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载教育路,她这一程收获满满

关注

TEACHER

9月10日下午,初秋的阳光照射在位于1栋教学楼的220办公室,接二连三的学生或手拿自制的贺卡,或带着学习资料前来。办公桌上,学生送来的鲜花芳香满溢,旁边是笑容可掬的李琳教授与学生亲切谈话。这里就是材料与食品学院副院长李琳教授的办公室。

2000年至今,李琳在我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达21年。在第三个“十年”伊始,她获评“第十届广东省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名师”称号,并在第37个教师节暨2020-2021学年优秀工作者表彰大会上作为教师代表发言,分享自己的教学及育人心得。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师道

锐意进取“站稳”讲台

时光漫溯。2000年9月4日上午8时,从西南大学毕业不久的硕士研究生李琳作第一次正式站在讲台上,“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挣扎在教师生涯中早期的‘求生’阶段。”她如此形容那段时间的状态。

如何努力“站稳讲台”成了摆在李琳当时面前的一道难关,她认为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更高的知识广度和更好的专业素养双料加持是一名高校教师身上所需具备的品质。为此,李琳坚持潜心钻研教学、科研的同时,读博进修。2003年,李琳进入华南理工大学攻读食品科学博士,2016年,她又前往美国参与科研项目并进修食品相关课程。

两段深造进修之旅,给了李琳教学之路不一样的启发,相比美国课堂活跃的讨论气氛,国内高校课堂学生较依赖老师“你教我学”的授课方式,课堂讨论氛围不浓。但在素质教育的时代,教学目标已由原来的知识传授转变为能力打造和素养提升,因此李琳认为,“仅把知识教给学生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用专业的目光审视变化,根据产业迭代而更新教学内容,同时通过精巧的设计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学科思维。”

依据这一教学理念,李琳在课程平台上设立了“Answer Your Question”及“Answer My Question”两个板块,让学生在每节课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并向老师提出问题,“问出什么样的问题,这个问题的目标是什么?希望同学们给你什么答案,它达到没有,然后怎么引导他们逐渐地走向答案?整条线贯穿下来,老师要做好课前设计。”李琳提出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

2018级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A班的张全通说起,第一次接触李琳老师是上她所教授的《食品化学及营养学》课,“因为疫情原因是线上授课,但老师讲课很细致,拓展的内容有趣味且有深度,结合网上平台资源,引导我们加强思考。”2020年9月,该门课程被评为“广东省本科高校在线教学优秀案例一等奖”。

在材料与食品学院党总支书记陈永强看来,李琳是一位有着浓厚教育情怀的教师,“她能跳脱简单传授知识的教学层面束缚,从立德树人的角度去深入思考如何做好教育!”从李琳进入学院至今,陈永强一直与李琳共事,对于“省教育名师”的称号,他认为李琳实至名归。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师道

成为学生的“学习合作者

随着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教学水平的提升,李琳的课堂教学越来越从容自若,但与此同时,一代又一代学生走进校园,随着00后的学生开启大学生活,李琳发现70后的自己与他们活在“不一样的世界”,开始进一步深入思考为师的价值,教育的意义:“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大学的价值是什么?是教给学生一堆迟早会过时的知识?还是给他们提供一个自由伸展的空间。”

而回答这一问题,李琳认为就是要弄清楚互联网时代,教师如何在网上资源发达的洪流中抓到教育的那根草,“传统教育面对面的交流,让学生直接感受到学习的氛围,这是一个优势。再者,在学习深度上,学生容易在茫茫的信息海洋里迷失方向,而老师系统的知识点拨可以让学生找到方向。”

李琳以积极开放的心态去接纳线上教育平台,同时懂得利用资源。她主动去了解学生所浏览的B站(Bilibili)、知乎等线上学习平台,紧跟学生的变化、时代的步伐。“我最近刚学会B站如何一键三连”,李琳开心地说到。张全通也回忆起,当李琳老师分享学会了这个技能时,开心了好久,那个笑容他至今还记忆深刻。

常年与学生一起“泡”在实验室、每年平均指导4个科研竞赛项目,李琳在与学生的交往中除了收获到师生情谊还有友情,也因此,她提出了“学习合作者”这一教学角色,“实际上教育不完全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老师也不仅仅是教授,这并非单向的输出,而是双向的互动。”她认为这是一种学术上的平等。

忙碌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之余,李琳还与学生一起参与了我校创新工坊基地的课外项目《Crazy F》。这个简介为“一个专注于咖啡文化和3D打印技术的超可爱团队”会不时举办咖啡沙龙、3D打印交流、食品制作、学术交流分享会等活动。李琳表示参与这个项目十分有意义,也是她和学生加强沟通交流的重要渠道。

对学生而言,李琳老师这位“合作者”的形象,深入人心。2019级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C班的荆浩表示:私底下李琳老师是一个活泼开朗,喜欢与年轻人接轨,能接受新鲜事物的老师。2018级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B班的陈瑶绵则说:“工作中的李琳老师严谨认真,而私底下活泼开朗,爱开玩笑,“我们老师是一个很潮、很有少女心的女生。”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师道

传承和发扬恩师优秀品质

如今,作为“广东省教学名师”的李琳,坦言求学途上老师们的的教育及师恩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着深远影响。就读西南大学时,恩师吴永娴教授在学术上虽严谨,但生活上却是无微不至。硕士毕业奔赴千里从重庆来到广东任教前,吴老师帮李琳打点大小事务,临走前细心的一幕更是令其动容,“临出发前,吴老师看到我的电话本很小也旧了,她匆匆地跑到楼上去,拿了一个新的很漂亮的电话本捧在我手里,十分有纪念意义。”

而华南理工大学的博导赵谋明,在学术上严于教导,桃李满天下,他的弟子中不乏领军人物、技术骨干、博导教授,而李琳做为他的学生之一,也继承了他的很多学术习惯和教学理念。正是有了两位恩师的珠玉在前,李琳懂得了如何发扬“名师”的优秀品质。“老师对我的关系影响很大,现在工作上,比如在学生毕业设计或者做一些竞赛,我都会尽我所能去关心他们,但由于学生的数量也比较多,有时我可能做不到像我的两位老师那么细致。”李琳说。

陈瑶绵印象比较深刻的事情,是参加广东省大学生生物化学实验技能大赛,“当时是第一次参加这种比较大型的比赛,也是我第一次作为团队负责人。在实验中期时,实验一直没有达到预期的结果比较迷茫无措,最后是老师看我们状态不对及时找我们谈话,带领我们走出迷宫。”到现在,陈瑶绵还记得李琳笑着对她说的那句话:“不管是实验还是生活有什么困境都可以来找我,不要自己在错误的道路上狂奔,要及时走到正轨。”在学生心中,李琳无论在生活还是学习上,都做到了满分。

得知老师获得“广东省教学名师”荣誉,学生们欢欣鼓舞。“我会向您学习,学习您的精神。虽然我不是您最出色的学生,但您在我心中是最出色的老师。”“祝老师身体健康,桃李芬芳!”“希望老师在忙碌的日子里多多注意休息。”带着学生们的深切祝福,李琳表示将牢记育人初心,继续踏实走好今后的每一步。

+ + + +

标星官微

可以第一时间

看到我们的推送哦

文:潘展鹏 陆洁颖

图:受访者提供

编辑:李绮晴

校对:曾颖排版:胥冯微信编辑:陈鹏统筹:陈鹏 黄伟娴

初审(一审):黄纯

复审(二审):张远秀

终审(三审):谭茵华

信息来源: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学生记者团

(图文由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学生记者团编辑整理,如需转载,请与相关工作人员联系)

●●●

回复这些关键词试试

校园网|录取|投稿| 校历|饭卡|宣传片

温馨提示:在浏览“21载教育路,她这一程收获满满”的时候,遇到了一点问题, 该内容由用户上传,目前的状态为内容正在审核中。

ai审核.png

对本文进行反馈,可以加快审核进度或“点击这里”前往其他网站查看。

艺考相关文章

发现更多好内容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
带你看艺考艺考推送时光机
位置:艺考-广东本科院校-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微高校-院校号-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21载教育路,她这一程收获满满
咦!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它艺考内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