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
1.请用一两句话概括过去五年本学院的发展建设。
“十三五”期间,旅游管理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紧紧围绕学校办学定位,以旅游管理类专业为核心,相关专业协同发展,以培养应用型,服务大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专业人才为目标,积极服务于中国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办学成果显著。
问
2.“十三五”期间,本学院有哪些新亮点,新成绩?
党建引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核心作用,扎实开展“创先争优”、“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一是夯实党的组织基础,分教研室、分专业设立党支部,基层党组织全覆盖;二是强化党的政治领导,实施学院党政干部交叉任职和双高带头人制度;三是实行教工党员联系班级制度。进一步构建和完善全员育人工作机制、深化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工作格局。
师资队伍整体水平显著提高。旅游管理学院拥有一支政治素质好,师德高尚,善于合作,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敏锐的研究意识的师资队伍。52%的教师是既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有丰富行业工作经验的“双师型”教师,拥有自治区级教学名师1名,旅游教学名师1名。截止到2020年12月,有教职工89人,专任教师67,其中正高职称10人、副高职称23人,高级职称比例为15%;博士5人、在读博士11人,硕士及以上学位比例为96%。其中35岁以下青年教师18人,占27%;36岁至45岁教师34人,占51%;46岁至60岁教师15人,占22%。“十三五”期间,共送培教师挂职企事业单位5名;送培攻读博士学位教师10名;国内外访问学者3名。
高元衡同志荣获
第二届“旅游教育人物”“旅游教育名师”称号
学科和专业建设突飞猛进。“十三五”期间,旅游管理学科于2016年获批省部级重点学科,2018年获广西一流学科(培育),旅游管理专业于2017年正式开始招收本科生,2019年获广西一流专业(建设点),2020年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与广州大学等院校联合培养旅游管理硕士研究生。依托本专业获得中国-东盟旅游人才教育培训基地、全国旅游扶贫培训基地、全国研学旅行指导师培训基地等平台。2015年设置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2019年获批省部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016年设置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于2017年获得省部级特色专业,2020年获批省部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018年申报并获批风景园林专业,2020年申报并获批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专业。
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成果丰硕。2015-2020年获各类教改立项27项,其中省部级教改项目21项,发表教改论文 25篇,出版教材共13部。区级一流课程4门,校级思政课程改革1门。2015-2020年,学院教师获得的纵、横向科研项目约107项,科研经费共计 559.63万元,年均纵、横向科研经费达93万元。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5项,教育部项目8项,自治区级科研项目31项,市厅级科研项目22项。教师在省级以上国家公开出版的各级刊物上共发表学术论文246 篇,其中核心(包括广西优秀)以上论文40 篇,SCI(包括EI) 25 篇,出版专著24部。
实验室建设有序推进。“十三五”期间,旅游管理学院拥有实验室实训室16间,其中专业实验室3间,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总面积3205平方米,设备总值约1166万元,近5年累计服务学生人数约3217人。实验室服务相关专业课程共计30 门,开设实验项目共计114个,年累计实验4652学时。
问
3.学院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上,有何新成效?
人才培养目标清晰准确。学院以“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为目标,坚持立德树人,深化产教融合,建设国内一流的高水平应用型旅游本科专业,培养综合素质全面、专业知识扎实、富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旅游管理人才,服务中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十三五”期间,学生获得各类学科竞赛国家级奖项52项,省部级奖项195项,创新创业项目立项40项。教师和学生深入开展了学雷锋活动月、科技下乡服务、文化下乡、青年志愿者下基层等各类主题活动,参与人数达1500人次。
产教融合教育深化创新。旅游管理学院注重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校企合作企业数量超过100家(旅游管理专业共计34家实习合作单位,会展12家合作实习单位,空乘高铁实习合作单位16家,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共计63家企业实习),合作企业包括国际品牌高星级酒店,著名旅游度假区,主题公园,区文旅厅,(建筑)规划设计公司,测绘企事业单位,工程公司,勘察设计院,国土资源局等。“十三五”期间,完成协同育人项目3项。
问
4.下一步如何助力“十四五”发展?
“十四五”期间,是广西文旅融合纵深化、全域旅游、乡村休闲旅游和优质旅游重要建设和发展的阶段。旅游管理学院重点围绕旅游管理一流学科和一流专业“双一流”建设,以高水平高质量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为中心,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以校企合作为平台,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力争在规划期末,办成区内一流、国内知名的旅游管理专业和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办成区内知名的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和风景园林专业,确保所有专业通过教育部合格评估,全面提高学院各专业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为学校早日建成以旅游学科为核心,多学科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应用型高水平旅游大学做出贡献。
/ ///
排版 | 黄敏
来源 | 旅游管理学院
审核 | 李琪 四维新媒体工作室官微组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