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消费者权益日(World Consumer Rights Day)由国际消费者联盟组织于1983年确定,它确立的目的在于扩大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宣传,使之在世界范围内得到重视,以促进各国和地区消费者组织之间的合作与交往,在国际范围内更好地保护消费者权益。
诚信·组织宗旨
WorldConsumer Rights Day
随着网购的流行,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知情权、自主选择商品和服务权等权利屡遭侵犯,生活中这样的事情屡见不鲜。
01
某大一新生李某以 350元的价格购买了一双NIKE鞋,结果不到一个礼拜那双NIKE就开胶“抗议”了。
02
2000年,来自北京的高某3次欲进入敦煌公司开办的“TheDen”酒吧消费,均被酒吧工作人员以其“面容不太好,怕影响店中生意”为由挡在门外。
03
2008年初,某大学生消费者冯某在烟台市杨柳居酒店胜利路分店就餐时,工作人员没有向消费者讲清楚可以选择收费与免费的餐具,收取了消费者餐具费12元。
以下是编编的网络诈骗防范小提示~
防范小知识
1.抓住弱点,识破诡计
揭穿不法分子的伪装,与这些不法分子接触时,要看其言行举止是否符合其在聊天中所描述的“身份”,同时要求检查其证件;观察不法分子的反常现象,在交友时注意对方的承诺是否合乎常理。
2.树立自我保护意识
不轻信其他网站或通过邮件、短信、电话发布的银行信息。
不轻信陌生人的话,尤其是对想获得他人隐私的人,要提高警惕。
不轻易委身于人,也不要和网友发生借贷关系;主要保留相关证据,一旦受骗要及时报案,避免更多的人受骗,对交往过程中的网络聊天记录、双方通话记录、涉及金钱或利益来往的有关凭证、网友的照片和有关其个人身份信息要注意保留。
3.注意个人信息安全
办理网上支付业务时,及时核对自身预留信息。
在手机上安装安全软件,以及时核对银行账单。
在收到这些短信、电话的时候,先不要急着按照提示来操作,不妨先打个电话给电信运营商、银行落实一下真假。
4.确立合理消费观
消费时不盲目扫描来历不明的二维码。
扫码前一定要确认该二维码是否出自知名正规的网站,特别是路边广告、电梯广告和不明网站上的二维码,需要下载和支付的二维码链接更要加倍小心。
注意看清楚提示信息,不能随意点击“确定”或者“同意”。
使用的二维码识别软件也要经过官方认证,从正规渠道获得,即使IOS、安卓等平台商店中也会出现一些假冒的、挂马的应用。
一定要注意甄别,不安装不清楚用途的软件,避免因为软件本身挂马而带来安全隐患。
在智能手机中安装防病毒、防木马等安全防护软件,并进行有效地配置和定期检查,一旦发现有害链接,能够及时地提醒、阻止甚至清除。
消费者维权
1
网购-七天无理由退换货
从2014年3月15日起针对网上购物,商品不符合自己需求,买家可以在签收日起七天无理由退换货。无理由退换货的前提是该商品未被拆封。
2
12315维权
在与商家沟通无果的情况下,可以拨打12315电话,通过法律途径进行维权。此途径为最直接,最有效的寻找法律维权的方法。能给予不法商家最有效的惩罚。
3
媒体曝光维权
针对有背景、有影响力的违法商家,各种协商途径,各种维权受阻,可以通过各种媒体(电视台、网站、微博等)曝光其违法行为,通过舆论的压力和高层政府官员的重视来深度维权。
相信看完上述内容,对于如何防范消费骗局以及如何维权的知识一定有所了解!
谨记不会出现“天上不会掉馅饼”的“好事”!对于欺骗消费者的行为,我们一定要坚决的说 No!作为消费者,切实维护好自身的合法权益。
内容:来源于网络
编辑:陈冰柠、陈晓敏、邓晓萍、曾宇、卢悦婷、陈颖欣
初审:李星愉
终审:卢广巨、孙玮、宋骋丹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