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23日,我校与宝安区人民政府、德国乌尔姆TFU科技园、德国史太白经济促进基金会四方联合共建的“湾区中德教育与经济协同发展示范基地”(简称“湾区中德基地”)在深圳市宝安区中德(欧)产业示范园国际创新中心正式揭牌。湾区中德基地项目是《教育部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深圳职业教育高端发展 争创世界一流的实施意见》中教育部支持政策清单里的五个项目之一,服务于搭建职业教育国际高端平台的目标。
深圳市教育局党组成员、二级巡视员关苏,深圳市对外友好协会专职副会长顾挺,宝安区政府执行专员沈建刚,德国史太白工业4.0高级技术专家解孟军,我校党委副书记、校长王晖,深圳市委外事办欧非处调研员肖琼,深圳市教育局职业与终身教育处调研员冯迪新,宝安区投资管理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宜汉等约50位“政、校、行、企、资”的代表齐聚,共同见证这一时刻。德国乌尔姆TFU科技园首席执行官Ulrike Hudelmaier、德国史太白经济促进基金会中国区首席代表覃焱在线上视频致辞。
扎根粤港澳大湾区地理、交通动脉,背靠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水平企业核心区,湾区中德基地借鉴德国史太白国际先进技术转移生态体系,将德国的创新精神、工匠精神和先进制造技术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成功经验与宝安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需求相结合,由政府、院校、行业、企业、资本多方合力打造教育与经济协同发展创新生态,探索一条教育与经济协同发展的实践道路,加快深圳职业教育资源的海外布局,提升国际影响力。
仪式由宝安区职业训练中心(城市学院)主任郭东江主持。
宝安区企业代表李娜发言。她表示希望能与院校、头部企业协同,在新技术新职业的岗位标准、培训标准等领域开展合作,赋能职业教育发展。
德国乌尔姆TFU科技园首席执行官Ulrike Hudelmaier、德国史太白经济促进基金会中国区首席代表覃焱视频致辞。她们表示,中德四方共建此基地是一次观念和机制的创新,也是10年磨一剑的阶段性成果。
宝安区政府执行专员沈建刚讲话。他认为,湾区中德基地揭牌,是对习总书记在全国职业教育大会上提出“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指示的生动实践。同时充分肯定了我校在助力宝安区快速推进创新基础设施建设中做出的贡献。
我校党委副书记、校长王晖讲话。他表示,本次揭牌与签约仪式标志着我校与宝安区的合作又跨进了一大步。我校正全力投入双高示范校、世界一流职业院校建设,愿联合政、企各方合作伙伴,聚焦湾区中德基地建设,共同推动中德双边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化高科技产业集群、产教新城。
嘉宾代表共同为湾区中德基地揭牌
01
登高望远
聚焦打造国际化高科技
产业集群、产教新城
2019年6月,在深圳市委王伟中书记,中国驻慕尼黑总领事张越,德国前副总理、经济部长菲利普勒斯勒尔,时任深圳市委大湾区办主任聂新平等双边高层领导见证下,四方合作框架协议签订,开启了职业教育国际合作从中外点对点合作走向“政、校、行、企、资”全链条合作的新模式。我校第一时间成立校方基地工作领导小组,设置湾区中德基地办公室,以推进四方合作、勇担基地建设为使命,稳步推进“两院一园”(大湾区中德技术经济学院、大湾区中德产教融合协同创新研究院、中德欧产业示范园)的筹办与运营。
我校向教育部国际交流合作司方军副司长
汇报湾区中德基地建设思路
两院之一的大湾区中德技术经济学院将建设国际交流合作平台,创新职业教育体制机制,以企校双元合作办学促进产教深度融合。大湾区中德产教融合协同创新研究院则通过产教融合能力体系、产业核心共性技术、高层次人才三大方面与中德两国企业、科研机构、行业联盟展开合作。中德(欧)产业示范园已于去年12月3日开园,首期项目—TFS中德国际科技孵化园正式入驻并启动。其与德国乌尔姆TFU科技园互为中德两国载体,双向服务各自企业在对方国家开展科技经济活动。
TFS中德国际科技孵化园正式入驻
中德(欧)产业示范园
以“两院一园”为载体,湾区中德基地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企业真实研发生产、社会技术和市场服务于一身,以促进宝安区实体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推动企业扩展海外市场;并导入中外联合举办的专业硕士高层次办学项目,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产教融合创新导师和高技术技能人才。奋“教育”之翅,鼓“经济”之翼,努力构建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产教融合职业教育模式,为国际化产教融合型城市打造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树立标杆。
02
纵深植根
培育德国产教融合理论的
本土化实践
揭牌仪式现场还举行了宝安区工业互联网公共实训基地(工业软件服务中心)签约。今年3月,宝安区印发了《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若干措施》,以“一号文”的形式大力推进工业互联网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工作。趁此东风,我校与宝安区职业训练中心(城市学院)、宝安区智造装备产业科技服务中心共建宝安区工业互联网公共实训基地(工业软件服务中心),大力开展工业互联网技能人才实训工作。每年计划实现培训工业互联网企业技术人才1000名、高精尖人才30名,覆盖70家以上企业。
德方专家全程参与
中德机器人学院的课程建设
如何融合职业院校教育与企业实践培训,将德国“双元制”进行本土栽培纳为己用?作为合作方之一的我校抓好中德合作办学机遇,在开办的中德机器人学院进行了先行先试。学院对标德国巴伐利亚州文教部专业和课程标准,对接AI机器人产业和工业互联网产业,开设“工业机器人技术”“工业网络技术”“嵌入式技术与应用”三个专业,并于今年新增了“无人机应用技术”招生专业,与富士康、华为、中兴、怡丰、美盈森等知名企业开展深度共同育人合作。学院首届139名毕业生就业率达97%,就业学生专业对口率超85%。此外,还有82人通过德国技术员证书考试,24人被专插本高校录取,双元职教本土发展收效明显。
中德学子参加校园招聘会
有鉴于此,我校将继续发挥职业技术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专业优势,为宝安区抢抓工业互联网发展新机遇,加快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提供人才支持和技术支持,以工业软件服务中心这个“小切口”,多元共建一个工业物联网智能产品研发打样工程中心,逐步打造驱动经济发展的创新基础设施、高质量公共服务和创新生态体系。
【德国史太白经济促进基金会】
德国史太白经济促进基金会是欧洲最大技术转移机构,拥有可授予博士学位且贯通科教融合及产教融合的柏林史太白大学,专注于培养创新能力、企业家精神和富民强国的社会责任感的科技创新企业家。凭借基金会150余年成功的技术转移经验及其打造的资金、人才、技术的全产业链、提供量身定制的技术转移解决方案,形成了具有创新质量和规模化的“以人为核心及创新能力培养的史太白技术转移模式”。
赴德实训同学参观
史太白经济促进基金会总部
图片 / 曾江东
责编 / 洪佳銮
资料来源 / 国际交流与合作学院(港澳台事务办公室)、中德机器人学院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