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半年到一年时间,做一件终身难忘的事”成为不少高校学子热血的青春承诺。我们身边有这么一群青年,他们心怀理想,奔赴山海,站上讲台,接力援藏,给高原上的孩子插上知识的翅膀,燃点梦想的光亮。
自2017年6月,“广东省教育厅与西藏林芝市共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基地”项目正式启动实施以来,14所省内高校共派出951名支教大学生到林芝实习支教,其中有76名大学生已扎根当地,以实际行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到基层和人民中去建功立业,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校地共建项目实施以来,既充分发挥了我省高校的特色力量,缓解林芝师资紧缺的难题,又培育了我省高校学子服务边疆、扎根基层的家国情怀。参与项目的大学生在支教、文化传播等实践活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锤炼高尚品德、矢志实学实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的践行者、宣传者、传播者,让青春年华在为国家、为人民的奉献中焕发出绚丽光彩。
近日,不少高校新一批援藏支教的同学们陆续出发。他们接过上一批队员的“接力棒”,一场支教接力又将谱写新的故事。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
华南师范大学
2018年起,华南师范大学援藏支教队首次赴西藏林芝地区多所中小学开展支教。5年来,共有6批共89名志愿者赴藏,每批队员在藏工作4至6个月,丰富了当地中学校园文化生活及科技实践活动,有效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及汉藏民族团结。
8月20日,华南师范大学举行了第七批援藏支教大学生出征仪式。
“我志愿成为一名光荣的志愿者!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未来的四个月中,他们将传承教育援藏的火种,在雪域高原上续写华师人的故事。
第七批林芝支教志愿者由来自15个学院的17名志愿者组成,在假期,队员们也不曾懈怠。他们充分利用假期时间积极开展和参加线上培训,以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政治站位、提升师范技能,为书写林芝支教新篇章进行充分准备。
韩山师范学院
8月11日,韩山师范学院党委常委、副校长郑耿忠带领韩山师范学院2021年援藏支教团队平安抵达米林,与米林县开展“校地共建”工作。
8月14日,韩山师范学院支教大学生开始赴米林县扎绕小学、丹娘小学、派镇小学、卧龙小学等乡村学校开展为期半年的实习支教工作。
支教实习活动融教育对口支援边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实习实践于一体,是人才培养和实践育人的新载体。至今,韩师先后选派了二批共32名优秀学生赴米林县开展为期半年的支教实习活动,为教育援藏注入了青春活力,既精准补充了当地学校短缺学科师资,又提升了高校服务社会、支援边疆的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充分的、全方位的锻炼,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
2021年4月,粤林“校地共建”座谈会在林芝召开,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应邀参加并签订合作协议。经过前期调研准备,广东第二师范学院通过面试、体测等层层筛选,最终确定8名优秀大学生组成第一支赴林芝支教团队。
8月6日,广东第二师范学院首批援藏支教队顺利抵达林芝,正式开始林芝支教生活。
8月21日,在林芝二高支教实习的队员参与了林芝二高举行的庆祝西藏和平解放七十周年活动,身穿民族服装,共跳民族锅庄舞。一个个圆圈,是师生的“同心圆”,是粤藏的“同心圆”,更是民族的“同心圆”。
广州大学
2021年8月16日,林芝波密迎来了广州大学第八批援藏支教实习大队。据悉,按照广东省教育厅的部署安排,广州大学与波密县政府签订“校地共建”项目,五年支教协议已进行至第五年选派第八批,已有47名指导老师、94名优秀大学生参与活动,覆盖了包括汉语言文学、英语、数学等11个师范专业。
8月17日,林芝市波密县教育局组织开展广州大学第八批赴西藏波密县教育实习支教团欢迎仪式。
参与本次支教的第八批支教队员共有13名同学,分别来自汉语言文学、历史学、生物科学、地理科学、英语、美术学、音乐学、思想政治教育等8个专业。
支教第一周,支教队员们已在小学开展了科学、道德与法治、音乐、美术等科目的教学,同时每位队员都担任了副班主任一职。在中学,支教队员们开展了语文、数学、历史等科目的教学,每位队员都担任了副班主任一职,并且在本周开展了第二课堂兴趣班招生活动。
在接下来的四个多月里,支教队员们会充分利用专业知识与技能,为波密县的教育事业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日前,佛山科学技术学院选派第二批援藏大学生支教队共6人,赴墨脱开展教育对口帮扶工作。
对初次前往墨脱支教的同学而言,现实中的进墨脱之路比想象中还要困难。初入林芝,有队员因身体问题暂留市区;在扎墨公路上,汽车发生故障;海拔升高,有队员身体出现高反……面对不断出现的各种状况,支教团相互扶持,互相鼓励。最终在墨脱县教育局的全力帮助下,顺利抵达墨脱各学校。
半年的支教工作和生活即将开始,佛科院支教大学生们将延续佛山科学技术学院首批援藏支教队敢于开拓,不怕吃苦的精神,全力完成墨脱县教育局的工作安排,续写佛墨支教故事,在新的起点上继续奋斗。
韶关学院
日前,韶关学院举行第十三批大学生援藏支教志愿者服务队出征仪式,为即将奔赴西藏林芝开展支教的志愿者送行。
六年来,韶关学院选派了13批共451名大学生志愿者赴西藏林芝支教,占了林芝市大学生支教人数的40%以上,支教服务覆盖巴宜区的8所小学和7所幼儿园,服务小学和幼儿园学生超过1万多人次,志愿服务时长超过45.1万小时,学校有30多名毕业生在大学毕业后,选择到西藏工作,扎根藏区。
六年来,援藏支教已经在学校形成了一股服务西藏的强大感召力量,学校与西藏林芝建立了有效的校地交流交往交融机制,助推了林芝市巴宜区教育发展,教育援藏工作取得良好的成效。
“我们志愿者团队在每个服务的学校开展‘第二课堂’实践,利用课余时间为同学们开展兴趣爱好培训,让体育美育浸润着更多的西藏孩子们健康成长。”今年4月20日,在西藏林芝召开的粤藏校地共建工作交流会上,韶关学院学生佘慧琳作为广东省援藏志愿者代表发言时说到。
学校注重援藏支教与校园文化品牌有机结合,每年制订志愿者培训工作方案,从校、院两级全面深入开展培训,组织开展思想政治理论、民族政策、教育学、心理学、西藏地理人文、专业技能理论与实践、团辅示范课和第二课堂社团活动示范课等专题培训,提升志愿者能力水平,把学校的校园文化品牌活动,大学生多维素质能力教育培养工程纳入到志愿者培训,志愿者在服务地开展“第二课堂”多维素质能力实践育人活动,开设了涵盖篮球、足球、健美操、武术、模特、国旗护卫队、合唱、主持、剪纸、美术等等十多个兴趣班的“第二课堂”教育教学,举办了演讲、朗诵、走秀、手抄报、绘画、书法等等文体竞赛,组织学生参加当地文体艺术节、体育运动会以及各类文艺汇演活动。
通过志愿者们的不懈努力,各支教服务学校的“第二课堂”实践育人体系渐露雏形,各支教服务学校的学生在各类文体活动中展示成果,获得了受援地学生、家长以及上级部门的一致好评。
惠州学院
8月15日,惠州学院第八批援藏支教志愿者们搭乘班机,从南海之滨广东飞往雪域高原西藏。15名来自各个学院的大学生志愿者接过这一场持续了近4年的林芝朗县支教接力赛的第八棒,在教育援藏赛道上,将续写动人的故事。
8月14日下午,惠州学院举行了第八批援藏支教志愿者启程仪式。
启程仪式上,志愿者们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西藏考察调研视频《情满雪域高原》和广东省教育厅制作的教育援藏纪实片,进一步加深了对西藏和教育援藏工作的认识。
对于西藏的壮丽和神秘,志愿者们充满向往和好奇,然而激励他们“毫不犹豫地报名参选”的缘由,更多的是责任和“被需要”。“西藏需要更多的人去建设,我想成为其中一员。”来自2018级音乐学院的志愿者廖家瑶希望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能散播在最被需要的地方,让个人价值在社会价值中得以实现。
潘登来自旭日广东服装学院,是惠州学院第八批援藏支教队的队长,两年的军旅生涯让他把“为人民服务”的号召根植于心。潘登在启程仪式上的发言中表示,参加援藏支教是他的一项人生规划。他将珍惜这次宝贵的历练机会,认真履行援藏职责,带领支教队员们圆满完成任务,为藏区的教育事业贡献青春力量。
在指导老师史楠的带领下,全体援藏支教志愿者举起右手庄严宣誓,承诺不负使命,圆满完成援藏支教任务。
在此之前,惠州学院与西藏朗县展开校地共建合作的4年间,共有105名学子参与了援藏支教。
东莞理工学院
2020年8月,学校与西藏林芝市巴宜区开展校地共建工作,组建援藏(林芝)支教志愿服务队,定期组织志愿者奔赴林芝巴宜区开展乡村支教、文化帮扶等志愿服务,为巴宜区教育事业贡献出莞工力量。
8月16日,第三批支教队员们在老师们的带领下奔赴西藏林芝,踏上了援藏支教之旅。
抵达目的地后稍作休息,他们便参加了林芝当地举行的大学生支教服务队欢迎会。一同赴会的志愿者们都怀着一腔热血,心系林芝教育,期望在这里挥洒青春汗水,提升自我价值。
身披哈达,肩上便多了份责任与担当。这场接力,要让青春之花,再次在雪域高原上绽放。他们,以青春之名,赴西部之约……
衷心祝愿同学们的支教工作顺利进行!
来源 | 各高校官微
(上下滑动查看)
暑假防止孩子沉迷游戏,家长可以试试这样做
广东公布新一轮“冲补强”名单,47所高校上榜
开学前,广东各地如何做好校园防疫?一起来看!
这两位来自珠海的教师,被人民日报点名祝福!
欢迎各地各校与我们分享好政策、好经验、好成绩,欢迎读者朋友与我们交流新鲜事,传递正能量,我们在投稿邮箱gdjywx@gdedu.gov.cn约定您!
转一转
赞一赞
看一看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