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满满的路演、意气风发的选手、严肃公正的评审专家……这是我们对“互联网+”大赛的印象。但当镜头调转至一些角落,我们会看到许多默默的身影正穿梭在人群之中。
从把控路演时长、引导参赛团队签到入场,到会场里一张普通的桌子、某个多媒体设备的旋钮……为了这场大赛,他们“无所不能”。
他们是“互联网+”大赛“背后”的一群人。在千百个你我不曾注意的角落,他们也同参赛团队一样——不计任何回报,更毫无光环加持,将自己的青春与汗水挥洒在大地上。
今天就让我们通过其中两位同学的所闻所感,一起来探寻他们——这些“互联网+”大赛“背后”的人吧~
启蒙:一次“冲动”的意义
这个暑假,教育与音乐学院的赖羽绒因为一次“冲动”而多了一个身份——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西赛区选拔赛现场总决赛的志愿者。“征集志愿者通知下来的时候,看到除了学生党员以外,预备党员也可以报名。我没来得及想这么多,马上填了自己的名字。”赖羽绒这样告诉小编。
事后想想,她也不大明白毫无志愿者经验的自己“冲动”的缘由:“也许是想弥补之前没有真正实现成为志愿者的遗憾吧——毕竟对于自己也是一次大胆的尝试,想在这个暑假做有意义的事情。唯一可以确定的是,虽然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志愿活动,但绝对不是最后一次!”
由于是初次参加志愿活动,在培训期间接到接待专家任务的赖羽绒,心里很是期待,但也担心自己由于没有经验,不能很好地完成工作。因此在十几天的时间里,赖羽绒一直在岗位上忙碌着。
在这过程中,她也被团队里学生党员的积极性和先锋性深深感染:“我很喜欢和他们在一起工作。虽然他们有时也会在嘴上喊累,但却分工明确,团结协作,在行动上第一时间完成任务。”
因此,在奔波不停的日子里,赖羽绒并不觉得疲惫。相反,她心中最大的感触竟然还是——热心帮忙别人的感觉真好:“虽然有时会感觉很累,但是在服务他人的时候,能看到满意的笑容就很值得,我总觉得这样很光荣~”
进阶:“参加志愿活动是习惯”
政治与历史学院2019级的廖婷同样也是这个青年团队里的一员。但与赖羽绒不同的是,2019级的她对于各式各样的志愿活动早已“身经百战”:交通志愿服务活动、疫情期间的志愿服务活动、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
“其实一开始参加志愿活动,是想在活动中锻炼自己,也能服务他人。结果到现在,我参加志愿活动已经成为一个习惯了。”廖婷这样告诉小编。
这次“互联网+”大赛与廖婷以往参加的志愿者活动相比起来,有着同样繁琐的事务:“我有两个任务。一个任务是候场室的工作,负责抽签、引导和维持赛场秩序。另一个任务是服务点的工作,主要是负责引导和清理场地卫生。”
但数次的志愿活动也让廖婷多了一份坚韧:“虽然这一次的志愿活动属于大型比赛,工作比较繁忙,但是在工作中锻炼了我的意志力和忍耐力,我一定会坚持到底。”
并且,“一时冲动”的赖羽绒和“身经百战”的廖婷都同时意识到,像这种大型比赛,老师们肯定会更辛苦和疲惫。因此,每当感到疲惫时,她们习惯于告诉自己:“老师们都尽心尽责,我们作为青年志愿者也不应该有放弃的念头!”
小编认为,这不仅仅是这两位青年志愿者个人的想法。
无论是认为服务他人十分值得的赖羽绒;抑或是选择在疲倦时刻坚持到底的廖婷,此刻体现的都是一个用青春汗水为“互联网+”大赛打下坚实地基的青年志愿者团体的共同信念。
青年:“互联网+”背后的那群人
正如赖羽绒的经历,这个团队大部分为缺乏志愿者经验的年轻孩子。这个青年志愿者团队的带队老师之一——吴德峰,在初次接触这些朝气蓬勃的青年人的时候,也曾因为他们还不能妥善处理许多“芝麻蒜皮”的小事而担心。
但随着接触的深入,吴德峰老师也渐渐发现这些年轻的孩子都对志愿者工作抱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哪怕经验几乎为零,他们也愿意慢慢的学着努力做好每一件事。
尤其是到了培训后期,志愿者们需要每天重复着枯燥的礼仪培训。但无论是多么简单的动作、无论这些动作重复循环了多少次,他们依旧非常认真地学习。“哪怕天气十分炎热,每个人都汗流浃背地从一楼模拟引导到三楼,再从三楼模拟引导到一楼,也从不会有人埋怨或放弃。”吴德峰老师这样说。
除此之外,吴德峰老师还告诉小编;“最让我感动的是跑旗的58个同学。”
闭幕式的跑旗环节带给我们的印象总是恢弘、大气。但其实最开始练习跑旗、第一次拿旗杆的时候,大部分女生都举得非常吃力。练习动作才开始没几分钟,就有许多女孩子因为臂力不够而忍不住报告:“吴老师,我撑不住了,可以休息了吗?”
但经过反复训练,不断地练习和固定走位,一次又一次地挥舞旗杆,这58位志愿者最终克服了身体的酸痛,仿佛每个人都变成了坚强的“大力士”。
“闭幕式的时候看到那样壮阔的场面,我很自豪,也非常感动。”吴德峰老师这样说,“我希望这些孩子们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也能够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做好每一件事。”
就是这样,反复练习至星光闪烁,枯燥练习中坚韧成长,严格训练中仍捧了一腔热血坚持到底的青年志愿者们,终于圆满完成了本届大赛的各项志愿服务工作。
小编在这里也想向各位工作人员说一句:谢谢你们,你们辛苦了!
你们以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为目标所做的努力已经圆满了赛场;你们在途中所散发的光与热,也早已在不知不觉中照亮了他人的前路~
启航:在奉献社会中放飞梦想
“广大青年用行动证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好样的,是堪当大任的!”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的回信中说的话。
“青年志愿者”代表的就是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中挥洒青春汗水的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自假期开始以来,这些青年志愿者与广大参赛团队一样不曾停下自己的脚步。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尽心尽力地工作着:布置会场、联系人员、接待专家、引导入座、发放物件……在这期间,他们早已成为“互联网+”大赛中一支充满活力的青春力量。
“天天的培训,忙碌的日子,我们不说累,因为看到大赛顺利开展,这一切,都值了!”教育与音乐学院的赖羽绒这样说。
或许,这句话也正代表着这支青年队伍的心声吧~
编辑排版 | 梁 卉
图片来源 |新媒体部 产创中心 志愿者团队
执行主编 | 彭怡菲
指导老师 |黎 君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