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篇
一、起床——到教室(实验实训室)
1.保持宿舍通风及卫生清洁。
2.不混用洗漱用品,使用肥皂或洗手液,用流动水洗手,用一次性纸巾或干净毛巾擦手,洗手后正确佩戴口罩。
3.以正确的方式佩戴口罩。
4.按要求接受晨、午检,体温超过 37.3℃,立即到指定隔离室观察,并拨打卫生所电话:3517003。
二、上课(实训)
1.教室(实验实训室)保持通风和卫生清洁。
2.佩戴口罩,咳嗽、打喷嚏时用弯曲的手肘或纸巾遮住口鼻。
3.课桌椅保持间距最大化。
4.分组讨论(实训)时与他人保持一定距离。
三、课间及课外活动
1.不聚集,不串教室,不在公共场所吐痰,勤洗手。
2.分流上下楼,少乘或不乘电梯。
3.在通风良好、人群不集中的场所进行适当、适度活动。
四、就餐
1.就餐前后要按规范程序洗手。
2.尽量选择网上下单的供餐方式,如到食堂点餐、取餐要做到间隔 1 米有序排队,不拥挤、不闲谈。
3.取餐后按分餐的要求快速就餐,与他人保持距离,不面对面就坐。
4.就餐后立刻漱口、洗手、佩戴口罩。
五、放学——回宿舍
1.保持相对固定的教室、食堂、宿舍“三点一线”模式。
2.回到宿舍后立即洗手、消毒。可使用 75%酒精消毒湿巾或消毒液擦拭钥匙、手机等随身物品,将书包、外套挂在阳台上晾晒。
3.保持宿舍通风及卫生清洁,佩戴口罩,勤洗手。
4.不串门,不聚集。
5.如出现发热、咳嗽等呼吸道不适症状,及时向辅导员报告。
教职工篇
一、上班前、上班途中
1.以正确的方式佩戴口罩。
2.如出现发热、咳嗽等呼吸道不适症状,应并及时就医,避免带病上班。
3.建议步行、骑行或乘坐私家车上班。如乘坐校车,须全程佩戴口罩,在上车、下车前测量体温并如实登记个人信息,保持一人一座,尽量隔位就坐。如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须全程佩戴口罩,途中尽量避免用手触摸公共交通工具车上物品。
二、进校工作
1.进入校园。进入校门前自觉接受体温检测及信息核验,体温正常方可进校;体温超过 37.3℃,立即到指定隔离室观察,并拨打卫生所电话:3517003。
2.入室办公。在低楼层办公的人员少乘或不乘电梯,保持办公区通风及卫生清洁。进入办公室前先洗手,多人办公时佩戴口罩,人与人之间保持 1 米以上距离。
3.教师上课。教师上课时须佩戴口罩,与学生保持安全距离。批阅学生作业,分发学生作业、器材、资料及其他用品前后需洗手,课间适当、适度活动, 保证身体状况良好。
4.参加会议。确实需要参加会议或集体活动时,按相关要求做好防控措施。减少集中开会,控制会议时间,保持场所通风。会议结束后对场地、设备进行消毒。
5.就餐。尽量选择网上下单的供餐方式,如到食堂点餐、取餐要做到间隔 1 米有序排队,不拥挤、不闲谈。取餐后按分餐的要求快速就餐,与他人保持距离, 不面对面就坐。
6.辅导员、班主任应对学生做好疫情防控知识专题培训或相关演练,督促学生执行晨午检、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拨打卫生所电话:3517003。
7.校车司机工作时须佩戴口罩,保持车辆运行时处于通风状态,在教职工上车、下车时测量体温、登记信息,每天对车辆进行清洁、消毒。
8.宿管员应加强宿舍进出的管理,协助物业按规范标准对宿舍区进行消毒。
9.食堂采购人员、供货人员和食堂员工工作时须佩戴一次性口罩、一次性帽子和一次性橡胶手套,避免直接用手触肉禽类生鲜材料,摘掉手套后及时洗手消毒。
10.物业、保洁人员工作时须佩戴口罩,工作时须佩戴一次性橡胶手套,工作结束后洗手消毒。
11.安保人员工作时须佩戴口罩,并与师生保持安全距离,对进入校园的师生员工、外来人员应认真核验身份、测量体温、登记信息,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拨打卫生所电话:3517003。
下班后防控篇
1.到家后立即洗手、消毒。可使用 75%酒精消毒湿巾或消毒液擦拭钥匙、手机等随身物品,将包包、外套挂在阳台上晾晒。
2.居室保持通风和卫生清洁。
3.保持相对固定的学校、家“两点一线”模式,避免多人聚会。
来源/
责任编辑/
审核/吴宇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