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国,如你所愿,承接汝志,未来可期。回首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无数仁人志士为救亡图存,进行了可歌可泣、不屈不挠的探索与奋斗。站在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朱子微言网络名师工作室开设“百年回眸”党史人物专栏,通过对重要党史人物事迹及精神的回顾,激发广大青年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信念,主动投身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去,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
共青团的开拓者 · 高君宇
★
高君宇
高君宇(1896-1925年),原名高尚德,字锡三,山西静乐人,中共早期著名的政治活动家、理论家,中共北方党团组织的主要负责人和山西党团组织的创始人。
革命思想萌芽
高君宇少年时就非常关心社会政治问题,订购了《晨报》《申报》《康梁文钞》等进步书刊研读。
《晨报》《申报》
等进步书刊
1915年,高君宇参加了反对袁世凯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的斗争,捐款翻印“二十一条”全文,广为散发,组织游行和街头演讲,声援蔡锷等人护国反袁斗争。1916年,高君宇考入了向往已久的北京大学。置身新文化运动的中心,沉浸于各种新思潮中,高君宇明确了自己的革命方向。1918年5月,他参加了反对北洋政府签订《中日共同防敌军事协定》活动,成为近代中国学生运动史上第一次公开的游行请愿活动。
左图:中日共同防敌军事协定、上图:二十一条
1919年5月4日学生爱国游行时,高君宇是组织和参加的骨干之一,和许德珩等十几个学生冲进赵家楼,痛打签订卖国条约的官员章宗祥,演出了“五四”运动壮丽的一幕。随后,他代表北大学生参加了学联的领导工作。
五
四
运
动
资
料
青年革命健将
1920年3月,高君宇参加了由李大钊指导、有19名学生秘密组成的北大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并与其他会员一起筹办了附属研究会的图书馆,命名为“亢慕尼斋”(共产主义的译音)。1920年10月,李大钊在北京建立共产主义小组,高君宇是首批成员之一,成为山西省的第一个共产党人。
旧《四书》《五经》向《新青年》的转变
“五四”时期,是中国社会启蒙的思想解放高潮,身为中年人的陈独秀创办《新青年》,唤起了一代年轻人走出旧《四书》《五经》的思想束缚,由追求科学、民主进而追求革命。此时风华正茂的高君宇,作为李大钊、陈独秀的学生,紧紧跟随着这一时代,并成为代表当时最先进思想的弄潮儿。由于国共合作形势需要,高君宇等几位革命志士筹划了太原党支部成立,开创了山西国民革命的新局面。
太原党支部成立之夜
曲坷的革命情缘
1920年,高君宇与石评梅在同乡会上相识,共同的进步追求和兴趣使二人相互吸引。高君宇家中曾有过包办的不幸婚姻,在心灵受过创伤后对石评梅有火一般的恋情。
1923年,石评梅收到高君宇的一封来信,信中装有一片红枫叶,枫叶上用毛笔写着:
石评梅虽然也爱对方,却因初恋失败抱定独身主义的宗旨而固守着“冰雪友谊”的藩篱。良久,她才提笔回到:“枯萎的花篮不能承受这鲜红的叶儿”。高君宇内心十分痛苦,但仍然以尊重的态度写道:“你的所愿,我愿赴汤蹈火以求之;你的所不愿,我愿赴汤蹈火以阻之。不能这样,我怎能说是爱你!”
高君宇给石评梅的书信
高君宇对自己的封建婚姻一直不满,认识石评梅后,更加坚定了摆脱封建婚姻束缚的信念,并于1924年解除了婚约。随后,高君宇给石评梅寄了一封长达20多页的双挂号信,向她诉说了自己解除婚姻的经过,并再次表达了自己对她忠贞不渝的爱情并在石评梅即将过22岁生日前夕,特意买了两枚象牙戒指,一枚寄给北京的石评梅作为生日留念,另一枚戴在自己手上。
短暂光辉的一生
高君宇为了革命奔波劳碌,领导工人运动,宣传党的主张,担任中央委员。他工作起来废寝忘食,为节省时间,高君宇在住处附近一家小饭铺立了个吃饭折子,吃一顿饭让老板记一笔,过段时间再结饭钱。
长期的操劳,使得高君宇的身体最终吃不消了。1924年,高君宇的身体每况愈下,在他生命最后的时光里,他仍然忘我的工作,想以此忘却肉体上的痛苦。“我是宝剑,我是火花,我愿生如闪电之耀亮,我愿死如彗星之迅忽。”——这是高君宇写在自己照片上的一首言志诗,也是他短暂而光辉的一生的真实写照。
高君宇墓碑上的石评梅手迹
1925年3月6日0时25分,29岁的高君宇离开了人世。1928年9月,年仅26岁的才女石评梅因悲伤过度,在泣血哀吟中走完短短的一生,临终前,她的手上仍然戴着那枚白色的戒指。人们把她葬在高君宇的墓旁,完成了二人“生前未能相依共处,愿死后得并葬荒丘”的遗愿。
高君宇、石评梅墓
下面,请跟随小编的脚步~
通过一段微视频,走近高君宇
来源|“朱子微言”公众号
编辑| 薛明沁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