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名书记讲党课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共中央决定,今年在全党开展中共党史学习教育,激励全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新时代不断加强党的建设。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加强基层党建,落实《南方科技大学加强基层党建献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工作方案》,我校组织全校各级党组织书记开展“百名书记讲党课”活动。
今天“百名书记讲党课”第八十一至九十期在官微上线,一起聆听党组织书记讲党课,学习百年党史,汲取奋进力量,献礼建党百年!
第八十一期
《决战》回溯曙光前那场伟大的战役
系统设计与智能制造学院党支部书记 辛丽
今天我想与大家分享一本书,是中共党史和中国近现代史的权威专家金冲及先生的力作——《决战》。
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军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内战开始时,国共双方在兵力和武器方面相差悬殊。双方兵力的对比是3.4:1,且国民党军队得到美国大量的先进武器等军事援助。但在1947年10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中就提出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为何仅一年,局面就逆转了?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
《决战》这本书里提到,在战争的具体目标上,共产党以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为目标;国民党以夺取地方为主要目标。这是我党扭转局势、取得战争胜利的关键。要人,指要根据地,要民心,也指的是要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谈到:“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人民有信心,国家才有未来,国家才有力量。”有党的领导,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
第八十二期
学习延安精神
传承优良作风
机械与能源工程系第一党支部书记 黄业绪
延安——这座位于陕西北部黄土高原的古老城市,由于其在中国革命史上的神圣地位被永载中国革命史册,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留下的优良传统作风,培育形成的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
延安精神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事业在延安时期13年间的整体发展状况和党的整体精神风貌。这一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科学地分析和判断国际国内形势,准确把握各种历史机遇,及时调整战略策略和方针政策,纠正党内存在的错误认识,保证了党所领导的事业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和发展。
发扬延安精神,最根本的是要保持共产党员的本质特征,在实际工作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思想,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第八十三期
致敬扶贫英雄
汲取奋进力量
化学系第六党支部书记 郭庆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现了“迄今人类历史上最快速度的大规模减贫”。但是,截至2014年底,中国仍有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攻坚任务仍然很艰巨。
2015年至今,无数扶贫干部暂别年迈的父母、年幼的儿女、挚爱的伴侣,怀着改变贫困群众命运的壮志豪情,走进祖国各地的贫困山区。他们以铁一般的信仰、信念和担当,在平凡的岗位上践行初心使命,坚守有成、实干有成,以奋斗的节奏谱出最美的脱贫攻坚曲。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更应以这些平凡的扶贫英雄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艰苦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第八十四期
钱壮飞的故事
化学系第四党支部书记 李忠良
钱壮飞同志是我党隐蔽战线的著名红色特工,龙潭三杰之一。1926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8年9月,他进入了国民党新建的特务无线电训练组织,深受时任国民党上海无线电管理处处长徐恩曾的赏识,而徐恩曾便是日后国民党中统局局长。钱壮飞同志利用自己的计谋和缜密的观察破译了国民党高层之间通讯的机要密码本,随后破译了大量对我党极为有利的情报。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力挽狂澜成功化解了“我党史上最危险的叛徒”顾顺章叛变所带来的危机。正是由于钱壮飞及时将消息告知周恩来,周恩来迅速安排了党机关转移,使党组织避免了一场特大灾难,为保卫中共中央机关的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
凭着对革命事业的赤胆忠心,钱壮飞深入龙潭虎穴,为保卫党中央的安全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的功绩永远铭刻于史册。事实上,在我党发展壮大的历史上,有众多从事地下工作的同志。今天在此,让我们向这些英勇的幕后英雄致敬。
第八十五期
九月来信
力学与航空航天工程系第三党支部书记 杨灿辉
1928年4月底,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军余部和湘南起义的农军与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在井冈山胜利会师,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后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简称红四军。红四军在毛泽东、朱德、陈毅等人的正确领导和指挥下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一支重要的革命武装力量。
但是,随着形势的发展和革命队伍的扩大,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在红四军内滋长严重,这对于执行党的正确路线阻碍非常大。1929年8月下旬,陈毅抵达上海,向党中央汇报了红四军的工作。中央政治局专门召开会议,经过一个月的讨论,形成了由陈毅起草、周恩来审定的《中共中央给红四军前委的指示信》。中共中央于1929年9月28日发出这封指示信,也就是著名的“九月来信”。
九月来信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它对统一红四军前委领导和全军思想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为胜利召开古田会议作出了重大贡献,为红四军党和军队的建设指明了方向,也为全国红军的建设制定了一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路线。
第八十六期
《红色华润》的故事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 史江红
《红色华润》这本书忠实地记录了从1938年到1983年华润公司四十五年的历史。通过此书,可以了解到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战争年代,华润如何承担起独特使命,做出非凡的贡献。
引起我深思的是,那个年代的共产党人,他们的信仰为何如此坚定?那些生活优越的共产党人,为何甘愿吃苦、不怕牺牲?那些在华润工作的共产党员,为何坚韧不拔、勇于奉献?我想,他们的人生理想就是为了中华民族解放,为了建设新中国,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在建党100周年之际,我们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就是要从前辈榜样的事迹中,触摸共产党人的时代“脉搏”,坚持和传承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品德、优良传统和良好作风,做人民满意的好党员、好干部。
第八十七期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绿色科研”助力生态文明建设
生物系教职工第三党支部书记 胡宇慧
浙江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践行地。2002年11月20日习近平调任浙江省委书记。24日,他就带队到丽水市调研,着手谋划生态省的建设。
浙江安吉县余村,村民凭借自然资源,开办矿山、水泥厂以促进经济发展,但当地生态系统却遭到严重破坏。2003年,安吉县提出创建全国首个生态县,决定关停高污染企业,但当地经济指标因此出现了下降。2005年8月15日,习近平在余村考察调研。他当即对关停的决定给予了高度的肯定,称这是高明之举。在习近平的关心下,安吉积极发展生态经济、旅游经济,很快安吉成为全国第一个生态县,真正做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生物系教职工第三党支部,作为科研工作一线基层党支部,响应十九大号召和“两山论”,坚持把“绿色科研”和“资源共享”两个项目作为支部工作的重点来抓,推动了一系列保护科研生态的举措。
第八十八期
科教春天,万众欢腾
金融系党支部书记 严硕
1977年8月4日至8日,在中央召开的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邓小平同志果断决定正式恢复高考制度。按照邓小平同志原来的设想,1977年准备一年,1978年正式招生。但与会人员的教改热情高涨,邓小平同志当即询问教育部长刘西尧的意见,最后决定推迟半年开始招生。1977年8月8日,科学和教育座谈会结束的时候,邓小平同志再次发表讲话,明确宣布今年下决心恢复从高中毕业生直接招生,不再搞群众推荐。
1977年10月12日,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从此恢复了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的制度。1977年10月21日,中央各大媒体发布了我国恢复高考的消息,消息很快传遍了中国大地,广大青年奔走相告,万众欢腾。
1977年的冬天,全国有570万的考生,从农村、工厂、部队一路风尘赶到各地的考场,参加了当年的全国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高考的恢复改变了几代人的命运,也改变了我们国家和人民的命运,为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作为高校党员干部和科研工作者,我们应该时刻牢记1977年科教改革时定下的指导方针,大力发展我国的科研教学事业,坚定不移地投身科研工作行列,为我国的科教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八十九期
党性之美和人性之美的完美结合
——先锋模范龚全珍
地球与空间科学系学生第二党支部书记 李功威
毛泽东不仅是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还是伟大的诗人。今天我们就从毛泽东在长征期间创作的诗词中,回忆那段波澜壮阔、气势磅礴的伟大历程。
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毛泽东感慨万千,吟出了长征中最为悲壮的诗篇《忆秦娥·娄山关》。一句“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道出了他对中国革命道路的冷静思索,表明党和红军历经艰难曲折、跨过生死攸关的转折后,由此踏上新的征程。
1935年9月28日,毛泽东在通渭县城东文庙街小学召开的中国工农红军抗日先遣队全军排以上干部会议上讲话时,即兴朗诵了自翻过终年积雪的岷山后就酝酿在心中的诗篇《七律·长征》。毛泽东以真实的感受、浪漫的情怀回顾了长征的艰难历程,“三军过后尽开颜”更是道出了走向胜利的喜悦。
1936年2月,毛泽东率红军东渡黄河出征山西。东征前,他登上白雪皑皑的黄土高原,写下了气势磅礴的千古绝唱《沁园春·雪》。毛泽东用纵贯古今、气势雄伟的诗词赞美了祖国壮丽河山,感叹了历史人物,抒发了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博大胸怀。
毛泽东长征时期的诗词,气势磅礴、意境深远,是我党历史的写照、是中国革命的壮丽画卷,更是我们纪念建党100周年,学习党史最好的鲜活教材。
第九十期
激情燃烧岁月,忠诚照亮征途
---重温哈军工精神
教育基金会党支部书记 涂蓉辉
“哈军工”是1953年9月成立于哈尔滨的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简称。它是新中国建立的第一所高等军事工程学院。
1952年6月,中央军委电令陈赓从朝鲜战场回国。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彭德怀在中南海怀仁堂听取陈赓关于朝鲜战场的汇报后,毛泽东讲道:“我们现在决心解决这个技术装备落后的问题。这次调你回来,就是要你创建一所高等军事工程学院,由你来当院长。”
在一无师资,二无校舍,三无教材设备的条件下,“哈军工”的创建者们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在一年内便完成了筹建任务。1953年9月1日,陈赓院长宣布中国人民解放军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正式成立。
“哈军工”的成功不但在于为中国的国防建设培养了大批人才,还在于办院过程中形成的“哈军工精神”。“哈军工精神”概括为强军卫国的爱国热情、高度忠诚的政治品质、不畏艰难的奋斗精神、自力更生的创新精神、教学为本的治学理念和服务人民的高尚品格。
我的母校国防科技大学前身就是哈军工, 2013年11月5日,习主席视察国防科技大学时指出,“哈军工”是我国国防科技和高等教育史上的一座丰碑,“哈军工”传统值得发扬光大。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让我们在党史学习中总结历史经验
把握历史规律
汲取开拓前进的强大勇气和力量
满怀信心
迈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
交出南科人
坚守初心、勇担使命的
时代答卷
--- 南方科技大学 ---
新媒体中心
来源:组织统战部、学习书坊
排版:傅佳涛
值班编辑:杨奂彦
责任编辑:劳湘雯
欢迎投稿、建议:
weixin@sustech.edu.cn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