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介绍
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前身是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文化传播系,成立于2015年3月,2019年11月更名为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有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网络与新媒体、播音与主持、广播电视编导等5个专业。我院秉承“传承文化,传播经典”的院训,以及学校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办学理念,重点培养融媒体时代下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动手能力强的技术型文科人才。
师资队伍
文化与传媒学院共有教师33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8人,院长为马现诚教授,汉语言专业学科带头人为徐扬尚教授,广播电视编导专业首席教授为杨学明教授。唐碧月老师荣获第六届全区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文科组一等奖,丁丽君老师荣获第五届全区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文科组二等奖,且丁丽君老师2019年还被学生评为“我心目中的好老师”。
实验室
文化与传媒学院有演播厅、录音室、录播室、影视后期制作实验室、微格实验室、排版实验室、普通话水平测试实验室、灯光实验室、速录实验室等9个实验室,为学生开展实践教学、实习实训提供了保障。
学生获奖
我院学生获得由国家教育部主办的齐越朗诵艺术节一个三等奖,两个优秀奖;获得中国国际动漫节“声优大赛”二等奖;获得广西经典诵读大赛一个一等奖、两个三等奖;获得广西节目主持人邀请赛一等奖;编导专业学生作品《知识改变命运》获全国大学生电影节入围奖;获得第八届“金鹤奖”全国数码摄影大赛建筑类银奖;获得第三届“科德杯”全国大学生无人机航拍竞赛三等奖;获得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优秀奖;获得首届广西党史微视频大赛一等奖;获得广西微电影大赛一等奖。
名师风采
徐扬尚,四川大学比较文学博士;南通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带头人、硕士生导师、三级教授;中国比较文学教学研究会首任秘书长、现任理事;中国外国文学学会教学研究分会常务理事;教育部学位中心评审专家。
杨学明,文化学者,民建中央文化委委员,广西民族大学传媒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广西首批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我院广播电视编导首席教授。
曲秀娟,播音名寒芳,国家二级文学编辑;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播音主持专业委员会主席、副教授,广西中华文化促进会副主席、朗诵专业委员会主任。
詹泽,朗诵艺术家、配音演员,现任北京语言学会朗诵研究会副秘书长、文化部朗诵考级委员会考官。曾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夏青杯”朗诵大赛副秘书长、全国复赛评委,荣获“夏青杯”朗诵大赛“伯乐奖”,中国语文朗读大赛发起人,我院播音与主持专业特聘教授。
专业介绍
汉语言文学
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扎实的汉语言文学基础和良好的人文素养,熟悉汉语及中国文学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审美能力和中文表达能力,具有较强写作能力,熟练掌握办公自动化技能,能在文化、教育、出版、传媒机构以及政府机关等企事业部门从事与汉语言文字运用相关工作的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复合型人才。
主要课程:
基础写作、应用写作、秘书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民间文学、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文学概论、美学、办公自动化等。
专业特色:
采用精细化、针对性的教学模式,分“教师、写作、科研”三个方向培养具备理论性、应用性的复合型人才。
就业方向:
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文秘、公关、宣传和行政管理工作;文化部门从事创作、评论、编辑和新闻工作;大中专院校、中小学的中国语言文学教学工作。
学生毕业文集展览
中华诗词大会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
培养目标:
培养能胜国际汉语教学任及中外文化交流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将具有系统的汉语理论知识,较扎实的英语听说读写功底,了解中外文化及其交流状况,掌握汉语国际教育教学技能,并具备运用一门东南亚国家语言进行交往等能力。
主要课程:
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中国文学、外国文学、中国文化通论、跨文化交际、东南亚国家(越、泰、印尼选一)语言、汉语国际教育概论、教育心理学、中华才艺等。
专业特色:
本专业于2013年获批广西壮族自治区民办高校重点专业,实行“3+1”培养模式,出国留学一年。
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到国内外各类学校从事汉语教学或语文教学,亦可到涉外单位从事文化交流工作或到外资、合资企业、公司从事文秘工作。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在泰国留学
我院组织学生参加自治区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
网络与新媒体
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专业基础理论、相关学科领域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具有创新能力和网络与新媒体实践能力,具备较好文字表达、网站管理和新媒体编辑、策划、设计、运营、管理能力并兼备项目策划与经营管理工作能力的人才。
主要课程:
新媒体概论、网络社会学、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传播学概论、传播伦理与法规、基础舆论学、网络媒介经营与管理、设计学概论、网络媒体软件基础、创意写作、新媒体视频剪辑、全媒体采编、新媒体产品设计与策划等课程。
专业特色:
集合产教研及工作室思维的培养模式,按本专业的实践性方向,外出参观学习,现场授课,将项目策划、项目运营、媒体管理、实景拍摄、完成项目报告书等实战课题作为培养环节,实现做中学、学中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
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在文学、传媒、互联网领域从事项目运营、活动策划与内容编辑工作,可在传媒机构从事全媒体记者、编辑、新闻出版,可在文化产业机构从事创意设计、信息采编网站管理工作。
共建单位融媒体中心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
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广播电视新闻传播、语言文学、播音学以及艺术、美学等多学科知识与能力的复合型应用语言学高级专门人才。要求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具有较熟练的外语能力和扎实的文学基础,有过硬的汉语基础知识和流畅的普通话表达能力,能够掌握现代电子媒体技术,有一定的表演经验,能在广播电台、电视台及其他单位从事广播电视播音与节目主持工作。
主要课程:
普通话语音与播音发声、播音创作基础、广播播音主持、电视播音主持、主持人概论、传播学概论、新闻采编、广播电视节目制作、非线性编辑、主持人形体训练等。
专业特色:
本专业基于新文科建设背景,致力于培养复合型应用语言学高级专门人才。分模块进行教学,分别开设编播模块、教育教学模块和新媒体模块,使学生具有多方面应用能力。
毕业生主要就业方向:
可到大中专院校、影视部门、文艺团体、大型企业、企事业单位从事播音、录音、节目主持、文艺表演、新闻采写、活动策划、宣传策划和从事教学科研活动等工作。
2009级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校友李娅曾为习近平总书记
讲解广西传统民族文化
2020级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开展思政元素教学汇报演出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作品录制现场
(作品获第六届全国大学生艺术节朗诵作品广西赛区一等奖)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广播电视编导、策划、创作、制作等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较高的政治水平、理论修养和艺术鉴赏能力,能够在广播电视新闻机构及其他传媒、企事业单位从事广播电视节目策划、创作、撰稿、音响设计等以及宣传、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主要课程:
摄影理论基础、视听语言分析、现代文学、Photo shop图像处理、影视编剧学、影视照明、电视摄像、影视导演基础、广播电视概论、新闻采访与写作、电视节目包装、电视节目制作等。
专业特色:
以“一专多能”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采取“三个层次”实践教学体系,形成了国际化、本土化特色鲜明的艺术采风之路、校企深度合作的实践教学模式,切实提高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就业方向:
本专业的就业方向主要是:在各级电台电视台、影视制作公司、企事业单位宣传部门、各类新媒体公司等从事编导、策划、摄像、后期等工作。
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采风实践教学
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汇报展
学生作品被栗宪庭电影资料馆收录
融媒体中心新媒体部出品
编辑丨邵芷晴
责编丨邵芷晴
审核丨刘少勋
监制丨黄勋
指导丨费汝海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