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让你们参加武汉抗疫,你们敢吗?”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敢是肯定敢的,既然选择了医学道路就是时刻等待召唤的!”
3月31日,广州医科大学的网络教学课堂,师生们正在热烈地研讨。
这次为广医学子授课的教师比较特殊。她是广医一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陈爱兰,该院第二批援汉医疗队队长、广东首批援鄂医疗队医疗组组长。3月22日,完成驰援任务的陈爱兰与队友们返回广州,此外,同日抵粤的还有广医附属脑科医院医疗队。正在驻地休整的他们一刻也没有闲着,而是为广医的同学们精心准备了鲜活而充实的一线抗疫课程,把宝贵的经验和切身的体会带给未来的医学栋梁。
正在休整的陈爱兰为广医学子讲述新冠肺炎特点和武汉一线抗疫故事
“努力发出广医的声音”
在线上课堂里,陈爱兰不仅讲述了新冠肺炎的特点与防治策略,更是分享了来自武汉战场最前线的感悟。她介绍,1月24日除夕夜,按照上级部署,她与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谢佳星、主治医师张建恒,急诊科主管护师彭红,内分泌科护师李颖贤,在3小时内迅速集结,逆向而行出征武汉,来到汉口医院支援新冠肺炎患者救治工作。
除夕出征的医疗队是广东派出的首批最精锐的医疗力量。他们接管了条件最为艰苦、重症患者最多的汉口医院病区,是全国最先到达武汉开展救治工作的医疗队之一。
“参战,心里担忧过吗?”在出发之前,陈爱兰表示,她和其他队员已经了解到新冠肺炎存在人传人以及当地有医务人员感染的情况。“但是,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作为医务人员,我们是义无反顾和责无旁贷的,驰援武汉的决定,源自于我们坚定的决心。不是完全没有忧虑,而是在病毒的面前,我们选择了勇敢。”
陈爱兰为患者整理吸氧面罩
驰援武汉汉口医院的广医团队在病房里连续奋战55天,医务人员救治患者意味着与病毒近距离接触,做好防护是重中之重的工作,陈爱兰说:“来到武汉前线,我们的审美观都改变了——面容变成怎么样都可以先不管,我们更关注的是‘严防死守’的密闭防护。”
陈爱兰讲述了新冠肺炎的发病特点、防控措施、分级诊疗措施、诊断和治疗方法等。她表示,由于没有特效药,团队主要采取对症支持治疗的方法,在保护患者生命的情况下,促进患者自我康复。“改善氧疗是当时降低死亡率的重要措施”,她参与的专家组制定了《汉口医院氧疗指引》,由于医院中心供氧不足和工人紧缺,谢佳星、张建恒等医生,乃至是李颖贤等女护士也加入搬运硕大而沉重的氧气罐,为的就是让患者吸到足够的氧气,维护他们的生命。在大后方的广医一院广州呼研院团队也通过有关基金会捐赠了156台制氧机给汉口医院,支持该院的氧疗策略。
李颖贤与同事搬运沉重的氧气罐
“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事情,把平凡的工作做细致也是非常重要的。”陈爱兰说,“我们的团队兢兢业业、脚踏实地,做好对症治疗以及每一名患者的个体化综合治疗,最终的救治效果说明我们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课堂上,陈爱兰也介绍了钟南山院士团队在抗击疫情中的贡献,并勉励同学们向钟院士学习,她还跟同学们就康复病人管理、个人防护措施等话题进行线上交流。
聆听了武汉一线抗疫“逆行者”的课堂,广医学子感触良多。不少同学分享道:
“
“老师们用自己的行动给我们上了一节关于责任与担当的课。向老师们致敬,向老师们学习!”
“老师们以实际行动为我们树立了优秀医务人员的典范。作为学生,我们要做到扎扎实实学习,为救死扶伤贡献力量,为广医争光!”
“广医的多家附属医院是定点收治医院,救治了很多重症、危重症病人;我们的老师也‘逆行’到武汉、荆州以及国外进行支援。我们为自己是广医人而感到自豪,更要为学以致用、担当医者责任而付出努力!”
”这一节课也给陈爱兰带来了“意外惊喜”,她表示,同学们在课前已经发出超过200条的留言信息,他们对新冠肺炎保持高度关注,也表达了自己愿意参战的勇气和对老师们的敬意与支持。
“
同学们时刻关注我们的抗疫工作,深刻体会到自己作为广医人的骄傲与责任,这说明你们长大了,棒棒哒!希望你们和我这个大师姐一样,无论走到哪里都会自豪地说‘我是广医人’。也许我们并未拥有最大最全的医院,但我们可以努力地发出来自广医的强音。
”心灵卫士传递战“疫”正能量
日前,精神卫生学院师生相约云端,线上开展抗疫思政课堂。附属脑科医院副院长、该院驰援湖北医疗队队长何红波教授以题为《为您讲述抗疫一线的故事》进行直播讲座,精神卫生学院全体学生及其他学院的同学们等超过260人通过云直播平台在线听课。
附属脑科医院副院长、该院驰援湖北医疗队队长何红波
为广医学子线上授课
2月24日,附属脑科医院迅速组建由15名医生构成的医疗队驰援湖北,为新冠肺炎患者提供心理援助服务。副院长何红波带领着5名队员和其他医院小组联合支援武汉协和医院肿瘤中心。他介绍,此次心理援助的对象,主要是新冠肺炎患者、患者家属和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在躯体疾病的基础下,新冠肺炎患者出现的心理问题普遍体现为广泛性焦虑和失眠,而家属及一线医护人员最主要的心理问题则体现在感控压力下的失眠和创伤后应激。结合当年SARS疫情的应对经验,何红波强调心理治疗工作在疫情结束后的重要性。他也介绍了如何与来访者进行基于新冠肺炎科学认知下“共情”心理治疗的有关情况。
附属脑科医院医务人员为武汉在院治疗的患者与医护
提供心理援助服务
何红波赠予学生三点寄望:对大自然要有敬畏之情;必须尊重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充分学习相关的知识,为成为一名合格的精神心理科医生而打好基础;精神心理科医生危机干预的工作核心是理解来访者需求、与来访者共情及提供支持。
把战“疫”经验融入教学实践
除了在临床一线救治新冠肺炎患者,广州医科大学团队也积极开展线上教学,把防控疫情的工作经验融入到教育实践中。
钟南山院士团队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课程
3月,钟南山院士团队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课程。课程从3月9日持续至4月30日,由参与抗疫临床实战的专家钟南山院士及其团队参与授课。
钟南山院士团队及时全面梳理抗疫一线的战斗经验和常见问题,围绕公众所关心的新冠肺炎的诊治和防治措施,不同层次的防控要点,中医防治传染病的机制,做好人文关怀,新冠肺炎的启示等内容,倾注大量时间和心血打造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课程,供所有本科生线上修读,并将它无偿地提供给全部医学生和社会学习者。
在近期的线上课堂,广医教学团队根据网络教学的特点调整设计课程,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在线教学活动,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自主性。
预防医学学科专业带头人、公共卫生学院院长蒋义国教授线上授课
公共卫生学院院长蒋义国教授在讲授《环境卫生学》课程时,介绍了该学院在疫情防控中的工作。早在2月初,该学院即向广州市防控工作领导小组递交了请战书,并协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单位,全力投入疫情防控工作。课堂上,蒋义国教授强调了公卫人的社会责任和专业担当,同时结合本次疫情展望我国公共卫生体系的发展方向。“预防能治国、预防能救国、预防能强国!”蒋义国勉励同学们以更扎实的专业素养去迎接公卫发展的新时代,以更坚定的决心去投身祖国公共卫生事业。
附属第二医院承担了2015 级临床医学(留学生班)的传染病学教学任务,参与授课的6 位教师中,有5 位都奋战在发热门诊第一线。该科授课老师将新冠肺炎疫情相关知识融入教学,涂正坤主任在第一课“Introduction”的讲授中,从新冠病毒特点、临床表现、传染源、传播途径及易感人群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讲述,并介绍了普通人群如何预防新冠肺炎的知识。
文字 | 学校党委宣传部 教务处 精神卫生学院
图片 | 援鄂医疗队 教务处提供
排版 | 胡淳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