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里昂画室——十年艺坛品牌
选择里昂,一路昂扬!
ON.1
把握整体观念
不少初学者和考生由于
缺乏长期性作业的训练
在考试中不是在整体观念下全面推进
而是急于求成,一味死抠局部
因而造成局部之间无法很好地衔接。常常是某一部分已经画得非常突出和完整,而其他部分还是空白的,其画面效果可想而知。
一个整体是由多个局部组成,没有局部的整体,空洞不真实;然而,没有整体的局部,再精彩也没意义。
素描的目的是:
不仅练就一手“好活”,而更重要的是培养一种艺术思维的“想法”和如何观察事物的“看法”。
有人说:“素描就是比较,比较,再比较。”这话虽然有点片面,但也是有一定道理的。既然整体是关系到一幅素描作业的成败,那么局部与局部、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就显得非常重要。如何解决这种关系,就是靠比较的方法,比色调的深浅,比形体比例的长短、宽窄、大小,比透视关系的远与近、虚与实。根据这种比较画出来的物象,才是客观对象真实存在的一面。
ON.2
深刻理解
物体的起伏凹凸,明暗虚实关系
都是光线作用于物体的内在结构的外部表现
要想深入地刻划对象
必须要做到“知其所以然”,要研究其内在结构关系。
有的同学面对模特儿,不是积极主动地由表及里地分析研究对象而是机械被动地抄袭对象,哪些地方深点,哪些地方浅点,他就把这种深浅变化照抄下来,至于这深和浅意味着什么,却知之甚少,或一无所知,因此,很难深刻地、真实地表现对象。
ON.3
敏锐观察
有人说世上所有的人,没有绝对相同的面孔
每一个人都有区别于他人的相貌特征,双胞胎也不例外
他(她)们也都有别人不易察觉的差异
∏∏∏∏
捕捉对象的特征和独具个性的差异
是素描训练的根本任务!
有的考生错误地认为:模特儿像不像没有关系,只要画面效果好就行,反正评分的老师也不知模特儿什么样。像不像确实不是衡量一张素描作品优劣的惟一标准,但它却能检验一个学生对事物所具备的敏感性和表现能力。如果一个学生长时间脱离对象去感受,去编造所谓的画面效果和废弃对客观对象感知能力的训练,那么他就有可能造成感知能力的退化,失去一个艺术家所应有的敏感性。
ON.4
彻底收尾
在最后画面调整时,最容易出现
画面灰,效果不强烈,和画面锁碎的毛病
为什么出现这些毛病?
因为光线照射下的物体都会产生三种基本的色调:黑、白、灰。有了三种不同的色调,画面的层次就清晰,画面的效果就响亮,至于哪一种成分多点,哪一种成分少点,都要视觉给你的感受而定。但不管怎样的比例关系,三大基本色调都不能缺少其中的一个。
造成画面灰的原因很多,例如一下几点:
模特儿的面部大部分都处在亮部里,于是,画面上基本都是亮和灰的色调;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画灰。这时,应强调深灰的作用,尽量拉开深灰和浅灰的距离,使之保持画面的层次感。
还有一种情况:模特儿的皮肤比较深,黑和深灰色调占其面部的大部分面积,而浅灰和亮面所占的面积很少。处理不好也容易造成画面灰暗、沉闷,影响作业成绩。对此,考生应主动减少中间色调的深度,提高画面(脸部)的亮度,保持画面的层次感。
写生的过程当中,在整体尊重客观对象的前提下,允许对局部的色调进行调整、或减弱、或加强的艺术处理。
素描写生的对象
或明或暗,或强或弱,或虚或实,都有着它的规律和秩序。写生时如果打乱了这种客观秩序,就会出现零乱琐碎,因而影响画面的整体感。比如,暗部里的反光,画得太亮超出了它所在的范围,就破坏了局部的整体。一个画面是由若干个局部所组成的,如果每个局部都出现类似的情况,那么这个画面就会支离破碎。
还有一种情况,每个局部都画得很好很完整,但局部和局部之间没有联系,互不统属,互不相让,像一盘散沙。物体在固定光源照射下,会出现强弱、远近和虚实的物象。因而就产生主次关系。这个主次是客观存在的,不是人为安排的。如果画面上没有这个主次秩序,就是画者的观察方法和思想方法存在着某些问题。如果认为每一个部位都重要,都要强调和突出,那么秩序就被打乱,画面的整体感就被破坏。没有整体感的素描,不能算作成功的作品。
按下它
了解更多艺考资讯
让自己,离梦想更进一步!
▼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