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国,如你所愿,承接汝志,未来可期。回首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无数仁人志士为救亡图存,进行了可歌可泣、不屈不挠的探索与奋斗。站在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朱子微言网络名师工作室开设“百年回眸”党史人物专栏,通过对重要党史人物事迹及精神的回顾,激发广大青年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信念,主动投身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去,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
张闻天
张闻天(1900—1976),原名“应皋”(也作“荫皋”),字“闻天”,江苏南汇县(今上海浦东新区)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红色教授学院学习。1933年1月担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遵义会议中被推举为党内最高负责人,和毛泽东、周恩来形成名为“三人团”的领导核心。主要著作编为《张闻天选集》,被誉为“红色教授”,1976年7月1日病逝于江苏无锡。
“多读,多看,多写”
张闻天1923年在美国勤工俭学时,针对中国文坛的状况做了一篇文章《生命的跳跃》,鼓励青年“多读,多看,多写”。这六个字既是对青年人的期待,也是张闻天治学的基本方法。张闻天年轻时代曾先后赴日本、美国、苏联求学,学习先进思想,大大开阔了视野。张闻天接受社会主义思想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开始热切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在苏联学习期间,张闻天埋头苦读,他能够成为我们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与这一时期的刻苦钻研是分不开的。
少年张闻天
勤写笔记是张闻天读书的好习惯。张闻天写读书笔记的方法有三种:一种是读书时随手在书上写下批语;一种是就某一问题有感而发写成文章,送给毛泽东和党中央;还有一种是读书时写下心得体会,留给自己做研究用。在庐山会议上受到错误批判后,张闻天被取消了领导职务,党的政治生活被隔绝,但他没有放弃学习和研究,写了几十万字的读书笔记,定期给毛泽东、刘少奇写信报告自己的学习和思考情况。
“打破教条的囚笼”
延安整风期间,毛泽东提出全党要反对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张闻天率先响应整风号召,在九月政治局会议上作了自我批评,提出“过去没有做实际工作,缺乏实际经验,现在要补课”,到陕北和晋西北进行了长达一年零三个月的农村调查。张闻天率领调查组深入农村,召开调查会,挨家挨户与农民座谈。
张闻天同农民交谈
通过对农村实际的深入调查,张闻天对于农村的生产力状况和阶级关系情况有了系统认识,形成了一系列调查报告,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张闻天在总结调查经验的《出发归来记》中指出,要“打破教条的囚笼”,从实际出发,才能成为真正的唯物论者。
《米脂杨家沟调查》
张闻天注重“以马列主义的立场与方法来研究中国的实际”。张闻天调查研究和思考问题的方法都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从生产力、生产关系以及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出发来研究实际问题。张闻天总是结合着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看书学习,进行理论思考,并进一步提高理论水平。从张闻天读书时写下的批注和笔记中就能感受到他对群众的关切和对实际问题的深思。所以,张闻天曾经指出,“我们主要的不是从书本上接受马列主义,而是从实际经验中,从错误中把它接受过来的”。
“要有说老实话的勇气”
张闻天的一生,是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一生。张闻天在1940年发表的《提倡朴素与切实的工作作风》中指出,“共产党人要有面对赤裸裸的现实的勇气,要有说老实话的勇气”。无论是做人还是做文章,张闻天都一贯地秉承了“说老实话的勇气”。
在长征和遵义会议的重要关头,张闻天毅然冲破“左”倾错误路线,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在庐山会议上,他不顾劝阻、直言诤谏、执意总结“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错误,以致被撤职罢官。文如其人,张闻天在思考和研究问题时,总是以真理为追求,以实践为标准。
毛泽东与张闻天(左一)
在“文革”中遭到严厉打击的情况下,张闻天决不随声附和错误主张,不顾个人安危,坚持写作论述社会主义的文稿,批判党内“左”倾错误。在受到批斗时,张闻天在台历上写下列宁的一句话激励自己:“为了能够分析和考察各个不同的情况,应该在肩膀上长着自己的脑袋。”在流放广东肇庆期间,张闻天坚持用“自己的脑袋”独立思考,以70多岁高龄的病弱之躯写下了《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等文稿。这些文稿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系统论述了社会主义的性质和规律,表现了一位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坚持真理的铮铮铁骨。
下面,请跟随小编的脚步~
通过一段微视频,走近张闻天
来源|“朱子微言”公众号
编辑| 刘骏熙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