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民大|民族学者:增进共同性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基础所在

贵州民族大学,艺考

贵州民族大学

2021-9-05 16:35:20 文/周晨轩 图/丁辉

关注

贵州民族大学

导语:8月27日至28日,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召开,中新网记者28日采访我校特聘教授、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院院长郝亚明,第一时间发出民大声音。

贵州民族大学

全文如下:

中新社北京8月28日电 (记者 杨程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时隔七年再次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民族学者表示,会议召开对于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

习近平强调,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

贵州民族大学特聘教授、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院院长郝亚明对中新社记者表示,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之后逐步确立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民族工作中的地位。对于其基本内涵、实践路径,7年来理论界和政府部门在探索与构建之中有一些讨论。

他说,当前正值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话语构建关键时期,此时召开中央民族工作会议,重申与强调其主线地位,进一步要求提高认识与站位,具有统一思想、坚定信念的意义。

他具体指出,习近平此次讲话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具体意涵给出了界定,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提高了其政治定位,民族工作向工作主线聚焦;系统安排实践工作,提出“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明确提出“坚持正确的,调整过时的”党的民族工作创新发展思路。

习近平在讲话中提到四组关系,即正确把握“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的关系”“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物质和精神的关系”。

郝亚明谈到,增进共同性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础所在。强化共同性是导向,包容差异性是保障。既要坚持增强共同性的方向,又要尊重和包容差异性,关键在于度的把握,这需要在理论和实践中不断磨合。讲话中提及的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的有机结合系针对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而提出,旨在强化民族自治地方与本区域所有民族之间的联系。

郝亚明还说,接下来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入推进阶段。讲话从社会主义现代化、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等角度安排具体推进工作,对于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

la贵州教育发布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杨倩

责编:向雨

审校:潘小露

转载需私信后台 并注明来源「贵州民族大学官方微信」

欢迎投稿至邮箱:gzmuwx@163.com

艺考相关文章

发现更多好内容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
带你看艺考艺考推送时光机
位置:艺考-贵州本科院校-贵州民族大学-微高校-院校号-贵州民族大学-媒体民大|民族学者:增进共同性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基础所在
咦!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它艺考内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