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遵义医科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 刘建国
遵义医科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南山班班主任 邵珠建
遵义医科大学招生就业处副处长 薛亮
遵义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副院长 王东红
关于遵义医科大学
遵义医科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 刘建国
主持人:今年是国家、贵州省迈入“十四五”规划高质量发展开局之年,也是学校实现综合发展、奋力迈向一流大学关键之年,学校在教学、科研、医疗、社会服务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请嘉宾先简要介绍一下遵义医科大学。
嘉宾:(刘建国)遵义医科大学创建于1947年,前身为大连医学院,是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医学本科院校。1969年为支援“三线”建设,学校从大连搬迁至遵义,更名为遵义医学院。2018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遵义医科大学。是贵州省唯一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与贵州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国家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现由贵州省新蒲校区、大连路校区及广东省珠海校区3个校区组成,下设28个教学院系、8所直属附属医院。
学校争创一流本科医学教育。本科教育涵盖医学、理学、工学、教育学、管理学、文学6个学科门类、31个本科专业,建成了以临床医学为引领,基础医学、药学、预防医学、口腔医学等多学科融合发展的学科体系。有国家级一流专业6个(临床医学、制药工程、麻醉学、口腔医学、医学检验技术、护理学),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麻醉学、护理学),国家级课程和项目6个,国家级教学平台5个。
学校是国内最早开始研究生教育的高校,自1955年开始招收研究生,1981年获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研究生教育涵盖医学、理学、工学、法学等4个学科门类,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8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3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
学校以双一流建设为抓手,着力强化内涵建设,药理学是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临床医学是贵州省首个进入ESI全球前1%医学学科;2018年荣获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2019年获贵州省研究生教学成果特等奖。“大健康医药学科群”入选贵州省国内一流建设学科Ⅰ类学科群,临床医学和药学是贵州省国内一流建设学科。学校附属医院在2019年中国医院科技影响力排行中,15个学科进入全国百强。
学校积极发挥资源优势,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需求。74年的本科教育、66年的硕士培养和22年的博士联合培养,为国家输送了近8万名医学人才,活跃在医疗卫生领域,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
赓续百年红色基因,传承守护健康血脉。站在十四五新起点上,学校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围绕学校十四五规划崭新蓝图,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力的高水平医科大学新征程!
主持人:2020年也是学校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请嘉宾介绍一下遵义医科大学医学教育事业发展有何重点任务和全新举措。
嘉宾:(刘建国)2020年9月,中共遵义医科大学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新一届领导班子锐意进取,提出“奋力建设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力的高水平医科大学”的发展目标。
“十四五”时期,学校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培养机制改革,实施高水平人才培养工程,全面提高育人质量。具体来说,全面适应国家高考改革新形势,实施优质生源计划,进一步加大医学优势专业向全国各类型、各批次招生全覆盖,坚持“多渠道、精吸收”原则,稳步扩大本科生招生规模,本科在校生超过2万人。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临床医学专业“南山班”综合改革为重点,不断加大对外合作力度,推进医学类专业创新班试点,努力推动卓越医生培养计划2.0由改革试验田走向大田耕作;加快推进防治结合型全科医学人才培养,努力满足深化医改、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对合格全科医学人才的紧迫需求。
同时,学校锐意申博,再谱新篇。在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和授权点申报中,学校已连续通过贵州省“三个五年”博士立项单位的建设,已完全达到国家申报博士单位的标准。以申博为轴擘画遵医发展新蓝图,以育人为本开创医学教育新格局,学校将全面提升学校医学教育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全面开启贵州卓越医学人才培养创新之路,为服务健康中国战略、支持贵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奋力实现后发赶超贡献遵医力量。
关于“分数优先”招生政策
遵义医科大学招生就业处副处长 薛亮
主持人:今年,遵义医科大学招生的总体计划是什么?
嘉宾:(薛亮)2021年,遵义医科大学面向全国25个省(市、区)计划招生5700人(较之去年增加600人),其中省外计划1060人,省内计划4640人。今年,学校获教育部批复新医工专业——智能医学工程,本科招生专业(类)达27个,其中一本批次录取专业(类)为14个,高考改革涉及省(市)12个,在全国多区域实施一本批次招生,录取批次涵盖提前批(免费定向)、体育类本科、一本批次、二本批次、国家专项、地方专项、少数民族班等。
主持人:与去年相比,遵义医科大学今年在招生政策方面有哪些变化?
嘉宾:(薛亮)今年,我校 “南山班”在省内计划有所减少。
学校为了进一步提高本科招生生源质量,最大限度满足考生所报专业志愿,减小考生调剂与退档的风险,学校对录取原则进行了大调整——将原来的“专业志愿优先”调整为“分数优先”原则(投档成绩为准),即:对于进档考生,从高分到低分按照考生的专业志愿顺序依次择优录取,若考生所报专业志愿都不满足时,学校将根据考生是否服从专业调剂及各专业录取情况进行专业调整(包括校区间调整);对总分低或不服从专业调剂的考生,学校将做退档处理。
“分数优先”对广大考生们来说,释放出一个较为友好录取信号,考生的投档成绩将成为我校优先根据专业志愿安排录取的重要标准。若考生把“南山班”填在第一专业志愿录取不了,学校会依次考虑该考生的第二专业志愿至第六专业志愿,再看专业调剂。在科学安排专业志愿顺序的前提下,即便不能被“南山班”录取,也很有可能会被后续所填的专业录取,这样就提高了考生专业志愿的命中率。
关于“南山班”
遵义医科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南山班班主任 邵珠建
主持人:去年“南山班”招生最高分和最低分是多少?
嘉宾:(邵珠建)最高分是608分,最低分是591分。目前,全国医科类院校的招生基本都在一本线以上,“南山班”的招生分数从全国的分数线和在临床医学专业中来看,也是比较高的。
主持人:“南山班”为何没有面向其他省份招生?
嘉宾:(邵珠建)“南山班”是面向贵州培养扎根贵州大地的卓越医生,为贵州经济社会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服务。我们对贵州省进行单列计划10名,还有20名是进入学校后二次遴选,二次遴选既有贵州的,也兼顾省外的。
主持人:今年“南山班”省内招生计划为10名,相较去年有所减少,为什么?是不是意味着进入南山班的机会更少、难度更大?
嘉宾:(邵珠建)南山班总招生计划依然是30人,并没有变。之所以调整为10名,主要有以下两点考虑:
一是我们认为高考成绩虽然决定了同学们的当下选择,但并不会完全决定未来的人生及发展方向。我们将20个名额留给进入我校的医学门类专业的高考学生们,也是希望他们在进入学校后,有更多的人生选择机会和机遇。
二是同学们能通过高考就进入南山班固然好,但如果同学们报考南山班没有顺利进入,根据今年学校“分数优先”的政策,能最大限度保障让高分学生进入到自己选择的专业和学校的优势专业,有力保障了学生的利益。同时,同学们依然保有再次进入南山班的机会,而且这个机会是20名二次遴选名额,入校以后再次选择的机会就更大。以上政策,是希望能提供给报考南山班的同学们更多选择、更强保障和更大希望。
主持人:学校如何进行二次遴选?
嘉宾:(邵珠建)新生入校第一学期后,从省内外2021级医学门类专业优秀学生中选拔产生。校内选拔过程中,贵州省高考分数前30名以及其他省份第一名、第二名(考入我校的学生群体中)在第一个学期如无违法违纪行为,德育合格且无不及格必修课程,可直接进入校内面试选拔程序;其余考入我校的医学门类学生,按照南山班遴选文件,综合高考成绩及学期成绩,择优选拔进入面试程序,总共将有100名同学会进入南山班二次遴选程序。
主持人:遵义医科大学为“南山班”提供了哪些政策支持?
嘉宾:(邵珠建)一是“南山班”由钟南山院士任总导师。在首届“南山班”开学典礼上,钟南山院士视频寄语我校“南山班”同学要生逢盛世、当不负盛世,努力成长为一名可以堪当民族大任的时代新人。今年,我们“南山班”全体同学还去广州医科大学进行了开班仪式,钟南山院士亲自为我校同学授袍、合影并讲话,让同学们感受到了医学大家的为学风采和治学风范,同时钟南山院士签字寄语同学们“好奇、好问、好学”,勉励同学们保持主动为学的态度,勤奋求学的热情,勇于求是的探索精神。
二是实行双导师制,配备基础和临床导师各一名。目前学校为首届所有“南山班”同学都配备了基础和临床双导师,一名老师负责科研培养,一名老师负责临床能力培养,每个学生都有科研项目立项,贯穿五年。双导师制采用研究生带教模式,对于本科生来讲在全国都是为数不多的。
三是单设“钟南山”奖学金。多元化的奖助学金制度为同学们学习和发展保驾护航,钟南山奖学金是单设的,可平行享有学校其他奖助学金制度。
四是实行小班制精英化教育,进行器官系统整合式教学,着重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临床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和英语应用能力培养;同时,学校设立专项基金支持,在国(境)内外开展交流学习,拓展国内国际两个视野。
五是学校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广州医科大学、苏州大学、大连医科大学等高水平大学建立人才培养和推免研究生合作机制,学生毕业时达到推免资格条件的,100%免试推荐攻读硕士研究生。
六是注重“南山班”的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为“南山班”设置班主任和专职辅导员,班主任由我兼任,在教学、学习和生活上给同学们提供支持,帮助他们更好成长和发展。
遵义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副院长 王东红
主持人:学校南山班是精英化教育,具体是什么样的教学模式呢。
嘉宾:(王东红)我校对南山班的打造,是将医学人才培养质量放在首位的精英化教育。按照以结果为导向和“早科研、早临床、反复临床”的教育理念,结合南山班的核心培养目标来匹配课程体系。遵循医学教育教学规律,有机地融合了生物医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人文医学、科研素养、职业素养、疾病预防等培养要求,构建了10个器官系统整合课程模块,并通过CBL、PBL、TBL、双语教学、线下教学联合线上教学等多元化模式来实现器官系统整合课程的教学。
END
信息来源| 动静贵州
记者 | 魏玉玺
微信编辑| 龚喜
审核| 李均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