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一百年风雨兼程,一百年奋斗不息,一百年风华正茂。一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亿万中华儿女一路披荆斩棘、奋力开拓,用行动谱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诗篇,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结合学校党史学习教育,广西艺术学院推出20张“红色歌曲专辑赏析”专栏,每周一张,共同感受音符上的“红色经典”历史,用音乐唱响爱国情、爱国心!
01
专辑名称:
《冼星海:黄河颂》
专辑简介:
此专辑是根据冼星海的艺术歌曲改编的管弦乐作品,包括三首大提琴与乐队、三首小提琴与乐队,一首钢琴与乐队,作品主题取材于抗战时期劳动人民的社会生活,曲调优美,富有生活气息,十分有歌唱性。本张专辑共包含七首单曲,分别为黄河颂、到敌人后方去、夜半歌声、二月里来、黄河怨、三八妇女节歌和酸枣刺。以黄河象征祖国,充满了搏大、豪放的情怀;热情、奔放的旋律赞美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化,颂扬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创作背景:
黄河颂《黄河大合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谱曲,写于抗日战争时期。冼星海1935年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痛感民族危亡的深重,深知民众的苦痛。在民族危亡的严重关头,他站在民族斗争的前列。他确信中国共产党才是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为了民族解放,“为抗战发出怒吼”,他纵笔谱写歌曲。1939年他去看望病床上的青年诗人光未然,听其朗诵《黄河吟》听其讲述黄河呼啸奔腾的壮丽景象遂荡其共鸣,乐思如潮。创作一星期,半月之内又完成了该作品八个乐章及伴奏音乐的全部乐谱。写就了这一时代的中华民族的音乐史诗。
02
专辑名称:
《瞿维:洪湖赤卫队》
专辑简介:
专辑收录了以《洪湖赤卫队幻想曲》为主的四部大型交响诗作品,分别是施咏康的《黄鹤的故事》、辛沪光的《嘎达梅林》、瞿维和王久芳的《红娘子》以及瞿维的《洪湖赤卫队》。其中《黄鹤的故事》讲述了劳动人们反抗压迫,《嘎达梅林》讲述了草原人民与封建蒙古王公和东北军阀进行斗争的勇气,《红娘子》讲述了女性在革命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洪湖赤卫队》讲述的是20世纪30年代初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湘鄂西洪湖地区赤卫队及工农红军与国民党反动派及湖霸进行斗争的传奇故事。音乐内容以叙事为主,规模宏大,旋律优美,具有中国民族韵味,抒发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创作背景: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以洪湖为中心的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在贺龙、周逸群、段德昌等为代表的湘鄂西党组织的领导下,带领湘鄂西军民,配合各地区革命斗争,为积蓄和发展中国革命力量做出了重要贡献。为了纪念这段充满传奇的革命时代,1963年应著名钢琴家顾圣婴约请,瞿维创作了钢琴曲《洪湖赤卫队》幻想曲,次年又改编成管弦乐曲,成为具有中国气派的交响乐作品。
03
专辑名称:
《马可:陕北组曲》
专辑简介:
马可是我国近代著名的作曲家与音乐理论家,他创作的管弦乐《陕北组曲》是他影响比较大的纯器乐作品之一。作品很好地运用西洋交响音乐技法和体裁,同时大量采用陕北民间音乐素材来创作,特别是在乐队配置中加入了板胡等民族乐器,从而使作品富于鲜明的中国民族特色,堪称民族器乐作品的经典之作。此专辑由八首作品构成,分别是不同少数民族音乐改编而来的管弦乐作品,分别为《陕北组曲》、《阿细跳月》、《舞貔貅》、《边塞舞曲》、《乡愁》、《货车》、《小放牛》、《瑶族舞曲》,风格迥异,旋律活泼生动,充满少数民族韵味。
创作背景:
1949年春马可应东北“鲁艺”音乐工作团之约而创作了《陕北组曲》,创作期间,他广泛钻研欧洲古典交响音乐名著,并结合个人的生活体验, 选择了他所熟悉的题材——陕北的风光、生活风俗及历史演变。该作品原计划写成一部包含三首组曲的大型套曲,即第一,陕北人民愉快生活的情景;第二, 发生在陕北的战争及战争的最后胜利的事情;第三, 新中国建设下的陕北人民的生活。但他生前仅完成了其中的前两部分,而后来得到正式公演和出版的只是其第一首共两个乐章。这首组曲以十分简捷、审慎的多声手法, 将陕北的民间音调、中国的民族乐器如板胡、民间打击乐等与现代管弦乐很有分寸的结合在一起, 恰如其分地勾画了一幅富于地方特色和生活气息的交响音画。在这首作品中马可曾引用了许多陕北的民间音调如“信天游”《你妈妈打你》、《人人都说咱俩好》,民歌《刘志丹》、《剪剪花》、《推小车》(张鲁的民歌改编曲)等,并根据作品的艺术构思有机地将这些民间音调纳入到一个既对比鲜明、又情调一致的双乐章套曲结构中。这在当时特别是解放区的条件下, 是有一定创新意义的。
04
专辑名称:
《〈长征〉交响曲》
专辑简介:
《<长征>交响曲》的作曲家是我国著名钢琴家、音乐理论家丁善德先生,他用交响曲的形式刻画“红军长征”这一重大的历史题材。《长征交响曲》共分五乐章,分别为踏上征途、红军 各族人民的亲人、飞夺泸定桥、翻雪山 过草地、胜利会师,描述了从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从福建长汀、宁化和江西瑞金、于都等地出发长征,于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根据地吴起镇的中国革命史上的艰苦岁月和光辉历程。音乐素材选用江西、广西、贵州、四川各地的民歌,作品结构庞大,语言丰富,十分受欢迎。
创作背景:
交响曲《长征》题材选自长征,是一首具有历史事件纪实性特征的作品,由20世纪非常有影响力的作曲家、钢琴家、音乐教育家丁善德1962年完成的一部大型音乐作品。从开始酝酿到在谱纸上写完最后一个音符,前后花了三年多时间。交响曲《长征》是革命历史题材交响曲中影响最大的一部,它表现了中国工农红军在两万五千里征途中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英雄主义气概,歌颂了红军长征的伟大胜利。
05
专辑名称:
《红色娘子军(芭蕾)》
专辑简介: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是在周恩来总理等中央领导的直接关注下诞生的,将西方芭蕾的技巧与中国民族舞蹈的表现手法相结合,在芭蕾艺术领域融合了中西文化。故事以中国革命历史为背景依托,舞剧讲述了从恶霸南霸天府中逃出来的丫鬟琼花,在红军党代表洪常青的帮助下,从一名苦大仇深的农村姑娘,逐渐转变成一名有着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的娘子军战士的过程。此张专辑是上海芭蕾舞团管弦乐队于1992年上演的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完整收录,作品共六个乐章,讲述抗战时期劳动妇女抵抗外来侵略,顽强抗争的英勇事迹,音乐生动形象,节奏鲜明,充满舞蹈性,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创作背景:
《红色娘子军》作为我国国内第一部具有民族特色的芭蕾舞剧作品,为我国的芭蕾舞剧创作拉开了正式的帷幕。由于《红色娘子军》立意革命题材,深刻而真实地反映了海南地区女战士艰苦革命的风貌,因而该作品受到广大百姓的喜爱,也引起了无数观众的情感共鸣。不同于之前的一些芭蕾舞剧作品,《红色娘子军》除了选题深刻而有新意之外,在其音乐创作方面更是一大突破。其音乐特征主要体现在音乐与剧情的关系,管弦类乐器的演奏,民族元素的加入,器乐合奏,革命歌曲的演绎五个方面。可以说,其极具张力的舞台音乐对后世芭蕾舞剧的音乐创作影响深远。
来源|广西艺术学院图书馆
排版|韦安莲
编辑|张冉
审核|李丽
来源|库客数字音乐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