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20日,国商院乡村振兴实践团的小伙伴们来到了南丹县里湖瑶族乡朵努社区,走进“千家瑶寨·万户瑶乡”,充分感受白裤瑶传统民族文化魅力。
了解“千家瑶寨·万户瑶乡”全貌
南丹县千家瑶寨(朵努社区)是南丹县“千家瑶寨·万户瑶乡”易地扶贫搬迁和旅游开发项目最具特色、体量最大的安置项点,占地面积1200亩,分为斗鸟寨、铜鼓寨、牛角寨、陀螺寨、粘膏寨五个白裤瑶特色主题村寨。该社区共无土安置移民群众1124户5926人,有瑶、壮、汉、苗、布依、水、毛南7个民族,其中白裤瑶人口占94.7%,是名副其实的千家瑶寨。2017年底实现搬迁入住,以白裤瑶特色民俗旅游为搬迁群众后续发展的主要产业,利用毗邻贵州荔波樟江国家5A级景区的优势,在现有歌娅思谷中国白裤瑶民俗风情园国家4A级景区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民俗文化旅游,让搬迁群众吃上“旅游饭”“产业饭”,打造全国旅游经济跨省合作的典范、全国旅游扶贫的典范、全国易地扶贫搬迁的典范、全国民俗文化保护的典范、全国特色小镇建设的典范、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的典范。
第一书记介绍社区情况
南丹县里湖瑶族乡朵努社区第一书记黎夏为我们讲解了朵努社区的基本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黎夏书记正在为实践团的小伙伴们讲解爱心超市的“积分制度”的意义和具体兑换流程。
为更好的实现乡村旅游帮扶,开展乡村旅游产品线路的设计,了解社区文化后,就让我们一起跟随着朵努社区党支部书记黎秋亿去更深入的了解千家瑶寨文化吧!
织绣坊
织绣坊以展示白裤瑶妇女指尖技艺_织绣工程、研发生产刺绣文创品及研学体验为主体的系列非遗作坊之一。以合作社妇女小组运营模式,承接旅行社、高校、党校、工会等相关职业单位和机构的体验游、社会实践教育、现场教学、疗休养等不同议题的订单,通过运营接待,解决部分移民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问题。
染坊
染坊是一座集染布生产、文创开发销售、染艺文化传承发展于一体的非遗作坊。经营项目有蓝靛染、粘膏染、植物染、文创品开发、蓝染研学体验等。通过非遗传承人+企业+合作社运营模式发展订单产业,生产独具特色的蓝染布及丰富多彩的蓝染文创品,带动留守妇女就业达6人。
铜鼓坊
铜鼓是白裤瑶社会财富和权力的象征,是一个男子成家立业的标志,也是一个民族具有雄厚凝聚力的体现,据统计,白裤瑶铜鼓存量已达到1000面以上,包含了村寨鼓、宗族鼓、私人鼓等多种类型。建设铜鼓坊,通过引进本土非遗传承人进行铜鼓调音加工和风桶制作,满足白裤瑶传统文化市场需求,并生产开发铜鼓文创品服务现代文旅市场带动移民创收。
陀螺坊
陀螺是白裤瑶男女老少皆喜闻乐见的一项传统民间体育活动。经历着石陀螺、木桩陀螺、旋转陀螺、花样陀螺四种阶段。可以在白裤瑶人的指尖上、脚板上、头上、额上、背上等部位上欢快起舞,现在已列为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多次在全国民族运动会上获得第一、第二名奖项。陀螺坊的建成,推动千家瑶寨文旅合作社和非遗展演队的发展,现已正常对外营业,带动贫困户就业创收达171户。
进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宣传推广
为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政策和乡村振兴战略相关宣传推广活动,努力提高当地群众对推普助力乡村振兴的认识,调动其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践团的小伙伴们在圩日的集市上跟当地群众亲切交谈,引导他们使用普通话,同时我们也向他们发放传单,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充分了解并深入认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积极传承,是每一位团员青年的时代使命与责任。积极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力量、道德滋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懈奋斗和努力,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贡献力量!
编辑 | 暑期“三下乡”微推小组
责编 | 袁兴华
总编 | 李冬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