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至2021学年,贵州民族大学教职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切实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涌现出一批师德师风先进个人,推动了学校各项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为表彰先进,树立榜样,经各学院、各部门推荐,学校师德标兵评审委员会评审,公示无异议,学校研究决定,对过去一学年涌现出的师德师风先进个人给予表彰。授予文渊、叶成勇、何可群、张文涵、康红梅5位同志“师德标兵”称号。
希望受表彰的同志珍惜荣誉,再接再厉,戒骄戒躁,继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实现学校办学目标,再立新功,再创辉煌。希望全校教职工认真学习他们的先进事迹和奉献精神,坚持“四个相统一”,争做“四有”好老师,当好“四个引路人”,为推动学校各项工作进一步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师德标兵文渊事迹
文渊,女, 硕士,副教授,1980年1月生,贵州人。2019年以来,先后抽调参加学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参加学校第二次党代会报告起草和选举工作,参与学校2019年、2020年招生宣传片的策划拍摄工作等。2020年主编第七版校史以来,着重挖掘贵州民族大学校史中的红色文化和思政育人传统,为丰富贵州民族大学校园精神的内涵贡献自己的力量。
每学期都自费买数百本书奖励课堂表现好和考试成绩优秀的学生,并积极利用一切资源为学生提供勤工助学、实习工作等机会;鼓励指导学生考研,参加各类社会实践。自2019年,连续三年带领学生参加全国思政微电影比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长期奋斗在管理服务、教学科研一线。自2018年以来,连续三年任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参加教育部主办的“我心中的思政课”微电影展示活动,分别获特等奖、三等奖、二等奖的好成绩,是贵州高校中唯一年年获奖的高校。2021年获国家民委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调研报告类)二等奖,2021年获批两门校级党史学习教育“好课程”,2019年参与学校微课视频比赛获思政组第二名。2019年以来主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2项、校级教改项目1项,参与国家社科项目1项,发表论文10余篇,主编著作1部,参编著作2部。在贵州民族大学2019年、2020 年师德师风考评中获“优秀”等次;在2018年、2019年、2020年贵州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度考核中获“优秀”等次;2017年以来,连续三年评为校级优秀党务工作者。
师德标兵叶成勇事迹
叶成勇,男,博士,历史系教授,1977年10月生,贵州思南人。2005年7月进入贵州民族大学工作,主要从事历史学、考古学、文物学和民族学专业的教学科研工作。自2009年9月起,担任历史系主任,系统探索历史学专业本科实践教学方法,提出基于田野史学的乡土人才培育模式,在专业人才培养和服务地方文化建设方面都产生了较好的影响。主持国家民委教学改革项目“民族历史文化调查与乡土教材编撰”,贵州省的“基于民族地区博物馆建设的文博专业实践教学探索”、“历史学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和贵州省一流课程重点建设项目“田野史学特色课程群”。2018年3月至2020年5月派驻镇远县金堡镇辽家坳村任第一书记。
主讲“中国考古学通论”“乡土历史文化调查”“史学导论”“家谱修撰”等课程。近三年共计指导本科毕业论文27篇;指导硕士生5人,毕业5人,其中2人应届考上博士;2篇本科论文获校级优秀毕业论文奖;指导本科生完成国家级创新项目2项,一项优秀。
2018年12月14日-17日,参加在福建福州举办的历史学类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研讨会暨第一届全国高等学校历史学实验室建设联盟学术年会,北京大学郝永胜教授指出贵州民族大学的人才培养接地气,做实事,有地方特色,值得推广和借鉴;2019年8月,与台江县文化局合作,完成8个传统村落的调查,撰写村寨志;2019年9月11日,《贵州都市报》A16版“文化周刊”以“民大学子要为百年村寨编史立传”整版报道了本课程建设中实践教学环节成果;2021年6月17日,《贵州日报》在《贵州本科教育“质量革命”②》中报道了田野史学“第二课堂”教育实践案例;2021年7月—8月,受邀为观山湖区瓮贡村和镇远县报京村、贵洒村撰写村志。
师德标兵何可群事迹
何可群,女,硕士,民族医药学院副教授,1971年2月生,云南人。主要承担《中药鉴定学》 《中药鉴定学实验》 《中药学与中药炮制学》 《中药材加工与炮制学实验》 《中医基础理论》 《民族医药调查》 《药用植物学及实验》 《植物与人类生活》等课程的教学任务。近3年平均每年指导8名毕业生完成毕业论文,年均课时量400多学时。担任“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负责人期间,完成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及修订、核心课程及特色课程凝练、组建本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对新生进行培养方案解读,完成本专业学生实习实训环节的指导工作,成功申报建设 “中药炮制实验室”项目,积极参加教学改革及学术交流活动。
2012年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一项,2015年获得贵州省“千层次人才”资助,2019年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2018年申报校级教改项目一项,2020年申报贵州省教育厅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一项;2020年分别获得一项校级教改项目及一项校级课程思政项目立项;参与2018年度贵州省教育厅创新群体重大研究项目一项,参与2021年贵州省中医药管理局横向项目一项,参与202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2020年指导10名学生获得两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立项。
师德标兵张文涵事迹
张文涵,男,硕士,音乐舞蹈学院讲师,1992年11月生,山东人。自从事教师工作以来,兢兢业业做好教师工作,所教授的学生代表学校及贵州省多次参加全国及省内重大演出任务,先后登上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中宣部指导电影《我和我的家乡》发布会、中央电视总台庆祝建国70周年大型文艺晚会《中国歌曲大会》、北京舞蹈学院一带一路民族传统舞蹈展演等高端展示平台,积极承担学校及学院重大演出任务,如建国70周年文艺晚会、建校70周年教学成果汇报、建党100周年艺术党课演出等。
不断发掘、整理、创作优秀的贵州少数民族艺术,不断传承和发扬优秀的贵州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培养了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改革课堂教学内容,邀请部分著名传承人走进课堂当中,与学生共同学习和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和发扬贵州少数民族精品艺术。
常年活跃在舞台第一线,为学生起到良好的示范及带头作用,2015年主演大型彝族音乐舞蹈诗《索玛花开》,与学生同台演绎,在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上为马来西亚副总理带来精彩演出。同年又带领学生到百里杜鹃进行两个月的驻场演出,积极宣传了贵州民族文化,为当地吸引大量游客,切实的提高了当地收入,发扬了当地的民族艺术。积极地承担学校及学院安排,在社会服务上,担任中国文联文艺培训志愿者,曾为多个贫困地区的师生进行文艺培训志愿服务活动,积极宣传贵州少数民族舞蹈文化魅力。
师德标兵康红梅事迹
康红梅,女,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社会学与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系主任,社会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1974年9月生,湖南涟源人。从教二十多年来,始终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牢记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教书育人的光荣使命,诲人不倦、兢兢业业奋斗在教育的第一线,努力做一个业务精湛、师德高尚的教师。
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挖掘专业知识中的思政元素,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用“春风化雨”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成长为德才兼备的专业人才。作为系主任和任课教师,经常和学生打成一片,认真为学生排忧解难。积极探索教育规律、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书育人成果突出:主持并完成2项校级教学改革项目;指导学生获得2021年大学生创新创业省级项目1项和第十七届“挑战杯”贵州省赛一等奖1项;指导研究生获得暑期实践项目4项;2020年获“贵州民族大学优秀教师”和线上直播“优秀主播教师”等荣誉;所领衔申报的《农村社会学》一流课程被贵州省教育厅推荐参评国家级一流课程。
积极关注学术前沿,认真进行科学研究,努力保持和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目前兼任中国社会学会理事,在《人口与发展》《理论月刊》《广西社会科学》等杂志上发表高质量论文四十余篇;主持并参与省部级及以上课题10余项;教研成果获得国家民委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1项,省厅级成果奖3项;出版学术著作2部,参编著作2部。
授业一丝不苟,解惑无微不至
他们是授人以渔的良师
引领青年学子遨游知识的海洋
他们是春风化雨的益友
用细致的关怀温暖学子的书香岁月
让我们为“师德标兵”点赞!
来源:教师工作部
编辑:马 欧
审校:潘小露
转载需私信后台 并注明来源「贵州民族大学官方微信」
欢迎投稿至邮箱:gzmuwx@163.com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