧。针灸是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医疗手段,针灸对中华民族防治疾病作用巨大。
刘兴德指出,中医药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凝聚着中国人民的博大智慧。近年来,贵州中医药大学积极推动贵州传统医药、民族医药融入中医药国际化交流的舞台。
记者了解到,自2017年起,贵州中医药大学通过“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平台举办各类国际学术活动,为东盟传统医学从业者开展中医传统诊疗技术及中药学相关的专业培训,累计超过200人次。此外,该校还组织专家远赴印度开展培训、义诊及学术交流,吸引巴西、韩国、英国学员来黔进行短期学习和实践,其教学及临床诊疗实力得到了充分肯定。
2020年至2021年,贵州中医药大学与贵州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开启了推动贵州传统医药走向国际的深度合作,先后为贵州省在厄瓜多尔的友好城市皮钦查省13名医护人员开展线上培训。目前,该项目还在持续进行中。同时,贵州中医药大学还与白俄罗斯友好城市维捷布斯克州的维捷布斯克国立医科大学建立了合作往来。
会上,贵州中医药大学与贵州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联手合作,依托贵州优质的森林资源、适宜的气候、丰富的地热储量和药用植物资源等优势,面向湄公河及世界各国正式发布“针艾黔行”品牌项目。
据悉,贵州中医药大学将从来黔人才培养、来黔康养体验、搭建科研和临床合作平台、赴境外开展交流合作等四个方面,进行推广实施。
刘兴德表示,“针艾黔行”是一座贵州通向世界,让世界走进贵州的桥梁。该项目的实施,将加强各国传统医药人才培养和储备,建立自身传统医药人才培养体系;推动各国传统医药领域的交流合作,在各领域搭建出医药实验和技术创新平台;推动中医药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的融合发展,减轻政府及百姓的医疗负担;带动各国国际贸易,振兴传统医药,最终实现世界资源互通,健康共享。
来源|天眼新闻
编辑|温尹
统筹|剡鹏英
校对|刘畅
审核|剡鹏英 周超 刘维琴
贵州中医药大学党委宣传部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