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故事 | 隔离病区:隔离病毒,不隔离爱

广州医科大学,艺考

广州医科大学

2020-5-23 19:15:18 文/俞梓轩 图/郝雪

关注

为了在新冠肺炎流行期间更好保障医院患者与工作人员的安全,以“外防输入,内防扩散”为原则,减少人员流动、聚集,降低交叉传播的可能性,广医二院开设了综合隔离病区。在这个特殊战场,来自全院不同科室的他们,迅速集结、凝结成一股力量,与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

面对疫情

主心骨临危不惧,迎难而上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这一陌生的“敌人”,谁也无法预判下一秒会发生什么,每一步都如履薄冰。好在隔离病区有三位“主心骨”——区长呼吸内科范嘉铨医生、感染科叶小容护长、儿感科刘放云科护长。从隔离区的组建,调整医护力量,完善和更新工作职责、工作流程和指引,调配物品安排等方方面面。在他们的带领下,整个团队密切配合,积极解决各种困难,病区工作开展得井然有序。

广州医科大学

隔离病区的医护团队来自全院不同科室,他们都是主动请缨前来支援。每次进入病区前,叶小容都会贴心地全程协助他们穿戴防护用具,耐心指导,并且反复检查是否穿戴到位。刘放云凭借多年的管理经验,迅速制定了多项工作人员管理及防护要求,严格监督院感防护落实情况,坚持做好护理质量管理。为了让护士们更好熟悉工作,多次组织抢救设备仪器相关理论及操作技能的培训。刘红利积极协助两位护长做好防护物资补给和后勤保障计划,直接指导、把控病区护理质量。

广州医科大学

每天早上,都可以在隔离病区看到范嘉铨熟悉而忙碌的身影,从接收疑似病例入院、安排新冠核酸检测、对重症病人进行专科救治、跟踪结果、反馈回专科、排除后转出病人等,事无巨细,范嘉铨必定亲力亲为。大家都说,只要看到他,心就定了。

完成发热门诊支援任务

又报名加入隔离病区前线工作

春节前一直在丰顺县人民医院帮扶的呼吸内科青年文明号号长黄华兴主治医师,在疫情发生前收到支援通知,没有多做考虑,二话不说赶回医院发热门诊值班。在出色完成发热门诊支援任务后,他又报名加入了隔离病区前线工作。黄华兴两夫妇都参与前线抗疫,但二人坚定信心,舍小家,顾大家,从年二十八开始至现在,家里的小孩就交给父母照顾,一直分开至今。

来自神经外科的刘清流副主任医师是一名60后,第一时间报名请缨来到抗疫一线,工作认真负责,毫不畏惧与患者零距离接触,常用爱心、耐心对患者嘘寒问暖。

广州医科大学

面对逆境

“暖心大姐姐”积极面对

黄若珠是来自神经外科的暖心大姐姐,疫情一开始,她就主动请缨,把年幼的孩子送回老家后,加入到隔离病区工作。她性情爽朗,乐观向上,脸上总是洋溢着笑意,总是争着抢着去干最重、最累的工作,主动承担管理病情最重的病人,热心帮助低年资的小伙伴,她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这个让我来!我熟悉!”

广州医科大学

面对患者

百炼钢也能化作绕指柔

在隔离区,收得最多的是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大部分患者表达不清、言行异常、无法顺利沟通和交流,要让他们有很高的依从性去配合护理工作,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病区的护士姐妹们变着法子,和患者聊聊天,耐心地去帮助和引导他们,缓解他们紧张的情绪,一起加油打气,隔离区大部分病人最终能够顺利度过排查,安全转出病区。

隔离病区里转入了一位失语失聪患者,由于不能正常沟通交流,情绪一度非常紧张,儿科护士刘萍耐心地安抚他,利用写字板和他一字一句的交流,终于使他情绪平复下来。

广州医科大学

▲安慰失语失聪患者

每次穿好防护服,每个医护人员都会互相帮助在各自防护服正反两面写上姓名、时间、加油、必胜等内容,这不仅是为了方便辨认,更希望通过这些“加油”的字样,为大家鼓劲打气,传递必胜的信心。

广州医科大学

▲为自己加油打气

面对病毒

95后褪去稚嫩 坚守岗位

新冠肺炎的确诊,目前主要的手段是对咽拭子标本进行检测。虽然这是一个简单的护理操作,却是护士们面对的一个风险最大的操作。曾归、李惠、陈文怡、黄雅姬这几位感染科的护士,承担了全院所有住院发热病人的咽拭子新冠筛查工作,目前为止,她们己经完成超过千例的核酸检测标本取样。

咽拭子采集的时候,她们要上戴护目镜、医用外科口罩、N95的口罩,以及全防护面屏,层层的包围,采集不到一个小时,她们全身都被汗水湿透了,护目镜上也蒙上了一层水珠,为采集又增加了难度。面对病毒,这群可爱的95后,却表现出超龄的淡定和成熟,没有丝毫的退缩和抱怨,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我们长大了,换我们来保护大家了!”

广州医科大学

▲为发热病人进行咽拭子采集

面对疫情

众人并肩齐心抗疫

隔离区收治的是全院疑似病人,包括神经内科、神经外科、重症呼吸科等不同科室的重症病人,采取单间隔离,严格执行隔离制度,病区不允许家属陪同,也没有护工,对于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一切基础和生活护理都由护士负责,例如吸痰、插胃管、导尿、膀胱冲洗、腹膜透析以及床上擦浴、喂餐、二便清理等,穿上防护服后干这些活,常常都是汗流浃背,连呼吸也会变得急促。

因为防护物资紧缺,很多医护人员连续8小时以上都在隔离病区里,滴水未进,也无法上厕所,只为省下一套防护用品。心血管内科护士袁丽莹每每下班脱下防护服后,头发湿得贴着头皮,里面的工衣湿漉漉,手皮皱皱的,脸上的压痕清晰可见,尽管提前在脸上贴着防压敷料,还是避免不了皮肤受损。但她从未想过退下,“在这样一支有爱的团队里,我们都不是孤身一人,我们绝对能汇聚成一股力量,圆满完成人民交付给我们的任务!待春暖花开之时,我们骄傲地卸下盔甲,相拥而笑。”

广州医科大学

▲因为雾气而蒙上水珠的护目镜

没有进入隔离病区前,大家在各自的岗位为了同一份责任默默坚守;而如今在这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他们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隔离病区不隔离爱,大家一起努力,拨云见日、春暖花开的时节一定不会太远。加油!

广州医科大学

广州医科大学

广州医科大学

广州医科大学

来源 | 附属第二医院

通讯员|许咏怡

广州医科大学

艺考相关文章

发现更多好内容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
带你看艺考艺考推送时光机
位置:艺考-广东本科院校-广州医科大学-微高校-院校号-广州医科大学-抗疫故事 | 隔离病区:隔离病毒,不隔离爱
咦!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它艺考内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