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45个国际博物馆日,今年的主题是“博物馆的未来:恢复与重塑”。
在南科大,有这样一个秘密角落,它收集着时间留下的碎片,从中提取历史文化的信息,努力重塑遥远的文明原貌,让文物“活”起来。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南科大人文社科学院C栋110,探寻这个历史遗存与现代科技交融的秘密基地和它正在进行的『陶说』展览。
共建共享考古陶瓷标本数据库
社科中心从2019年开始开展共建共享考古陶瓷标本数据库建设工作,意在将陶瓷片标本作为一种文化资源进行保存,通过全面、系统、科学、有计划、有目的地收集和整理,建立区域性乃至全国性的陶瓷标本数据库,并基于陶片数据库开展多学科研究、展示与利用。
共建共享伙伴
自2019年5月启动共建共享考古陶瓷标本数据库项目以来,已接收到来自全国20余省市及10个国家的陶瓷片标本约3万余片,按省别、国别来统计,双居国内第一。
What陶瓷器
陶瓷器是人类文明发展历程的重要见证物,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是考古学和物质文明研究的重要标本。尽管已有不少大学和科研机构开设陶瓷研究室,但大都较为零散,缺乏整体性,构建区域乃至全国性的考古陶瓷标本数据库能够有力弥补这一研究领域的空白。
可拼接修复的新石器时代灰陶缸残片
When 陶瓷片年代
目前,标本数据库所收标本时代从新石器时代早期延续至晚清民国,包括甘青地区和中原新石器时代彩陶片,商代南方地区的原始瓷和硬陶片,湖南地区宋元时期的青瓷片,福建建阳宋代建盏残片,隋唐洛阳城建筑瓦件,陕西耀州窑瓷器残片,西沙群岛出水瓷片,以及少量完整器物、骨木有机质标本等。
除国内标本外,实验室还征集到印度、孟加拉、约旦等外国古代遗址陶片数十片,包含有丰富的地理、历史和文化信息。
数据库展厅按照地区陈列
How现代科技中的考古研究
近日,南科大社会科学中心“考古陶瓷标本数据库”指导学生项目“三维扫描、打印与建模技术在考古陶瓷片标本数字拼合与修复中的应用”入围第十六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
陶器残片三维扫描与数字拼合模型样例
本项目依托南方科技大学文化遗产实验室“考古陶瓷标本数据库”,在对大量考古陶瓷碎片标本进行整理、分类及实物拼合的基础上,通过三维扫描提取文物标本的基础数据,再利用ICP 算法、机器学习等手段,实现对考古陶瓷片标本的数字化拼合与修复,并结合3D打印技术,将修复成果用于研究、展示与教育。项目团队6名成员刘梦茹、蓝晨溪、刘泽洋、黎诗龙、童一杰、方昊天均为南科大在读本科生,来自不同的年级和专业方向。
『陶说』看展导航
期待你走进这个展览,从展品中感受到人类历史文明的力量,享受文物与科技的碰撞。
展厅分为四个部分:陶文、陶冶、陶怡、陶醉。现场将有同学为你讲解不同时期陶瓷片的特点和故事。
5月22日(周六),更有南方科技大学社会科学中心媒体实验室与文化遗产实验室开放日在这里进行,欢迎全校师生一起畅游文物的奇妙世界。
--- 南方科技大学 ---
新媒体中心
来源:社会科学中心
动图:视频中心
值班编辑:杨奂彦
责任编辑:朱增光
欢迎投稿、建议:
weixin@sustech.edu.cn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