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丨片如其人:不闭门造车的摄影课程

艺考栏目头像

汕头大学

2021/7/12

关注

“本次展览的剪彩活动即将开始,请大家......”主持人的话音还未落下,观展的人群便开始涌动起来,大家纷纷赶着来到台前,期盼能占到一个绝佳观赏地。

这天是以“中国公元,汕头工业印记”为主题的影像展开幕式,秉着“多走多看多交流”的教学理念,作为策展人的谢琳自然是要带着学生们来观展学习的。

她做“公元”专题十多年了,这次展览不仅实现了她一直以来办展的愿望,而且让她感到欣慰的是,“前来观展拍摄的同学都有脱鞋!”

原来,在剪彩的时候,由于观展人数众多且大部分为摄影爱好者,许多挤不到前排的学生就选择站上椅子,而他们都是脱了鞋再站到椅子上的。她在课堂上渗透的思政教育,通过这个细节就看得到了!即使距离那天已经有一段日子了,谢琳说起来还是异常激动和自豪。

汕头大学

影像展开幕式上,谢琳为参展人介绍照片背后的故事(点击图片阅读:谢琳的“公元故事”)

“我希望我教出来的学生是既具备理论知识

又具备实践能力的”

“摄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但是它又不可能没有理论”。谢琳坦言,目前在中国高校,具备理论和实操这两种条件的摄影教师实际上并不多。

谢琳,汕头大学长江新闻与传播副教授,30年从事高校一线摄影教学与摄影理论研究,荣获中国摄影个人最高成就奖——第十届中国摄影金像奖、中国摄影教育“德艺双馨”奖、中国摄影教育“红烛奖”、第十届广东省鲁迅文学艺术奖;为中宣部、教育部与媒体互换“千人计划”优秀人才,汕头市第14批优秀拔尖人才。为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高校摄影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广东省高校摄影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摄影家协会主席团成员、广东省摄影家协会当代摄影委员会主任。出版论著有《对话公元——中国感光工业巨星远去的背影》、《新闻摄影教程修订版》、《实用旅行摄影》、《新闻摄影教程》、《游离于边界之间》。主讲课程包括《新闻摄影》、《摄影基础》、《图片故事编辑与创作》、《艺术摄影》等摄影专业课以及《人文纪实摄影》、《旅游摄影创作与研究》、《全媒体时代手机摄影与创意》等全校通识课。

汕头大学

谢琳

家里的原因使得谢琳在少年时期就接触到了禄来和徕卡两种相机,从爱好到大学专业,再到成为摄影教师,她在摄影理论知识这一块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即便如此,她至今依旧在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

在当今这个信息高度发达的全媒体时代,很多知识不仅来自书本,还来自网络和朋友之间的交流。谢琳认为如果知识面不够完整,很有可能会经不起学生的提问。为此,她必须不断完善自己,成为一个综合性的教师,走上讲台时,才能更好地面对学生。

同时她也是个十分注重实操的老师。据谢琳介绍,她课件中所用的案例,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她自己去实地拍摄回来的作品。

她相信,每一个片子亲身经历获取得到的信息与观赏他人的作品而获得的感受,是绝对不一样的。“我想以身作则来告诉同学们:任何一个作品,都不能闭门造车!”为此她也经常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去和人民、社会接触。

汕头大学

谢琳带着学生到盐田外拍 刘铭勤/摄(点击图片阅读)

汕头大学

盐田外拍 万杰瑜/摄

02级广播电视新闻学的林秀彬提到,“谢老总是充满激情,也关心学生,带我们去牛田洋、饶平、汕尾等地方实践。”这些实践对于他来说,是一种享受,好玩的同时也为摄影、电视摄像的用光、构图等打下基础。

而老师在实践时说的“没人物,没故事,没细节的作品,不可能是好作品”,也一直被林秀彬谨记于心。虽然已经毕业离校多年,但林秀彬依旧和谢琳保持联系,有时还会向她请教问题。

汕头大学

学生摄影作品:《摄影者》林芯仰

汕头大学

学生摄影作品:《一日之时》 娄雨寒

汕头大学

学生摄影作品:《灯光下的烧鹅皮》陈虹羽

在媒体当摄影记者的03级新闻学梁清认为,谢琳给他带来的不仅是专业的摄影知识,更重要的是对摄影的热爱,“谢老鼓励得挺多的,先从培养我们对摄影的兴趣开始”。

梁清还记得之前有一段时间,他拍静物拍得比较多,而这很快就被细心的谢琳所关注到,“老师跟我说,不要拍花花草草了,多拍人文纪实”。

“老师,这是毕设作品。”办公室里,谢琳接过学生的毕业设计作品。今年她指导了四位学生。“红白烟火气,乡村厨师......”刚刚印刷完的作品册还散发着浓重的油墨味,看到最后一页时,谢琳笑了,她的付出得到了很大收获——学生作品中的影像和文字都做得不错!

毕设评审的结果更是让谢琳感到欣慰,她指导的17级梁宝仪的作品获得了“优秀”的评分!

汕头大学

17级梁宝仪毕设作品《城市反差---人与城的时空对话》是2021年新闻学院优秀毕业作品(点击图片阅读专题)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

让学生畅所欲言

2020年初,由于疫情爆发,学校做出“开学不返校”的安排,谢琳开始尝试线上教学。虽然一开始很忐忑,但谢琳也由此发现了线上教学的优势:教学手法有所突破的同时,可以有效延伸学习时间。于是疫情结束后,她向教务处提出,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模式进行授课。

现在谢琳每学期都会安排三节线上课程,通过腾讯会议授课。她的线上课程内容安排为学生的作业分享、老师的点评或者是对经典作品的鉴赏。

相比腾讯会议的回放功能,谢琳更喜欢让班长协助录像以作为宝贵的资料留存,既有利于她以后的理论研究,也让学生在长时间内可以重温,进而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作品,也借鉴他人的拍摄角度。

汕头大学

2020年,谢琳老师网络授课的现场环境

汕头大学

20国新专业的麦洁娜同学细心记录接种疫苗的过程(点击图片开启新闻摄影思政课程线上影展)

汕头大学

谢琳积极将学生作品推荐到媒体发表

同时,由于线上课程“看不见老师,看不见同学”,学生们可以更客观地评价作品。谢琳要求学生对作业进行他评和自评,在这个过程,不止要指出双方的优点,也要指出缺点,并进行打分。

线上授课还可以让部分比较害羞的同学尝试发言,提高自信心,增加勇气,这也是谢琳将线上教学与思政教育两者糅合的展现。

“线上的课程我会一直延续下去的!”她脸上洋溢着坚定的自信。

“学新闻也好,学摄影也好,

首先一定要学会做人”

近些年来,谢琳注意将课程思政的理念落实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实践当中。她一直坚持“学新闻也好,学摄影也好,首先一定要学会做人”。就像“字如其人”那样,谢琳认为摄影便是“片如其人”。

对于同一个景物、同一个事件,每个人看到的时候,大脑反映出来的东西是不一样的。大部分人可能是吃瓜的、看热闹的,但谢琳希望她的学生会用专业的眼光去观察,利用身边的工具把它们记录下来,做到从一个个细节里去反映出人民的、社会的变化。她认为,作为从事新闻摄影的人,有职责比人家多一只眼,即“用第三只眼去看待生活的方方面面”。

汕头大学

学生摄影作品:《欲乘风归去》沈锐冰

汕头大学

学生摄影作品:《云层下的发电机》胡欣妍

18级新闻学的刘铭勤,自2019年下半年至2020年末,一直是谢琳的助理。出于兴趣,再加上助理的职责,她上过谢琳的大部分课程,最大的感悟是:“摄影不是简简单单的技巧和设备操作,更重要的是有发现生活中那些值得记录的瞬间的一个能力”。

对于这种能力的培养,刘铭勤认为“首先就是你得足够的热爱,你要有这种激情去发现。其次呢,你要懂得怎么去跟你的采访对象交流,怎么去融入他们的生活,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更顺利地去理解他们的生活,同时对你的画面展现也很有帮助。”谢琳会在课堂上讲很多自己的摄影故事,包括摄影作品背后的创作过程,这些故事给刘铭勤的创作带来了很大的帮助。

谢琳在课堂上的思政教育主要是通过鲜活的影像告诉学生,如何针对性解决问题,而不是将所谓的条条框框,很枯燥地灌输到学生的脑海当中,正如她所说,“思政教育应该是贯穿整个课程的。”

汕头大学

学生摄影作品:《渔家灯火》李燕娟

汕头大学

学生摄影作品:《众乐乐》严舒林

谢琳的思政教育理念,不仅贯穿在新闻摄影课程中,也糅合进了其它通识课、选修课的教学。通过这种渗透式教学,她希望教会学生真诚对待任何事物,而不是利用他人来完成自己的摄影目的。

18级新闻学的黄妍淳也提到,“她在课堂上分享的摄影经历,传递的不只是摄影方面的知识,还有人生观念和为人处事的细节,我感觉也是很受用的。”

近年来,国家越来越提倡课程思政理念,谢琳认为,在新媒体快速发展和社会面临人性关爱考量的时代,对学生除了专业技能的培养外,如何培养学生的公民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问题尤为重要。

让学生记录生活中不易被人所发觉的事物,并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反映,这是思政教育的体现,也是理论和实践结合的体现。

汕头大学

学生摄影作品:《少女与花与落日》高泽芝

汕头大学

学生摄影作品:《灵动》温泓烨

她是课堂上严谨的谢琳老师,也是课余学生们亲切的谢老,“下课之后,我和学生就像是家长和孩子那样。”

一袭花色罩衫,手举笨重的相机,咔嚓一声之后,她开心得像个小孩。在摄影道路上永远充满干劲的谢琳,将继续带着她独特的教学理念引导一批又一批的“孩子”奔赴新的征程!

文字 | 沈锐冰

供图 | 谢琳

编辑 | 卢龙恩

温馨提示:在浏览“课程思政丨片如其人:不闭门造车的摄影课程”的时候,遇到了一点问题, 该内容由用户上传,目前的状态为内容正在审核中。

ai审核.png

对本文进行反馈,可以加快审核进度或“点击这里”前往其他网站查看。

艺考相关文章

发现更多好内容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
带你看艺考艺考推送时光机
位置:艺考-广东本科院校-汕头大学-微高校-院校号-汕头大学-课程思政丨片如其人:不闭门造车的摄影课程
咦!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它艺考内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