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学院概述
专业概述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属桂林理工大学的二级学院,现设有环境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和地下水科学与工程4个本科专业。其中环境工程专业和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分别自2012年和2020年起在区内按一本招生;有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一级学科环境科学与工程2013 年获广西唯一的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2014 年获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8 年获广西一流学科;环境工程专业于 2017 年、2020 年两次通过国家工程教育认证,2020 年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于2008年、2013年和2018年先后3次通过住建部专业评估(认证),2020年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办学条件
·环境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和相应的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拥有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国家级教学团队、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中央与地方共建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拥有广西环境科学与工程一流学科,自治区重点学科,自治区重点实验室,自治区高校重点实验室、广西自然基金创新团队,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自治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等国家和省部级教学、科研平台。
·获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近年来两次获得“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获得包括国家级、省部级在内的各种奖项二十余项,先后获得包括国家863项目、973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内的各类科研项目300余项。
师资力量
学院现有教职工125人,专任教师92人,其中有博士生导师29人(含外聘5人),硕士生导师121人(含外聘55人);有教授(研究员)27人,副教授(副研究员、高工)32人。教师队伍中有国务院特贴专家 3 人、全国高校专业教指委委员 3 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1 人、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人选1人、广西八桂学者2人、广西特聘专家一人、广西高校教学名师3人、广西十百千人才工程人选6人、广西卓越学者1人、广西高校先进教学管理工作者1人、广西青年科技奖获得者3人,师资力量雄厚。
科研成果
学院教学科研成果丰硕。现学院拥有国家级精品课程 2 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 2 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2 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2 门。近年来,承担国家级、省部级教改教研课题10余项,获广西高等教育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等15项,2014年获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前后获得包括国家863项目、973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内的各类科研项目300余项,教学和科研成果显著。
研究成果
教研成果
01
科研状况
现拥有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环境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水污染控制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水污染控制工程),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水污染控制技术),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水污染控制工程),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水污染控制工程教学团队),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环境工程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1个(环境工程),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评估)专业2个(环境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中央与地方共建重点实验室1个(岩溶地区环境污染防治与水安全中心实验室),自治区重点学科2个(环境科学与工程、市政工程),自治区重点实验室1个(广西环境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实验室),自治区高校重点实验室2个(农业环境与生态安全重点实验室、重金属污染防治理论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广西自然基金创新团队1个(有色金属矿区的环境污染与植物地球化学及修复),自治区级一流本科课程及精品课程7门,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2个(区域性行业废水治理与用水安全保障、环境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研发),自治区级教学团队1个(给水排水工程教学团队),自治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1个(西部地区环境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
学院教学改革成果丰硕。近年来,承担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在内的自治区级以上教育科研、教学改革项目10多项,近年来获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广西高等教育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等6项。学院发扬多学科交叉的优势,在环境治理、水资源保护、水污染控制、固体废弃物处理等方面取得了一批国内先进、部分达国际水平的科研成果。近年来,获得包括国家级、省部级在内的各种奖项二十余项,先后获得包括国家863项目、973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在内的各类科研项目300余项。
02
学科建设
学院高度重视人才培养的质量,关注青年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通过多种平台,努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四种能力”。学院实施本科生导师制,调动专业教师的积极性,形成“协同育人”的工作格局,让本科生导师指导本科生的专业发展、学风培养、考研辅导、学生科技、就业指导、毕业设计等,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院一贯注重营造严谨务实的学风,培养出的毕业生专业基础扎实、动手能力较强,连年总体初次就业率超过90%、考研录取率居校内前列。
液质联用仪(waters)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
安捷伦气相色谱仪
原子吸收光谱仪(PE)
03
专业介绍
1.环境工程(本科 学制四年)
本专业培养适应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需求,符合国家、地方与行业的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理念和良好专业素质,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的环境工程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应该具备在节能环保工程公司、环境检测与技术咨询公司、工矿企业、环境管理部门、科研院所等单位从事环保领域的工程设计与施工、设施运行维护、环境监测、规划与管理、环境保护科学与研究和工程技术咨询等方面工作的职业能力,并期望在毕业五年后能够成为所在单位的技术骨干或管理人员。
主要课程
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工程、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环境规划与管理、土壤污染与控制、环境工程原理、环境工程导论、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监测、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等。
专业说明:本专业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复评,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拥有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和硕士点。
2.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本科 学制四年)
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备扎实的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基础的;具备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的;掌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理论和知识的;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并具有创新精神的;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学术型人才及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能在规划部门、环保部门、设计部门、企业单位等从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有关的工程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管理等工作,并具有在科研单位开展初步研究开发能力及读研深造后在科研单位、高等学院从事学术研究工作,服务于水资源利用与保护、城镇给水排水、建筑给水排水、工业给水排水和城市水系统等领域。
主要课程
水分析化学、水处理生物学、工程力学、水力学、水文学与水文地质学、土建工程基础、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概论、水质工程学、水泵与水泵站、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给水排水管网系统、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水工艺设备基础、给排水工程仪表与控制、水工程施工、水工程经济。
专业说明:本专业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有硕士点。
3.水利类(本科 学制四年)
水利类专业实行大类招生,学生进校一年后分流为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两个专业。本类专业主要培养具备扎实的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地下水科学与工程等水利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从事水文水利计算、水资源利用与管理、水利工程管理、水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地下水资源开发与评价、水文地质勘察、地质灾害评价与治理、工程和环境地质灾害评价与治理等方面的勘测设计、开发规划、预测预报、技术经济分析、灾害防治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同时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多样化的需要,分流培养学术型人才。
(1)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本专业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素养,掌握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有较强创新实践能力和高度社会责任感,能够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以在水利、环保、国土、城建、能源、地矿、农林等领域胜任水文、水资源、水环境方面的勘测、评价、规划、设计、预报、管理以及工程应用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
主要课程
自然地理学、工程地质学、C语言程序设计、地理信息系统GIS、水利工程制图CAD、气象学、水力学、水文学原理、水文测验学、水文统计、水文预报、水文水利计算、水文地质勘察、河流动力学、地下水水文学、水环境化学、水环境保护、水资源利用、水土保持工程学、水利工程运行与管理、水利经济、水资源论证、水旱灾害防治、岩溶生态水文学、城市水文学、水利信息化与智慧水利等。
(2)地下水科学与工程
本专业主要培养能系统掌握地下水科学与工程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以及与地下水有密切联系的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等学科交叉知识,具备解决水文地质及其相关的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具有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实践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一定的国际视野,满足地方和行业需求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在地勘、水利、交通和生态环境等领域从事和地下水科学与工程相关的勘察、设计、监测、评价、治理和管理等工作;经过五年的实践锻炼,能够成为部门业务骨干,具有工程师素养。
主要课程
基础地质学、第四纪地貌学、水文地质学基础、地下水动力学、矿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学、工程地质勘察、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岩体力学、水文地球化学、地理信息系统、地下水流数值模拟、水文地质勘察、工程物探、环境地质学与灾害评价等。
专业说明:本类专业具有水利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
04
丰富的业余生活
社会实践生活
“高校·社区做表率,生态文明进万家”实践主题活动
“环保春天,爱心支教”社会实践活动
暑期大学生“三下乡”实践活动
校园文化活动
学院足球杯赛
学院辩论赛
学院举办元旦晚会
学院举办篮球杯赛
环保时装展
环保知识科普活动
学生参加比赛
近些年来,我院师生在全国大学生市政环境类创新实践能力第二届“北控水务杯”大赛,第六届全国大学生水利创新设计大赛,第三届“深水杯”全国大学生给排水科技创新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大赛中获得优异的成绩。
05
教学名师
曾鸿鹄,女,1970年出生,博士,教授,桂林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199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给水排水工程专业,获学士学位;2008年毕业于广西大学化学工艺专业,获博士学位。现任桂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创新创业学院常务副院长,广西环境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重点实验室秘书,广西区精品课程《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负责人,广西十百千第二层次人选,广西卓越学者,广西高校优秀人才,广西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广西高等学校先进教学管理工作者,桂林市巾帼建功标兵。同时担任(兼职)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水处理与回用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广西壮族自治区饮用水水源保护专家和桂林市环境保护局环境应急专家库专家等学术职务。
曾鸿鹄教授先后指导硕士研究生35名,博士研究生2名。先后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广西区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三等奖1项,获全国、全区高等教育教学软件大赛一等奖各1项,主持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项、省级教改教研课题3项,主编教材2部。
近年来,主持和作为骨干参加完成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在内的20余项研究课题。在《Chemosphere》、《RSC Advances》、《Environmental Chemistry》、《农业环境科学学报》等国内外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60多篇;其中,被SCI、EI引用20篇。主编出版专著2部,参编专著4部,申请专利15项,获专利授权5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4项、三等奖2项。
刘杰,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广西桂林人。2000年6月毕业于武汉大学环境科学专业,获工学学士;2003年6月毕业于武汉大学环境科学专业,获工学硕士;之后,一直在桂林理工大学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2009年6月毕业于云南大学生态学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广西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广西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广西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入选广西高校优秀人才资助计划,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1项、广西科技重大专项1项,广西自然科学基金3项、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课题1项,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启动基金1项,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1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50多篇,其中SCI收录18篇,EI收录4篇,出版专著1部,获专利授权5项。
方荣杰,研究员,工学硕士,硕士生导师,广西“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1991年毕业于广西农学院(现广西大学),1997年毕业于武汉水利电力大学(现武汉大学)农田水利工程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1991年8月—2007年9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灌溉试验中心站(桂林市农田灌溉试验中心站)任副站长、高级工程师。2007年9月调入桂林工学院,现为桂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员。曾先后到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菲律宾)培训学习、英国密德萨斯大学做高级访问学者,2013年10月—2014年9月挂任防城港市水利局副局长、党组成员(挂职1年)。主要从事节水灌溉试验研究、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环境修复、水文水资源教学与科研工作。
陈余道,男,汉族,1965年生,江苏兴化人;博士,教授(二级),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的教学与科研工作,1990年至今一直在桂林理工大学任教。
1987年、1990年和1998年分别在南京大学获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专业理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1998年、2001年分别被评聘为副教授和教授职称;2005.7-2006.7在加拿大滑铁卢大学(University of Waterloo)地球科学系做访问教授一年;2014年获聘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二级岗位。
2003年以来,负责完成国家级项目6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和地区基金3项、国家科技支撑课题1项;完成桂林市科技服务项目逾百项;发表学术论文逾百篇,主编出版普通高等学校规划教材《环境地质学》第1、第2和新1版,获授权专利5项,获省级学术成果奖4项。
2012年获广西第五届“教学名师”荣誉;2008-2017年为教育部高等学校水利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分委会委员;2014-2016年任第二届广西自然科学基金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地学组组长;广西地下水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专家库专家;全国大学青年教师地质课程教学比赛专家组成员。
06
知名校友
姓名:刘宇明(董事长)
班级:环境工程97-1班
公司名称:深圳市晟世能源有限公司
姓名:王秋晶(董事长)
班级:环境工程95-1班
公司名称:上海诺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姓名:郑君健(博士)
班级:给水排水工程2007级
公司名称: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教师
姓名:袁靖(董事长)
班级:给排水98班
公司名称:嘉诺资源再生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于你而言
上述一切皆为听说验证它的唯一方法报考桂工环院,来亲身体验吧!听说,不如见面
风里雨里,环院等
文章来源:环院Vision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