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1届学生毕业典礼暨学士学位授予仪式上的发言
■程艳萍
各位领导、各位家长、老师们、同学们:
下午好!
很高兴作为教师代表站在这里发言。亲爱的同学们,时间过得好快,四年匆匆而过,今天你们就要毕业了。首先,我要祝贺你们!
这段时间的校园,印山顶,鉴湖边,长廊里,花圃旁,操场上,林荫下……总能看到同学们,或三三两两,或三五成群,拍下离别影像,化作永恒记忆。
是的,我们需要保有的记忆实在太多了!这四年,我们和我们的国家经历了太多太多!我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北斗全球导航建成;我国历史性地消除了绝对贫困;中美贸易冲突加剧;新冠疫情笼罩全球;在带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我们迎来建党百年……
尤其是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全国上下同舟共济、守望相助,一位位挺身而出的“平凡英雄”,一次次闻令而动的使命必达,一份份迎难而上的责任担当……他们是,不顾个人安危的医务工作者、工程建设者、社区工作者、公安民警、志愿者,还有比你更年轻的中国军人。
为此,我们流了许多泪水,是感动、是欣喜,但更多的是自豪。我想这是一场最生动的毕业教育,那些奔向疫区的医务工作者和志愿者,那些运往疫区的救灾物资,重新锻造了我们每个人、这个国家以及每个个体与这个国家和世界的关系。我们看到了共和国,看到了共同体。
面对肆虐的疫情,346支国家医疗队、4万多名医务人员毅然奔赴前线,工程建设者们以惊人的速度建成了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我们向32个国家派出了医疗专家组,向150个国家和4个国际组织提供抗疫援助,向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和出口防疫物资。在整个世界面前,中华民族展现出令我们自身都感到震撼的强大善良;而正是40年来坚持不懈的改革开放,为我们善良的饱满释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愤怒某些西方媒体对中国的偏见或成见,我们深知:中国和中国人民的世界形象,要靠你我的长期努力。面对今天的中国和世界,我们必须超越昨天和自己。在此,我愿与大家分享几点感悟:
一是希望同学们要有面对挫折的勇气。一朵成功的花是在许多苦雨、雪泥和强烈的暴风雨环境中培养而成的。人生的灿烂只有在回望中才可能出现,所谓阳光总在风雨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我想告诉大家,没有经过挫折的人生注定是脆弱的,就像好钢是锻打出来的一样。
从今天开始,同学们就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准备好将每一次挫折作为下一次成功的前奏。再过几天就是建党100周年纪念日了,中国共产党100年的光辉历史告诉我们,只有坚持奋斗,才会有最后的胜利。
二是希望同学们要有不畏风雨的底气。日本作家宫泽贤治说过:平和地、认真地、微笑地面对生活,不逃避、不退缩。无关事情大小,都应认真对待,不断寻求、不断修正着我们的人生志向,成为“那样的人”,成为更好的人。
人生自古多风浪,我想对你们说:面对人生的风浪、社会的浮躁,唯有持续不懈的自强和坚守,才能让我们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完成一次又一次的自我超越,一次又一次的自我升华!
三是希望同学们能保持住你们身上的书卷气。厦门大学周振东教授说过:对一所大学的眷恋是从收拾行李开始的,当你离开这所大学你会带走什么?校园你带不走,图书馆你带不走,实验室你也带不走,一所大学真正改变你的是你可以带走的东西,如大学的logo,老师的话你可以带走。但我认为,你可以带走的是经过四年大学学习生活浸润的你所独有的气质,我认为那就是书卷气。书卷气犹如一支幽兰,要靠我们不断地学习和修身来滋养,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作家三毛说过:“读书多了,容颜自然会改变,许多时候,我们自己可能以为看过的书籍都成了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他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当然也可能流露在生活和文字里”。
最后,我想将崔卫平教授的一段话送给亲爱的同学们:
无论中国怎样,请记得:你所站立的那个地方,正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黑暗。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你们行将离别母校之际,我祝同学们身体健康,生活愉快,前程似锦,美梦成真!并请大家常与母校老师联系,常回母校看看。
谢谢大家!
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出品
编辑|岑 静
审核| 严兴诚
责编| 薛 璞
小微推荐▼
(点击图片即可获取全文)
欢迎投稿至邮箱:dwxcb@gznc.edu.cn
你的赞和在看,我都喜欢!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