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学院传播系师生赴普定县开展 “媒介传播赋能乡村振兴”主题融媒体实践

贵州民族大学,艺考

贵州民族大学

2021-8-06 13:57:51 文/孟若熙 图/康睿淼

关注

为有效落实我校夏季学期实践课程的教学方案,提高学生融媒体实践实训能力,7月19日至22日,我校传媒学院吴海进、黄立群、杨蕾、余光会四位老师,带领2018级传播学专业学生在普定县开展了为期四天的“媒介传播赋能乡村振兴”主题融媒体实践。

贵州民族大学

实践团从贵阳站出发

据悉,本次实践是传媒学院2018级传播学专业夏学期《媒体融合工作坊》课程的校外教学实训实践。在十四五期间,围绕“四新”,以传媒视角宣传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出的新路;在乡村振兴上打开的新局面;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得的新机遇;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取得的新成绩为指导思想,结合普定县融媒体建设、宣传工作、党史学习教育、乡村振兴特色产业发展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实际,实践团开展了四个主题的相关采访调查。

普定县是国内外闻名的“韭黄第一县”,目前种植韭黄面积达10万亩。自2016年始,普定县委县政府将韭黄作为“一县一业”的拳头产品加以扶持,“白旗韭黄”也成为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普定县举全县之力打造的特色农业,在乡村振兴工作中的举措和取得的成绩,曾被媒体多次报道,同时也多次受到省委省政府领导点名表扬。媒介传播如何参与普定如火如荼的乡村振兴事业,是实践团深入乡镇及村级企业需要调研的核心问题。

在出发前,吴海进老师向实践团提出了以下几点要求:一是完成每天每时每刻的动态图文直播,二是以新闻作品的形式报道普定县的产业振兴,三是完成融媒体实践相关的调研报告。为了更好地完成相关任务,2018级传播学26名同学根据自选主题进行了小组分配,每组6-7人,由一位老师带队。

贵州民族大学

实践团抵达普定站

在为期4天的实践期间里,实践团先是与县委宣传部、县融媒体中心对接,召开了主题座谈会,了解了他们的基本工作内容与管理模式,为接下来的实践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贵州民族大学

实践团在普定县融媒体中心与相关负责人召开座谈会

贵州民族大学

在普定县融媒体中心参观学习

实践团第一天到访了靛山村、贡达村进行茶产业基地的集中参观与拍摄,体验了从茶农的视角看茶、种茶、采茶,深入了解茶产业的发展。

贵州民族大学

靛山村徐江队长引导实践团参观白茶产业基地

在这里,实践团遇见了热情的创业者王飞女士,她把实践团邀请到自家品茶赏茶,介绍了自家的茶产品种类和产业发展情况。除此之外,实践团还去到秀水,向村支书了解了秀水旅游服务业对于乡村建设与发展的贡献。

贵州民族大学

实践团对乡村创业者王飞女士进行专访

贵州民族大学

在秀水与村支部委员进行交流

第三天,实践团先后到达化处镇的荷花池和朵贝茶加工基地,了解茶旅合一的产业模式,在荷花池里品荷花茶,爬上高高的茶山采茶,在现场写稿,在山坡上拍摄,实践团不仅体验到了茶文化的魅力,还达到了新闻工作者的“四力”要求。

贵州民族大学

采访化处镇水井村驻村第一书记罗建强

贵州民族大学

在朵贝茶叶加工基地参观

贵州民族大学

同学们在朵贝村茶山上体验采茶

实践的最后一天,全体师生来到了金马新村的地戏博物馆,对传统民族文化的发展脉络以及传承情况作深入了解。

贵州民族大学

地戏博物馆馆长王明元带领师生参观

随后,实践团去到了白岩镇韭黄村的“白旗韭黄”生产基地,在这里,他们了解到了“1+9”计划的“兵支书”模式,与韭黄村党支部书记、“兵支书”杨守亮展开深入交流,跟随他下基地、看韭黄,亲自体验韭黄的采摘、装箱过程,为后续的深度报道和调研报告提供了完整的一手资料。

贵州民族大学

采访韭黄村“兵支书”杨守亮

贵州民族大学

实践团同学体验韭黄装箱

走进普定,走进韭黄的家乡,从第一现场了解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以传播之笔记录乡村振兴建设,为宣传乡村振兴发展添砖加瓦。4天的实践对于全体师生来说不长也不短,但他们在这4天里,体验了新闻工作者的辛苦,席地而坐写稿,扛着摄像机起早贪黑拍摄,这将是他们大学记忆里深刻难忘的一段学习经历,也必将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文字:陈妍祺 李泽源

图片:传媒学院2018级传播学全体师生

指导老师:吴海进 黄立群 杨蕾 余光会

编辑:马 欧

审校:潘小露

转载需私信后台 并注明来源「贵州民族大学官方微信」

欢迎投稿至邮箱:gzmuwx@163.com

艺考相关文章

发现更多好内容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
带你看艺考艺考推送时光机
位置:艺考-贵州本科院校-贵州民族大学-微高校-院校号-贵州民族大学-传媒学院传播系师生赴普定县开展 “媒介传播赋能乡村振兴”主题融媒体实践
咦!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它艺考内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