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伏至 盛夏始
俗话说:“热在三伏”
从7月11日起已进入三伏天
升温的小火箭已经发射了
“超长待机”的40天
你准备好了吗?
2021年三伏天时间表
初伏
2021年7月11日至2021年7月20日
中伏
2021年7月21日至2021年8月9日
末伏
2021年8月10日至2021年8月19日
什么样的天气算高温
我国气象学上,高温是指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的天气。 高温热浪是指连续3天以上最高气温达到35℃及以上,或连续两天最高气温达到35℃及以上并有1天最高气温达到38℃及以上的天气过程。
中暑都有哪些表现
因为夏天温度高,身体产热增加,如果防暑降温措施不足,体内的热量积蓄过多或者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出现紊乱,就会极易发生中暑;汗腺功能障碍、散热功能障碍等也会引起中暑。 中暑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 先兆中暑是体温正常或略微升高(<38 ℃)情况较轻的中暑阶段。主要表现是出现大汗、四肢无力、头晕、口渴、头痛、注意力不集中、眼花、耳鸣、动作不协调等。 轻症中暑表现为症状继续加重,体温上升到38摄氏度以上,并且出现皮肤灼热、面色潮红或脱水(如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症状。但是经过及时救助处理,数小时内也可恢复。 重症中暑除轻症中暑表现外,还有痉挛、腹痛、高热晕厥、昏迷、虚脱或休克等症状,如不及时治疗极易发生休克,危及生命。
错误防暑小贴士
大汗“冲凉”引疾病
炎炎夏日,大汗淋漓时马上用冷水“冲凉”,容易使全身毛孔迅速收缩闭合,体内热量难以散发,产生一系列应激反应。不但不能消除疲劳,还可能引起感冒等疾病!
赤膊解暑会更热
气温接近人体温度时,大面积裸露皮肤会加快人体从外界吸收热量的速度。而且,太阳直晒容易使皮肤晒伤哦!
猛喝冰饮胃不适
冰饮品会刺激胃黏膜,导致胃壁中毛细血管收缩,从而引起胃疼,更甚者还可能造成腹泻等肠道不适反应!
正确防暑小攻略
生活起居要规律
不经常熬夜,保证充分的睡眠,但午睡时间不宜过长,否则中枢神经会加深抑制,脑内血流量相对减少会减慢代谢过程,导致醒来后周身不舒服而更加困倦。睡眠时注意不要躺在空调的出风口和电扇下。
注意补充营养
夏天人们食欲减退会限制营养的吸收。应注意补充一些营养素,补充足够的蛋白质(鱼、肉、蛋、奶等)。多食梨子、西瓜等水果;可饮一些消暑清热化湿的凉茶,或饮冬瓜、莲蓬、薏米仁汤水等。此外,绿豆汤、酸梅汤等也是方便理想的消暑饮料。
开窗透气
避免长时间使用空调,适时开窗透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为了健康,每天至少要开窗透气两三次,每次十五分钟以上。
及时补充水分
夏季应多喝白开水或淡盐(糖)开水且少喝饮料。果汁、汽水等饮料中,含有较多的糖精和电解质,喝多了会对胃肠产生不良刺激,影响消化和食欲。要多饮水,出汗多的人可饮淡盐水。喝盐水时,要少量多次地喝,才能起到预防中暑的作用。
穿衣
应穿浅色的、丝、棉、麻制的衣服。丝绸具有最佳亲肤性且兼具舒适及美观,棉麻服装能够快速吸汗保持身体的透气干爽,还能减少人体排汗。
解暑良药
仁丹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可以有效地解暑,治疗中暑引起的头晕、恶心、胸闷等。成人一次可以服用10-20粒,但是小孩和老人最好不要使用。风油精可解中暑引发的头疼、头晕。当然,风油精还可以有效的预防晕车,防虫。出汗时和有过敏体质的人要慎用。
避免烈日出行
高温天气在室外活动,最好避开正午时段,尽量安排在早晨或傍晚,且多在背阴处活动或休息,避免太阳直晒。上午10时-11时、下午14时-16时为中暑高峰期,应尽量避免外出。
少食辛辣食物
辛辣食物和高蛋白食物都含有较高的热量,从食物中摄取得能量越多,身体内所产生的热量就越多,自然感觉比别人热,而且不停地流汗,一热就感觉情绪有点浮躁,所以,应尽量少食,火锅,麻辣烫,麻辣香锅可以先停一下啦!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多饮水或喝清热饮料,促进体内“致热物质”排泄,达到清火排毒的目的。
夏天的阳光
总是那么热情 充满希望
考试陆续结束
放假在家的大家
切记防暑安全
赶紧将这些防暑小技巧收藏起来吧
小航陪大家度过清凉一夏
编辑|浦仕钰
责编|吴敏 王清语
审核|刘梓汐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