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活动周】镇校企共建产业学院 探索协同育人长效机制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艺考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

2021-6-04 11:15:03 文/吴建国 图/丁辉

关注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于2006年。办学以来,学校定位于服务新型专业镇和中小微企业的“典范”、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高地”和区域职业教育发展的“引领者”,率先创建“镇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一镇一品一专业”模式作为“专业对接产业”典型示范全国,得到社会各界高度赞扬,目前已总体形成校企行政等多元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与广东迪兴实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谋校企合作新篇章

一、从贴近到融入:

深入园区社区创建产业学院

广东省中山市是我国专业镇经济的典型代表,十几年前的“一镇一品一业”(即一个镇区有一个龙头产业或一类主要产品)产业结构形态特色鲜明,拥有38个国家级产业基地、18个省级科技专业镇。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建校伊始,学校贴近中山产业发展需求,实施“一镇一品一专业”专业布局,基本涵盖中山全部产业形态。

然而,当时的专业镇自主品牌建设水平低,产品开发、设计能力不强,营销模式单一,中小微企业转型面临的技术、人才压力不断增加,创新驱动呼声日益高涨。显然,校企间“阵地战”“游击战”式的合作服务已经很难满足产业转型发展的需求。而且,学校办学过程中学生实习实训与企业生产经营周期矛盾、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无法同步更新、兼职教师聘请难等诸多具体问题,也使教育教学改革触到“天花板”,倒逼学校寻找新的突围路径。2011年,学校提出依托已有优势专业(群),与专业镇政府在其产业园区合办产业学院的构想,得到了市、镇两级政府的积极响应,学校结合“国家火炬计划中山电梯特色产业基地”南区电梯产业和“世界灯都”古镇镇灯饰产业,首创全国高职高专电梯工程技术、灯具设计与工艺专业,先后在古镇镇“国家火炬计划照明器材生产基地”成立“古镇灯饰学院”,在南区“国家火炬计划电梯特色产业基地”成立“南区电梯学院”,在“中国休闲服装生产基地”沙溪镇成立“沙溪纺织服装学院”,在小榄镇商贸物流园区成立“小榄学院”,在“中国红木产业之都”大涌镇成立“红木家居学院”,着力探索“镇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开启了从“主动贴近”到“深度融入”的办学新局面。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与中山市港口镇政府签订校地合作协议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与中国重型机械工业协会停车设备工作委员会签约合作首开国内高校停车设备专业(方向)

二、从协作到融合:

形成多元共建共育体制机制

作为集学历教育、培训、技术研发与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教育实体,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各产业学院主要通过三种模式创建而来。一是“镇政府主导”模式。古镇灯饰学院成为镇财政预算单位,由镇政府提供近两万平方米校舍和投资2600万元建设而成。二是“政府+商会(行业协会)”模式。小榄学院由政府和商会主导组建董事会,董事会下设菊城基金会,筹集4200万资金作为产业学院运营经费。三是“政府+研究院所”模式。南区电梯学院在中国电梯行业协会的支持下,学校以品牌等无形资产入股,与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南区政府和广东省不止投资公司按不同占股比例组建总股本为770万的科研服务型企业——中山电梯工程研究院,探索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同时,探索产业学院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董事会由镇区政府、行业、企业各方选派人员组成,全面参与学院发展方向、办学定位、专业设置等重大事项决策;院长作为产业学院的负责人,执行董事会决策,管理产业学院运营。落实到人才培养上,重点探索实施政校企“人才共育、专业共建、师资共培、实习就业校企共推、共同创新、资源共享”协同育人机制。一是健全校企协同育人制度,创新和推广工作室制、现代学徒制等培养模式。其中,南区电梯学院实施“多学段、多循环”的现代学徒教学模式,实现学生“双身份”、教学“双主体”。沙溪纺织服装学院引进苏绣名家、全国十佳设计师、广东十佳设计师等技能大师、行业领军人物为代表的专兼职教师,形成“教师、企业、学生”三位一体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二是推行专业共建机制。主要包括专业动态调整与产业发展趋势衔接、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与人力资源市场需求衔接、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国家职业标准衔接。其中,灯饰学院牵头制定灯具设计、装配和制造国家职业标准,电梯学院开发自动扶梯安装专项职业能力考核规范及题库,据此调整教学和考核内容。三是师资共培机制。包括教师、工程师“双转双换”,“双师型”教师和“双能型”培训师“共培共育”,探索“校企双制”的人事制度、实习就业校企共推机制等。此外,还在镇区设立知识产权交易中心,鼓励师生与行业企业联合进行技术研发、工艺改造和产品改良,承担各级科技攻关等创新项目。经过对产业学院的组织重构,组建了新型专业建设组织5个,引进科研平台和服务平台各4个,入驻合作企业27个、企业工作室16个,共建专业实训基地27个,共建教师工作室、教学工场和教学公司103个。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与广东轩辕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协议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

▲中山市金濠汉堡食品有限公司与我校共谱校企合作新华章

三、从服务到引领:

实现教学科研文化全面提升

产业学院的建立,形成了校本部、专业镇政府、行业、企业和社区之间协同创新发展的办学格局,充分发挥了学校在推动新型专业镇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示范引领、人才引领、创新引领、文化引领作用。在人才引领上,学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国家、省级奖项350余项,名列全省高职院校前5名。毕业生用人单位满意度达94.03%,位列全省高职院校第二。毕业生有超过八成在中山就业,近80%留在专业镇就业,8名毕业生先后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录用。南区电梯学院为宁夏、贵阳等地多个院校规划建设电梯专业、提供普通学历教育。“古镇灯饰学院”“沙溪服装专业镇产业学院协同育人基地”成功入选省级协同育人平台。建成辐射24个镇区的成人教育基地,年均培训2万余人次。在创新引领上,加大应用技术研发、信息咨询、创业孵化服务力度,创新驱动专业镇升级发展。开发《灯具设计师职业标准》(国家级)、《灯具制造工职业标准》(国家级)和《照明装配工职业标准》(省级)。建成古镇灯饰知识产权展示交易中心,自主研发“电梯曳引机吊装教学调试实训平台”等18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设备。学校成为省知识产权示范单位唯一高职院校。文化引领上,小榄学院走访小榄15个社区,开出适合当地居民的“教育菜单”;古镇就业服务中心在灯饰学院开设包括淘宝美工、灯饰设计等在内的实用型“百元课程”,普惠企业工人和社区居民。学生暑期深入沙溪镇龙瑞村等7个古村落调研,“中山市古村落保育项目”获“中山海外青年公益创新大赛”特等奖。十余年来,不仅学校的产业学院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走在全国前列,得到《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等国家、省、市主流媒体竞相报道,而且以产业学院为抓手的一系列改革措施,推动学校办学水平显著提升,获得了包括国家优质高职院校、省示范校、省一流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和国家产教融合工程项目建设单位等一大批标志性成果,涌现了一大批包括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技术能手、专业领军人物等在内的教育教学改革典型和先进。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与广东青软实训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签约共建人工智能产业学院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与韩国映像大学签订合作协议

目前,学校已建成国家级骨干专业6个,国家生产型实训基地1个,国家虚拟仿真实训中心1个,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1个,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16个,近50%的专业是省级重点专业。学校获得了省一流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国家产教融合工程项目建设单位等一大批标志性成果,2017年入选全国高职院校服务贡献50强,2018年顺利通过省示范校验收。

往期回顾

市委书记赖泽华为我校学生讲授思政课

@全校师生!树宝帮帮您,上线啦~

央视热播的这部剧曾在中山拍摄!快看看有没有你熟悉的身影!

来源:质量管理办公室

编辑:廖丹晓

一审:易 然

二审:方冬敏

三审:耿海鹰

艺考相关文章

发现更多好内容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
带你看艺考艺考推送时光机
位置:艺考-广东专科院校-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微高校-院校号-中山职业技术学院-【职业教育活动周】镇校企共建产业学院 探索协同育人长效机制
咦!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它艺考内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