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医记忆 | 回忆在贵医附院实习的难忘时光

贵州医科大学,艺考

贵州医科大学

2021-7-22 13:36:25 文/邵思琪 图/郭阳轩

关注

编者语:

时光荏苒,斗转星移,悠悠岁月,弦歌绵长。历代先贤辛勤耕耘,传华夏之文脉,承岐黄之精髓,跋涉求索,虔诚奉献,铸就今日之辉煌。回望来路,历史脚步清晰凝重,文化传承绵延不绝。展思将来,贵医人不忘来路、不改初心,秉承“诚於己,忠于群,敬往思来”之校训,精勤不倦、博极医源,扎根沃土、服务民众。

“贵阳医学院,阳明路,新近成立了个门诊部呀...伊唷海!...”这是1941年一位比我低两班的河南籍同学,为庆祝贵医在阳明路原两广会馆成立门诊部编写的河南腔的小曲。此小曲的曲调讫今犹隐约出现在耳际,不久门诊部即改为贵医附院。

1941年初秋,我就到贵医附院做实习医生了。院长杨济时教授,他是当时国内四大内科学家之首。医院虽小,制度却十分严格,完全是北京协和医学院的一套。我在内科实习时,每周要参加一次杨济时教授领头的巡查病房,叫做“ Grand Round”,由内科的主治医师、住院医师、实习医师,以及在四年级的学生也叫做见习医师( Clerk)一起查房。首先由实习医师报告病史,不许看病历牌,倘报告中说了无关的内容,杨老师立即申斥:“说这个干什么?”在讨论中,杨老师常向参与者提问。倘若答不出,杨老师有时会板着面孔斥责:“你这个都不知道,倘我做了你,一根绳子吊死了!”有时轮到主治医师,如答错了,同样给颜色看,主治医师很下不了台。

贵州医科大学

建院初设在两广会馆内的贵医附院

到了杨济时教授查房的时间,有谁迟到了一分钟,那可不得了,必受训斥。我做实习医师时,有时头发长得很长了,很难看,为什么不去理发呢?不是懒,而是找不出时间。每天一起床,草草洗漱后,即去放病人大、小便的屋子,取了自己管的病人的大、小便到化验室去做常规检查。查毕,很快吃完早饭,即去病房查看所管的病人,了解他们一夜来的情况。九时整,主治医师来查房了,自己要报告病人情况。这叫晨巡视。查毕,在住院医师指导下开医嘱。凡医嘱都是实习医师开的,但须住院医师签字。于是做治疗,如静脉穿刺、腰椎穿刺、放胸腹水等。这时,到午饭时了,匆匆吃完,继续做未做完的治疗。下午两时,看门诊,每天要看两小时。四点钟后,做所管病人的血液或脑脊液等的常规检查,有时还要做特殊检查,如大便的隐血等。

新入院的病人,须连着三天查血、尿、大便的常规检查;凡发烧的病人,天天查血常规。倘若收了新病人,问病史、身体检查等立即就要做。一刻也不能休息地到了晚饭时。饭后,又要看一遍所管病人。晚七时,住院总医师巡查病人,叫做晚巡视。查得很仔细,往往持续到九点钟。然后,又要开医嘱,写病程志。收到新病人,要写住院志,此住院志决不能拖到第二天写。这样往往就到十一点或十二点了。到了礼拜天,虽无晨巡视,不看门诊,但必须要去图书馆看看所管病人病情相关的书和杂志。如不看的话,查房时就答不出提问了。

天天如此,连理发的时间都没有。这些是我在贵医附院内科实习的情况,虽然几十年过去了,至今想来,仍历历在目。

(本文选自《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简史(1941-2001),有改动)

陈学诗

贵州医科大学

陈学诗(1917—2006),江苏无锡人,著名神经精神病学专家,我国精神卫生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1938年—1942年6月就读于贵阳医学院,毕业后先后在华西、齐鲁、协和三所大学联合医院神经精神科任住院医师、助教和住院总医师,南京中英医院神经精神科任主治医师,北京医院脑系科主任,北京安定医院院长,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总编辑,中华医学会神经精神科学会主任委员等。长期从事神经精神病的医疗、教学工作。1950年提出了麻痹性痴呆的早期诊断标准,系统地研究神经衰弱心理社会因素的致病作用。被评为“全国医院优秀院长”等。编有《神经衰弱》《麻痹性痴呆的早期诊断》《现代精神疾病治疗学》,合编有《精神病学》。

来源:本文选自《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简史(1941-2001),有改动

编辑:夏天

审核:陈颖吴祥文 毕波

贵州医科大学

艺考相关文章

发现更多好内容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
带你看艺考艺考推送时光机
位置:艺考-贵州本科院校-贵州医科大学-微高校-院校号-贵州医科大学-贵医记忆 | 回忆在贵医附院实习的难忘时光
咦!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它艺考内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