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骄阳,有着灼人的热度。
九月的阳朔,处处可见图南人。
他们,背着画袋,或三五成群,或独自一人,选择心悦之地,寄情于景,让优美的景致呈现在画作当中。
留公·悠悠古村落
何为世外桃源?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桃花源记》中渔夫看到桃花源的景象不就是眼前这个充满灵气的地方吗?我想南阳刘子骥之所以找不到,是因为没来过留公村吧。
曾经因水富庶繁华的渡口,雕梁画栋的痕迹依稀可见,但喧嚣已被恬淡所替代,当年的商贾大户如今变成农家,日子过得平凡而美好。
爬满藤蔓的屋檐下,
图南学员们倚着泥土矮墙,
有秩序地坐成一排,
开始一天的写生。
阴凉的三尺巷是同学们喜爱扎堆的地方,巷子的另一半儿是温暖的秋阳,光与影带来和谐的旋律,使人沉醉其中。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青石铺就的地砖上有着岁月的痕迹,凹凸不平的地面更考研学生对环境的应变能力。
杂草丛生的农户家门口,原生态的气息铺面而来,怡然自得地坐在石墩上,完美融入到朴实的生活中,才能毫无保留地展现出留公村的美。
年久未曾修葺的老屋子,砖块明显被侵蚀的痕迹并不影响同学们写生的心情,心中有景,处处皆可入画。
依山而建的建筑不管是处于高低位置,抬眼望去都是错落有致的风景,赏心悦目之余也有利于作画的构图和着色,即使第一次外出写生也能很快上手哦。
在去往当地有名的应求宫的路上也有我们图南学员的身影,弯弯曲曲的小路,颇有几分“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的意境,同学们选景很有诗意呢。
对古建筑没什么灵感也没关系,村民在路边用竹子搭起架子种满了果蔬,阳光下青翠欲滴格外灵动,撑一把格纹阳伞在女儿墙边作画,暖暖秋阳更添几分唯美文艺的味道。
不过,不管你一开始的选择如何,
经得起老师点评你才算成功。
吃完午餐之后,大型“批斗会”正式开始,同学们的画作被摆在地上,好坏一目了然,不过失败是成功之母,这也是成长的一部分呀。
没地方听讲评的同学,很机智地跑到阁楼上,虽然有点距离,但丝毫不影响同学们的热情。
留公村的渡口修建的平台也是讲评的好地方,聚集上百号人完全没问题,伴着秋风和漓江水,老师再严厉看起来也温和了不少。
郎梓·执笔绘农情
距离留公村20公里的地方,
还有一个古村落,
以桂北壮族传统建筑著称,
不仅是远近闻名的电视剧拍摄地,
还是名人辈出的书香门第。
它的名字叫——
郎梓。
郎梓村曾是远近闻名的“进士村”,在清朝年间,村里出了四个进士、两名县官,所以与留公村善贾之家不同,这里的建筑独具书香门第气息,是激励学子奋进的好地方。
郎梓村的建筑,大多数是以青砖砌筑而成,经过岁月的洗礼,墙面呈现出灰红黄渐变的效果,不管是画色彩还是速写,都能够为同学们带来丰富的题材。
狭窄古老的三尺青石巷内,画架分布错落有致,依山而建的房屋为图南学员们提供良好的地理环境,抬头是飞檐青瓦,低头则是青藤瓜花,充满农家气息。
历经百年保留依旧完好的雕花大门,门板上的镌刻栩栩如生的莲花,代表着主人家高洁的品质,彰显文人雅士风范。
虽然郎梓村的建筑保留着巍峨的外表,但是鲜红的对联、随处可见的水缸、瓢盆可以证明书香已然完美融入到农家日子当中,这一现象让写生的选择变得丰富多彩起来。
特别是不经意间发现,垂下的藤蔓上吊着几个成熟散发清香的丝瓜,点点翠绿丰富了画面感,执笔描绘的场景也充满了农情趣味。
对于我们的到来,久居深山的居民充满了好奇,已过耄耋之年的老人家也忍不住走出家门,扶着墙打量着地上摆放的物什。
当地的居民生活简单淳朴,夜不闭户的情况稀松平常,对来写生的图南学员也十分热情,丝毫不介意同学们带着画架“登堂入室”。
不过大多数同学还是选择门口的位置作画,交错的路口视野极好,是描绘古建筑细节的好地方。
不要以为“躲进”屋子里老师就不知道哦,选了“制高点”观察着你们呢~
当发现同学“连连失手”的时候,拿起画笔根据眼前的景色为学生重新配色,刷刷几笔让原本死气沉沉的画变得主次分明,旁边的同学看的目瞪口呆。
留公与郎梓,
一个商贾之家,
一个书香门第,
二者南北各占一地,
却能够恰如其分地,
展现出商仕的特色。
虽气质迥异,
但在学生的画笔中,
是一样美得惊人的灵气之地。
本次写生的行程已经结束,
虽然在阳朔时间很短,
但阳朔九月的美已深入人心,
在未来奋斗的日子里,
成为难以忘怀的记忆。
往期精彩回顾
图南画室·复读召集令
图南画室:一份公开的成绩单
2019年图南师资力量汇集与你冲刺艺考!
图南复读生故事|“校考王”施道伟
图南复读生故事|“追梦者”吴璠璐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