驰援手记 | 执着坚守只为攻克“最难啃的硬骨头”

广州医科大学,艺考

广州医科大学

2020-5-23 19:16:27 文/沈静宜 图/程潇洋

关注
讲述者

韦伊尔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援鄂医疗队队长、援鄂临时党支部书记

赴武汉驰援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西院区ICU

武汉已樱花盛放,气温也是越来越高,湖北大地逐渐恢复生机。

最近,各地驰援医疗队陆续有序地撤离,各地欢迎队员回家的视频一再刷屏。不过,身处收治重症的定点医院之一,作为广东医疗队一员,我们会坚守这个最危重的阵地。

胜利在望,为归家的战友高兴,

更馋家里的饭菜香了

广州医科大学

韦伊尔医生在协和西院ICU准备进舱

今天接到通知,上个月加入我们战队的内蒙古和广西队友,近期也会陆续撤离,替他们开心之余,心里难免还是有点不舍。短短的一个月,在这个特殊的战场上,大家已结下深厚的情谊。香浓味美的热干面吃多了,还有点想念鲜香爽口的云吞面,想念妈妈做的酿豆腐。与广州的同事们也阔别50多天了,同事们也一直在翘首以盼,期待经过磨炼的我们早日归来,与他们面对面分享在武汉的点点滴滴。

毫无保留分享战“疫”经验,

携手同心对抗病魔

广州医科大学

韦伊尔医生(右)与队友在协和西院ICU

在新战友加入之初,根据排班安排,我需要搭配三位新战友上班。

新冠肺炎目前没有特效药,我们所能做的,就是用尽现有一切的医疗手段和方法帮助患者撑过去。因为经历过初来乍到的迷惘,我对他们当时的心情感同身受。每次值班,我便负责起整个科室的病人的巡查和处理,同时不遗巨细地分享自己的战“疫”经验和技能:从怎么开医嘱、怎么使用对讲机与舱内沟通、怎么打抽血条码到怎么进舱、怎么观察病人病情变化,以及新冠肺炎病人需要观察的重点难点,甚至连护目镜怎么防止起雾等,悉数倾囊相助,生怕他们自己琢磨而走多了弯路。

相比起平时可能只需要管自己治疗组的病人,尽管需要多花费一倍不止的精力及时间,但也许是习惯使然,我们积极发挥“传帮带”的作用,这是在ICU这复杂的战场上的优良传统。来到这里,我们都是同一条战壕里的战友,团结协作才是战胜病魔的关键。

加班加点、抓住机会互相请教学习,大家的斗志都被激发出来了。队友们的稳步提升,整体的精细化治疗更高效、更默契,让我这个临时老师倍感欣慰,而他们乐观豁达的性格同样感染着我。

比如这位来自麻醉科的小赵医生就是大家的开心果。有天上班,他跟我炫耀他的新手机,我说“厉害啊,这个时候居然能买到新手机,我的快递下单了10天,还显示未发货呢。”

“你不知道,我之前手机不是消毒吗,结果它回酒店就罢工了……”听完他的叙述,大伙都啼笑皆非。原来他居然拿了消毒水冲洗手机,后来他试着联系客服,官方得知情况后邮寄了一个全新的手机给他。

“世上还是好人多啊!”这句话已经成为他的口头禅。这件事也让大家乐呵了好几天,在温暖的大家庭里,各位队友都第一时间分享趣事,给彼此解压也为彼此鼓劲。

不负誓言,执着坚守,

攻克“最难啃的硬骨头”

方舱清零,部分医疗队已经回撤,武汉当地的医院逐步恢复正常医疗秩序,而其中的新冠肺炎重症、危重症患者,集中向最后几家重症定点医院转移,我所在的协和西院就是其一。救治任务依然艰巨,与“死神”抢人的接力赛,每天都在上演。

某天夜班一接班就得知,1床病人陈伯(化名)血压突然下降,还没有查出原因。一进舱,我和值班医生立马来到陈伯床前,陈伯当时心率快,血压低,没有明显呼吸窘迫症状,没有上、下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征象,手上桡动脉穿刺口虽然加压包扎,但是还是能看到有些渗血。

我的大脑飞速运转,排除了一些原因。

这时,血常规结果报了危急值,血红蛋白31g/L。不妙!是失血性休克,但并没有看到明显出血灶。快!先紧急申请配血,我们争分夺秒地寻找失血原因。

穿着闷热的防护服,让紧张的神经更紧绷了,定下心神,细致检查患者体征,发现陈伯腹部较前膨隆。“行B超检查!”检查结果发现胸腔积液不多,但腹腔大量积液,且密度还不均匀“腹腔出血?!马上行腹腔诊断性穿刺!”

与此同时,在病房外的另一端,战友随时待命,把B超视频发到群里,组长随即发来语音“穿!”在B超定位下,我很快做了腹腔诊断性穿刺,抽出不凝血。这下“腹腔内出血,低血容量性休克”明确了,可是出血部位呢?这个病人没有外伤史,转进来也没有做太多有创性操作,怎么腹腔就出血了?

患者情况紧急,病情疑点重重。会诊专家建议进行CT检查以助明确诊断,这样手术才更有保障。但此时陈伯的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还上着ECMO,用着呼吸机……时钟指向了半夜12点,转运进行CT检查对患者和我们来说都是高难度挑战……立马联系张挪富领队和徐远达主任报告情况,讨论下一步方案。

病人仍然有些意识,我轻拍他,在他耳边说,“大伯,听到我说话吗?听到眨一下眼睛,动一下?”他奋力睁开眼睛,点了下头,眨了几下眼睛。

“大伯,再坚持一下,很快就会好点的!”我轻轻安慰他。他睁开眼睛看着我,再次点了点头。

“加油!”医护人员轮番鼓励着他,整夜守在他床旁,竭尽全力维持患者正常生命体征,将接力棒交给下一班队友,而这个惊险片段只是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的一个缩影。面对战场上心跳骤停、气胸、多重耐药感染、多器官衰竭等各种艰难险阻,战友们团结拼搏、无畏无惧,点燃一个个生的希望。截至目前,武汉协和西院ICU共收治77名患者,其中拔管20人,转出29人。

广州医科大学

春暖花已开,我们将继续践行“不破新冠终不还”的誓言,负重前行,与“死神”抢夺时间,与病毒殊死搏斗,啃下“最难啃的硬骨头”。

来源 | 附属肿瘤医院

通讯员 | 魏彤

广州医科大学

艺考相关文章

发现更多好内容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
带你看艺考艺考推送时光机
位置:艺考-广东本科院校-广州医科大学-微高校-院校号-广州医科大学-驰援手记 | 执着坚守只为攻克“最难啃的硬骨头”
咦!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它艺考内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