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一年四季,在贵医的校园
总有各种各样的鸟儿出没
良好的生态环境
吸引着叽叽喳喳的小客人们
下面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贵医的鸟儿吧
+ + + +
—鸟意盎然—
01
白颊噪鹛
中型鸟类,体长21-25厘米。雌雄羽色相似。前额至枕深栗褐色,眉纹白色或棕白色、细长,往后延伸至颈侧。背、肩、腰和尾上覆羽等其余上体包括两翅表面棕褐或橄榄褐色,尾栗褐或红褐色,飞羽暗褐色,外翈羽缘沾棕。颊、喉和上胸淡栗褐色或棕褐色,下胸和腹多呈淡棕黄色或淡棕色,两胁暗棕色。特征明显,野外容易识别。相似种画眉眼周白色,颊部为白色,明显可与之区别。
02
白腰文鸟
是小型鸟类,体长10-12厘米。上体红褐色或暗沙褐色、具白色羽干纹,腰白色,尾上覆羽栗褐色,额、嘴基、眼先、颏、喉黑褐色,颈侧和上胸栗色具浅黄色羽干纹和羽缘,下胸和腹近白色,各羽具“U”形纹。相似种斑文鸟腰部为白色,羽色亦不同。栖息于海拔15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和山脚平原地带。性好结群,除繁殖期间多成对活动外,其他季节多成群,常成数只或10多只在一起,秋冬季节亦见数十只甚至上百只的大群,群的结合较为紧密,无论是飞翔或是停息时,常常挤成一团。主要以稻谷、谷粒、草子、种子、果实、叶、芽等植物性食物为食,也吃少量昆虫等动物性食物。
03
斑姬啄木鸟
背至尾上覆羽橄榄绿色,两翅暗褐色,外缘沾黄绿色,翼缘近白色,翅上覆羽和内侧飞羽表面同背。尾羽黑色,中央一对尾羽内侧白色或黄白色,外侧3对尾羽有宽阔的斜行白色或淡黄白色次端斑。虹膜褐色或红褐色,嘴和脚铅褐色或灰黑色。常单独活动,多在地上或树枝上觅食,较少像其它啄木鸟那样在树干攀缘。繁殖期为4~7月。营巢于树洞中,每窝产卵3~4枚。
04
北红尾鸲
是小型鸟类,体长13-15厘米。雄鸟头顶至直背石板灰色,下背和两翅黑色具明显的白色翅斑,腰、尾上覆羽和尾橙棕色,中央一对尾羽和最外侧一对尾羽外翈黑色。前额基部、头侧、颈侧、颏喉和上胸概为黑色,其余下体橙棕色。雌鸟上体橄榄褐色,两翅黑褐色具白斑,眼圈微白,下体暗黄褐色。相似种红腹红尾鸲头顶至枕羽色较淡,多为灰白色,尾全为橙棕色,中央尾羽和外侧一对尾羽外翈部为黑色。
北红尾鸲(雌鸟)
北红尾鸲(雄鸟)
05
褐胁雀鹛
是莺科、雀鹛属的鸟类。褐胁雀鹛是小型鸟类,体长13-15厘米。头顶棕褐色,黑色侧冠纹和宽阔的白色眉纹,眼先黑色。上体包括两翅和尾橄榄褐色。颏、喉、胸、腹白色,腹和胸沾皮黄色,两胁橄榄褐色,尾下覆羽茶黄色。
06
黑背白鹡鸰
雀形目鹡鸰科动物,分布于欧亚大陆及非洲北部,包括整个欧洲、北回归线以北的非洲地区、阿拉伯半岛以及喜马拉雅山-横断山脉-岷山-秦岭-淮河以北的亚洲地区。
07
黑翅长脚鹬
是反嘴鹬科长脚鹬属的一种鸟类,共有4个亚种。体长约37厘米。特征为细长的嘴黑色,两翼黑,长长的腿红色,体羽白。颈背具黑色斑块。幼鸟褐色较浓,头顶及颈背沾灰。栖息于开阔平原草地中的湖泊、浅水塘和沼泽地带。非繁殖期也出现于河流浅滩、水稻田、鱼塘和海岸附近之淡水或盐水水塘和沼泽地带。常单独、成对或成小群在浅水中或沼泽地上活动,主要以软体动物、虾、甲壳类、环节动物、昆虫、昆虫幼虫,以及小鱼和蝌蚪等动物性食物为食。
08
红背伯劳
是伯劳科、伯劳属鸟类。体长18-20厘米。头顶至后颈灰色,背红褐色或栗色,飞羽褐色,前额基部和贯眼纹黑色。尾黑色,外侧尾羽基部和下体白色,胸和两胁粉葡萄红色。虹膜褐色,嘴黑褐或黑色,脚铅灰色或黑色。
红背伯劳(雏鸟)
09
红嘴蓝鹊
是大型鸦类,体长54-65厘米。嘴、脚红色,头、颈、喉和胸黑色,头顶至后颈有一块白色至淡蓝白色或紫灰色块斑,其余上体紫蓝灰色或淡蓝灰褐色。尾长呈凸状具黑色亚端斑和白色端斑。下体白色。黄嘴蓝鹊外形和羽色和该种非常相似,但黄嘴蓝鹊嘴为黄色,头部颈枕有白色块斑。区别仍很明显,野外不难识别。
10
黄臀鹎
外形大小与红耳鹎相似,体长17-21厘米。额至头顶黑色,无羽冠或微具短而不明的羽冠。下嘴基部两侧各有一小红斑,耳羽灰褐或棕褐色,上体土褐色或褐色。颏、喉白色,其余下体近白色,胸具灰褐色横带,尾下覆羽鲜黄色。
栖息于中低山和山脚平坝与丘陵地区的次生阔叶林、栎林、混交林和林缘地区。常作季节性的垂直迁移,夏季多沿河谷上到山中部地区,海拔高度随地区而不同。通常3-5只一群,亦见有10多只至20只的大群,有时亦见与红臀鹎、红耳鹎混群。善鸣叫,鸣声清脆洪亮。主要以植物果实与种子为食,也吃昆虫等动物性食物,但幼鸟几全以昆虫为食。
11
金翅雀
是雀形目雀科金翅雀属的小型鸟类。体长12-14厘米。嘴细直而尖,基部粗厚,头顶暗灰色。背栗褐色具暗色羽干纹,腰金黄色,尾下覆羽和尾基金黄色,翅上翅下都有一块大的金黄色块斑,无论站立还是飞翔时都醒目。
栖息于海拔15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山脚和平原等开阔地带的疏林中。常单独或成对活动,秋冬季节也成群,有时集群多达数十只甚至上百只。主要以植物果实、种子、草子和谷粒等农作物为食。
12
领雀嘴鹎
为鹎科雀嘴鹎属的鸟类,俗名羊头公、中国圆嘴布鲁布鲁、绿鹦嘴鹎、青冠雀。小型鸟类,体长17-21厘米。嘴短而粗厚、黄色,额和头顶前部黑色(台湾亚种为灰色)。上体暗橄榄绿色,下体橄榄黄色,尾黄绿色具暗褐色或黑褐色端斑。额基近鼻孔处有一白斑,喉黑色,前颈有一白色颈环。领雀嘴鹎是中国特有鸟类,种群数量较丰富,是山区常见鸟类之一。由于该鸟羽色艳丽,可供笼养观赏,应控制猎取。
13
柳莺
柳莺属于雀形目柳莺科鸟类,鸣禽类,俗称柳串儿或槐串儿,是我国最常见的、数量最多的小型食虫鸟类。
柳莺种类很多,常见有黄眉柳莺、黄腰柳莺和极北柳莺三种。繁殖于东北、内蒙古及西北等地,冬季迁徙至云南、广西、广东、台湾等地越冬。体型纤巧,比麻雀更小些。上体皆为黄绿色,偶也有暗褐色;腹羽白色,略显黄绿色斑;具黄色、黄绿色或淡黄色眉纹。
14
鹊鸲
为雀形目、鹟科、鹊鸲属的鸟类,体长约21厘米,嘴形粗健而直,长度约为头长的一半或比一半略长;尾呈凸尾状,尾与翅几乎等长或较翅稍长;两性羽色相异,雄鸟上体大都黑色;翅具白斑;下体前黑后白。但雌鸟则以灰色或褐色替代雄鸟的黑色部分。
鹊鸲性格活泼好动,觅食时常摆尾,不分四季晨昏,在高兴时会在树枝或大厦外墙鸣唱,因此在中国内地有“四喜儿”之称。出没于村落和人家附近的园圃,栽培地带或树旁灌丛,也常见于城市庭园中。食物以昆虫为主,兼吃少量草籽和野果。是孟加拉的国鸟。
15
山斑鸠
是鸠鸽科斑鸠属的鸟类,共有6个亚种。体长约32厘米,嘴爪平直或稍弯曲,嘴基部柔软,被以蜡膜,嘴端膨大而具角质;颈和脚均较短,胫全被羽。上体的深色扇贝斑纹体羽羽缘棕色,腰灰,尾羽近黑,尾梢浅灰。下体多偏粉色,脚红色。起飞时带有高频“噗噗”声。成对或单独活动,多在开阔农耕区、村庄及房前屋后、寺院周围,或小沟渠附近,取食于地面。分布于喜马拉雅山脉、印度、东北亚、日本、中国大陆及台湾。北方鸟南下越冬。
16
铜嘴雀
体型略大(17厘米)而墩实的雀鸟。黄色的嘴硕大而端黑。繁殖期雄鸟外形极似有黑色头罩的大型灰雀,体灰,两翼近黑。与黑头蜡嘴雀的区别在嘴端黑色,初级飞羽、飞羽及初级覆羽羽端白色,臀黄褐。雌鸟似雄鸟但头部黑色少。幼鸟似雌鸟但褐色较重。虹膜-褐色;嘴-深黄而端黑;脚-粉褐。叫声:鸣声为一连串的哨音和颤音,似赤胸朱顶雀。叫声为响亮而沙哑的tek-tek。
17
绣眼鸟
绣眼鸟(White-eye)是雀形目绣眼鸟科的97种鸟类的统称。体形小,体长90~122毫米;嘴小,为头长的一半,嘴峰稍向下弯;鼻孔为薄膜所掩盖;舌能伸缩,先端具有角质硬性的纤维簇;翅圆长;尾短;跗蹠长而健。雌雄相似。因其眼圈被一些明显的白色绒状短羽所环绕,形成鲜明的白眼圈得绣眼之名。完全树栖生活,取食昆虫、花蜜和甜软的果实;绣眼鸟性情活跃,高度群集。多数种类低声嘁嘁喳喳,但有几种高声转鸣。绣眼鸟的嘴细小,主要在花中取食昆虫,亦食少量浆果。在林间及林缘附近耕作区分布。
18
远东山雀
属山雀科山雀属,英文直译为日本山雀,也被称为东方的山雀是从大山雀的亚种分化出来的。远东山雀仅有上背部黄绿色,下体灰白色或浅黄色,比较缺少黄色色调。
+ + + +
来源:学生处
图片:袁啸天
排版:薛向前
编辑:赵久烟 田林子
审核:陈颖 王韬 陈秋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