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招生宣传视频
学院简介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现有教职工56人。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信息安全等5个全日制本科专业。
学院始于1994年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系
2016年入选首批教育部数据
中国“百校工程”产教融合创新项目
2017年与玉林市政府共建玉林市大数据研究院
数字广西建设标杆的大数据人才培养基地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考点
1个省级特色专业
1个省级一流专业
2个校级研究机构
1个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
1个校级首批卓越班试点专业
1个大数据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朱晓姝院长寄语
学院概况
(一)师资队伍
学院师资队伍结构合理,其中专任教师43人,行政教辅人员13人。教师队伍中,拥有教授4人,硕士研究生导师3人,具有高级职称24人,比例为42.8%;具有博士学位12人,比例为21.4%;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47人,比例为83.9%,7人具有双师型职称。建设有一支“生物医疗大数据计算”明星教学团队,获得校级“生物医疗智能计算”创新团队荣誉称号。
(二)教学改革
学院重视专业和课程建设,其中,软件工程专业是自治区特色专业及自治区一流专业建设点,是与中关村软件园共建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校级特色专业与课程一体化建设专业;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是与中科曙光共建专业。《Hadoop大数据技术》获省级线上线下一流课程建设立项,学院还获得省级教学改革立项3项,教师参加教学竞赛获得省级奖励4人次。其中朱晓姝院长主持省级教学成果奖荣获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出版《计算机网络》《web程序设计》《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基础》等教材多部,译有信息工程领域技术书籍13部,学院突出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构建CPT(即“竞赛+项目+实习”)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大力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全国专业技能竞赛和项目开发,多次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全国高校大数据应用创新大赛、广西高校计算机应用大赛、广西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等专业竞赛中荣获“特等奖”、“一等奖”等优异成绩,其中,十三五期间,学院学生共有809人次获全区和全国级别的专业竞赛奖,学院也因此多次的被评为“优秀组织单位”。
《Hadoop大数据技术》获省级
线上线下一流课程建设立项
朱晓姝院长主持省级教学成果奖荣获
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
学院教师出版的部分书籍
2020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
竞赛全国二等奖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广西赛区一等奖
全国高校大数据应用创新大赛二等奖
第二届广西计算机学会软件测试技能大赛特等奖
第一届广西大学生人工智能设计大赛
四个团队荣获一等奖
第三届广西高校无人机大赛一等奖
第三届广西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铜奖
2020年玉林师范学院荣获
第三届“泰迪杯”最佳组织奖
(三)科研成果
学院近年来,围绕国家提倡发展交叉学科的导向,紧跟广西“科改33条”的引领,助力人工智能各研究领域的发展。在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现有“机器学习、智能计算”核心科研力量的基础上,努力引进该领域相关高层次人才,围绕数据特殊应用场景的智能化处理和分析,继续凝练科研方向,建设2-3个科研团队,为学科建设上新台阶提供强有力的基础。
聚集推动科技与地方经济深度融合发展,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提升科研平台层次。现有科研平台如下:
(1)“玉林师范学院大数据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玉林市大数据研究院”
(3)“生物医疗大数据计算”
在现有科研平台的基础上,加强与企业联系和合作,推进成果转化,进一步提升科研平台层次,为玉林市大数据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及服务,近年来,学院为玉林市的产业数字化,为传统产业在数字化道路上升级赋能承担了应有的责任。
学院近年来,承担各类项目107项,其中,主持国家级项目4项,教育部西部大学校园网建设工程项目1项,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1项;主持广西自然科学基金5项,广西教育厅项目25项,主持在研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项目1项;主持产学研项目10余项,在研2项;服务地方专项5项;参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多项。发表论文200多篇,其中SCI收录26篇,EI收录15篇,中文核心21篇,获专利授权和软件著作权20多项。为推动广西人工智能基础研究及相关产业发展,探讨广西在人工智能领域中的机遇与挑战,玉林师范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协助广西人工智能学会于2020年11月在玉林师范学院成功举办了广西人工智能学会年会。
2020年学院举办八桂科技
讲坛——广西人工智能学会年会
2015年学院举办广西
计算机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
(四)学科教学平台
学院拥有广西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大数据Ⅰ9000教学科研平台各1个,包括公共计算机、计算机原理、嵌入式、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软件测试等专业实验室,该中心实验用房面积约14700平方米,拥有8066台(套)设备。入选首批教育部数据中国“百校工程”产教融合创新项目,2020年获评数字广西建设标杆大数据人才培养基地,与玉林市政府共建玉林市大数据研究院,建设有玉林市级“大数据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校级 “生物医疗大数据计算” 科研平台。
自治区副主席黄俊华考察大数据学院
玉林市市长白松涛考察大数据学院
大数据中心机房
(五)就业情况
主要就业行业分布在IT、电信等企业、银行机构、教育事业及政府机关单位,近三年平均就业率达96.83%。2020年获就业先进集体一等奖称号。
学院介绍
(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1.专业简介
本专业是自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于2011年成立以来建设发展的两大专业之一,生师比合理,办学设施比较充足。师资队伍中高级职称占比超过50%,拥有博士学位教师占比超过30%。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办学理念,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着力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创业能力。设置了“移动应用开发技术”和“智能技术”两个方向课程体系,着重培养学生的计算机软、硬件设计与开发能力。
2.培养目标
本专业立足广西、东融粤港澳大湾区、面向全国,根据学科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培养具备较高道德水平和人文素养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工程应用型人才,能从事计算系统或产品的技术研发、设计、工程应用、运维管理等工作。
3.主干课程
离散数学、计算机科学导论、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软件工程、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组成原理。
4.就业方向
网络工程师、网页设计师/网站架构师、信息安全工程师、智能系统设计师/分析师。
(二)软件工程专业
1.专业简介
本专业于2012年开始正式招生,先后获得玉林师范学院“拔尖创新人才”与“卓越人才”培养计划项目和“广西高等学校优势特色专业”建设项目支持,师资队伍中高级职称占比超过50%,拥有广西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省级网络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各1个。本专业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进行建设,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构建了“能力递进式的项目教学模式、校-企深度融合、搭建知识内化的实践平台”的多维协同人才培养机制。 2.培养目标
本专业立足广西、广东地区,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北部湾经济区,以现代软件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为动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和较强实践能力,掌握软件工程领域专业知识,具备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职业道德,能够从事软件工程领域的软件产品设计、开发、测试、应用及软件工程服务等方面的工作,特别是Web应用软件系统、移动软件开发及数据分析处理,也可承担企业的软件系统维护、管理及研发技术管理等工作,具有自主学习意识、创新精神等素养的高素质工程应用型人才。 3.主干课程
离散数学、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软件工程导论、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
4.就业方向
Web软件开发、移动应用开发、信息系统开发、软件过程管理。
(三)物联网工程专业
1.专业简介
物联网工程专业立足广西地区,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北部湾经济区,以现代物联网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为动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和科学素养,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物联网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物联网应用系统分析、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具有从事物联网感知、计算机软件、网络和嵌入式等系统的开发设计维护能力,具备教育教学的基础知识和能力,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能从事物联网相关领域系统设计和开发、分析和测试、运行和维护的高素质工程应用型人才。 2.核心课程
离散数学、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物联网通信技术、RFID原理及应用、传感器原理与应用等。 3.就业方向
物联网系统工程师、物联网应用开发工程师、智能化应用工程师。
(四)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
1.专业简介
本专业为计算机类特设本科专业,2018年起面向全国招生,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进行建设,采用校企(中科曙光)合作办学及多元“双螺旋”VIP人才培养模式,拥有行业领先的曙光 I9000 大数据实践教学平台,配备企业驻校导师团队,开设区级一流本科课程——《Hadoop大数据技术》等专业课程,是教育部数据中国“百校工程”建设验收项目。依托专业建设的大数据人才培养基地获得数字广西建设优秀成果奖,通过数字广西建设标杆引领重点支撑平台项目评定。 2.主干课程
高等数学、软件设计基础、数据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导论、Hadoop大数据技术、数据挖掘与机器学习、分布式数据库原理与应用。 3.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广西、广东地区,满足新一代信息技术对大数据人才的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协调发展,掌握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人文基础知识,掌握计算科学基础理论、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基础知识及应用知识,并具有大数据分析与应用开发的综合能力,能从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研究、设计、开发、服务等数据中台定位的工作,具有自主学习意识、创新精神等素养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毕业五年后,期望毕业生成长为科研、管理或工程岗位的骨干,并达成下列目标: 目标1:具备合格的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及相关应用领域工程技术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目标2:能够独立从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及相关应用领域的大数据分析、应用开发和项目管理工作; 目标3:能够在大数据分析、应用系统设计与开发团队中担任领导者或重要角色; 目标4:能够持续更新专业知识,不断提高专业能力,紧跟信息技术领域发展; 目标5:有良好的修养与道德水准,有意愿并有能力服务社会。具有良好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及人文素养。
4.就业方向
分析工程师、算法工程师、架构工程师、开发工程师、运维工程师。
市校共建玉林市大数据研究院签约仪式
志愿者介绍大数据科研平台
全国高校大数据应用创新大赛答辩
(五)信息安全专业
1.专业简介
本专业立足区域对信息安全专业人才的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计算机、信息安全专业方面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有系统思维能力、创新创业意识和国际视野,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团队合作精神,掌握网络安全管理、服务器安全配置与维护、系统漏洞修复与病毒防御、信息数据的安全维护、安全产品运维等基本技术,能胜任一线工作的高技能应用型安全专业人才。毕业后可在政府机关、国安部门、银行、通信等领域从事信息安全产品研发、网络安全系统的研究、设计、开发、运维和管理等方面工作,也可在IT领域从事计算机应用工作。 2.主干课程
离散数学、程序设计基础、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信息安全概论、密码学、信息论与编码、路由交换与网络协议、网络攻击与防御。 3.就业方向
信息安全工程师、系统安全工程师、网络安全工程师。
2020年第三届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
党团活动
学院在“奔腾1+1”党团学生工作体系的过程中,依托“奔腾1+1”第二课堂育人体系,不断丰富“奔腾1+1”的内涵,扩展外延。
学院“奔腾1+1”科技节开幕式
学院“奔腾1+1”文化节总结表彰大会
学院“奔腾1+1”党员志愿服务团进行
“学习百年党史,汲取奋进力量”党史学习教育
(一)党团引领
党建育人,团建行动,学院通过强化党组织建设,着力树党建品牌,充分发挥“奔腾1+1党员志愿服务团”作用,探索网络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一体两翼”党建育人长效机制。在服务学生、服务社区、服务地方等方面发挥引领作用。曾荣获“广西高校理论学习(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示范建设院系”称号;学生第一党支部被评为广西区教育工委高校基层党组织评星定级五星级党组织;校级优秀学习型党组织、校级先进基层党组织、“学习强国"平台推广使用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党史故事大家讲”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微党课
“体验知青文化 追忆红色精神”
党员教育培训主题党日活动
“观《秀美人生》,学时代楷模”党员教育活动
五四团歌大赛
(二)创新创业
创新带动创业,创业促进创新。学院近三年共立项省级以上创新创业项目49项,市校两级孵化园公司企业3家,“互联网+”等创新创业大赛获市校级以上奖项13项。其中,2016级毕业生李锦铭创办解忧航拍工作室,营业额近200万元。
校外创新基地-创业团队(指导教师及学生)
(三)学生活动
学院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深化“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曾多次荣获校级非专业组篮球赛、排球、足球等比赛冠军、舞蹈大赛特等奖、田径运动会总分第一名好成绩等荣誉。
育人成效显著
学院组织志愿服务活动。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在玉林市大数据局展开志愿服务活动
“弘扬雷锋精神 引领青年风尚”
党员志愿服务团义务维修活动
“玉师青年心向党,决胜小康勇担当”服务活动
繁荣校园文化建设。提炼学院精神:信息时代,永不言败;奔腾不息,勇争第一。
学院学生参加“诵华夏文明,
咏经典流传”朗诵比赛荣获一等奖
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文艺晚会二等奖
学院“译时空代码 链智能未来”晚会
“奔腾1+1”文化节暨趣味运动会颁奖仪式
第二十一届玉林师范学院田径运动会合影
联系方式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主页网址:http://cse.网址未加载/index.html
咨询电话:
0775-2672093
来源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审核 | 黄铃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