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庚子新春,美好的数字却带来艰难的开端,新冠肺炎的爆发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疫情牵动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珠宝学院全体师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配合学校工作,遵循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指导思想,指导学生在家进行自主学习。
作为大学生,我们的专业可以为抗“疫”做什么?这一问题登榜微博热搜,引起热议。我校珠宝学院师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在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珠宝学院冯敏院长的大力支持下,珠宝学院师生用10天时间创作了1413幅抗疫首饰作品!广东省时尚首饰及配饰协会负责企业选择部分优秀作品制作出来赠送给广东驰援武汉的医护人员,其学术成果具有时代特征和深刻的社会意义。
珠宝学院院长冯敏教授积极与广东省时尚首饰及配饰协会取得联系,发挥校企合作单位平台优势,结合目前抗击疫情中涌现的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用首饰设计语言诠释中国的抗疫力量。所有原创设计作品都得到协会区块链专委会的相关区块链版权注册登记。
法国思想家罗曼罗兰说过:“艺术的伟大意义,基本上在于它能显示人的真正情感、内心生活的奥秘和热情的世界。”珠宝学子纵然不能奋战在抗疫前线,但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我们手中的画笔不停,创作不止,以此来记录着共克时艰的中国人民、表达着对抗疫先锋们的崇高敬意,歌颂着发生在身边的每一个感人事迹,用珠宝设计的艺术鼓舞着彼此。让我们坚定信念,不负韶华,待春暖花开,拥抱蓝天白云。
珠宝学院设立于2008年,是广东地区唯一培养珠宝本科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学院。学院围绕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提出的“依托华工、错位发展,高起点建设、高质量办学、凝炼特色、创建品牌”的办学指导思想和“本科应用人才培养的典范、独立学院规范办学的典范、产学研结合办学的典范、应用型人才教育教学创新的典范”的办学目标,确定珠宝学院旨在培养“以就业为导向、提高专业技能”的高质量应用型珠宝类、服装与服饰品类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
学院目前设有产品设计、宝石及材料工艺学、服装与服饰设计三大专业。学院在校学生1400余人,毕业生就业率达99.5%。
部分作品展
作品名称:《雷神》
作者:胡慧玲指导老师:解思伟
设计说明:作品构思源于武汉搭建的雷神山医院,根据雷神山医院的名字展开分析,在阴阳五行中,雷神既包括电之力,又有火之力,加上雷神也是惩罚罪恶之神,所以取名为雷神山,而作品则根据雷神的形象以及利用雷神的道具(雷神之锤)来进行组合与设计,设计中雷神戴着N95的口罩,有提示人们在抗击疫情的同时要做好自身防护之意,作品的雷神眼神坚定,表达了战胜新型冠状病毒的信心。
作品名称:《火神》
作者:胡慧玲
指导老师:解思伟
作品名称:《请战书》
作者:胡慧玲
指导老师:解思伟
设计说明:灵感来源:每一位申请到前线去的人,都要有一份“请战书”,最后都会印上他们的手指印,素材取决于手指印。作品说明:白衣天使在物资紧缺的情况下,为了节约资源8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和死神抢人。请战书上一个个红手印和签名、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白衣战士你们一定会胜利,也一定要平安!创作理念:防控疫情,从你我做起!少出门、戴口罩、 勤洗手;保护自己、保护家人、保护他人。
作品名称:《科学用药》
作者:胡慧玲
指导老师:解思伟
设计说明:灵感来源: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网上说的双黄连以及板蓝根还有-些中药作为灵感来源。作品说明:当前,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期,一些不准确的信息和谣言时有出现,网上有人说板蓝根和双黄连对此次疫情有作用被一抢而空,于是紧接着许多人跳出来说中药也可以防控本次疫情,这些对社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其实做好个人防控是最重要的,不能依靠一些没有作用的药物。倡导大家科学用药设计。
作品名称:《逆行者》
作者:胡慧玲
指导老师:解思伟
设计说明:灵感来源:那些出战前线的战士,为广大人民挡在困难面前的勇士。创作理念:他们既是军人也是医生他们既是父母也是子女。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们不能只宅在家中而不作为,我们一定要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为国家和社会尽自己的一份力。国有战,召必回,战必胜!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同舟共济。
作品名称:《乡之味》
作者:许淇钰
指导教师:戴玲
设计说明:武汉最有名的小吃便是热干面和面窝,武汉人的早餐都由一碗热腾腾的热干面与面窝开始。而在热干面中一般都会佐以豆角和萝卜干,搭配筋道的面条让人回味无穷。设计师借此设计祈祷按下暂停键的武汉能够快点恢复往日的车水马龙,弥漫浓浓的人间烟火气息。
作品名称:《喜燕春归》
作者:吴奇霖
指导教师:郝琦
设计说明: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仿佛对武汉这座城市施了黑暗魔法,一切都在突然之间被按了暂停键。希望美好的春天能快点到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春燕归,万物醒。
作品名称:《争分夺秒》
作者:黄国印
指导老师:金瑛
作品说明:作品灵感来源于时间和沙漏。沙漏记录着时间一分一秒的流逝,在疫情面前,医生和患者都在和时间赛跑,每一分每一秒都在上演着浴火重生和生离死别。医护人员一路逆行,践行初心使命,是他们为患者带来温暖和生的希望,是他们用点滴汗水换来最珍贵的生命。没有人生来就是英雄,但总有人用平凡的付出成就伟大。
作品名称:《口罩 隔离》
作者:陈钦宏
指导教师:连晓萌
设计说明:口罩在疫情中起到隔离空气大大小小的病毒,还作品才用了口罩的元素进行几何变形,外围用八爪镶的钻石进行重复排列表示病毒,在这单调的排列中添加了几个写实的病毒进行点缀烘托!材料,18k黄金,编织,小钻。
作品名称:《支援》
作者:薛雅丹
指导教师:梁文思
设计说明:用了沙漏的元素,表达支援的时间必须争分夺秒,并且沙子汇聚的形态就像大家从各地赶来支援。将颈环里的宝石比作各界人士的力量,尽自己所能支援武汉。大家从四面八方赶来支援的身姿,就仿佛是流进武汉人民心中的一股暖流。所以宝石们的汇聚点便是湖北省的样子,并用花丝这种优美的工艺来表达暖流。
作品名称:《卫》
作者:刘诗兰指导老师:荆桦
设计说明:自新冠肺炎的发生以来,国家的支持,一线医护人员的守护,口罩的防御,这次抗疫之战终会迎来春天。作品以口罩、樱花、白色丝绸为元素。口罩代表着对新冠肺炎的防御,樱花的盛开代表着武汉终会百花齐放,生机勃勃,白色丝绸代表着一线医护人员的防护服,给病人们带来无穷的力量。“春暖花开,病痛不再”。
作者姓名:黄丽娜
指导教师:聂可实
设计说明:作品以武汉大桥为设计原形,武汉大桥横跨长江是武汉重要的交通枢纽,以武汉长江大桥为设计原形是想表达武汉与祖国各地都存在着精神桥梁,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共同抗疫共渡难关。
作品名称:《待到春暖花开时》
作者:杨咏诗
指导教师:区廷柱
设计说明:以“待到春暖花开时,与你再相见。”这句话为思路,设计的这套首饰主要运用了樱花、藤蔓、的元素以圆的形态呈现。樱花是武大的特色,藤蔓的缠绕还有以圆的形态表达着大家的齐心合力,互帮互助,共同抗疫的精神。
作品名称:《武汉》
作者:陈昊
指导教师:孙醉
设计说明:主要运用了武汉的著名建筑:武汉长江二桥,外面的蝙蝠表示这次的疫情,武汉长江二桥刺穿蝙蝠,代表了武汉将慢慢的战胜疫情,慢慢走向光明,重返健康,前途一片光明,后面的道路一切顺利。
作品名称:《势》
作者:邱锦豪
指导教师:李园
设计说明:作品为胸针吊坠两用款,将五种手势剪影结合不同宝石材料进行设计创作,通过作品传达告诫、信念、乐观、希望、坚持等积极正面的首饰设计语言。在党的领导下现在疫情走势逐渐乐观,但仍然没有完全结束,还请勿放松警惕。
作品名称:《清》
作者:方焕龙
指导教师:王辉
设计说明:元素来源于生活,这次“抗疫”我们最需要的就是勤洗手保持干净,作者选用了水作为设计元素,想表述的是希望大家可以通过水带走病毒,而作品中的三颗绿宝石代表的就是本次疫情的病毒,希望借此能表达病毒并不可怕,只要我们共同努力就可以冲走病毒。耳环作为统一元素的套件,至于不加绿宝石,是为了保持首饰的纯洁,希望表达病毒已经被冲洗干净。
作品名称:《锦玉江城》
作者:程煜
指导教师:文海
设计说明:“锦”谐音颈,项链。“玉”谐音愈,治愈。“江城”则是武汉的别称。这件作品的灵感来源于医院的标志而想出来蛇杖这个元素,整件作品采用银饰展现出灰色调的阴郁风格,蛇杖作为医学的标志象征神奇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与旁边的武汉地图紧密相连,表达了国家和每一个人希望武汉的疫情能得到治疗,也致敬迎难而上的白衣天使。麦穗这个元素寄托了我们每一个人最大的祝愿:平安。希望疫情早日过去,同舟共济武汉加油。
作品名称:《口罩》
作者:陈雪晴
指导教师:翁振伟
设计说明:口罩是抗疫的必需品,项链采用了与N95口罩相似的三角外形,蓝宝石代表着希望的颜色,钻石是口罩的颜色——白色,抗疫的医护正是戴着这些口罩,治愈病人,给我们带来希望,口罩大小不一,不大一样,也代表着这些是来自四方捐赠的口罩,医护和国家人民的共同努力,携手抗疫。
作品名称:《同在》
作者:郭炜文
指导教师:翁振伟
设计说明:在“抗疫”面前,我们广东人们与武汉心系一体,我们为武汉抗疫的白衣天使送去了一碗碗热腾腾的煲仔饭。希望武汉早日重现车水马龙的景象,等到春暖花开,疫情结束,我们一起去看看春暖花开”。武汉加油。
作品名称:《最美的你们》
作者:梁嘉豪
指导教师:徐瑶
设计说明:你可曾想过,当我们在家,享受春节的欢乐,还有一群人为我们奋斗在一线,当我们团圆,还有一群人为我们奋斗在岗位上;当我们惶恐,还有一群人在为我们争分夺秒。感谢有你们——向白衣天使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
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
在疫情面前
我们华广学子用实际行动
来记录下这次抗疫的感人事迹
图文来源:华广珠宝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