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回眸丨党史上的重要人物之粟裕

广东警官学院,艺考

广东警官学院

2021-7-07 22:18:10 文/朱俊杰 图/冯英杰

关注

广东警官学院

今日中国,如你所愿,承接汝志,未来可期。回首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无数仁人志士为救亡图存,进行了可歌可泣、不屈不挠的探索与奋斗。站在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朱子微言网络名师工作室开设“百年回眸”党史人物专栏,通过对重要党史人物事迹及精神的回顾,激发广大青年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信念,主动投身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去,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

解放军第一大将

广东警官学院

粟裕

(1907—1984)

粟裕,原名粟多珍,曾用名粟志裕,侗族,生于湖南会同。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南昌起义,后进入井冈山,参加历次反“会剿”和五次反“围剿”战争。长征时留在南方组织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期间,任新四军第二支队副司令员、江南指挥部和苏北指挥部副指挥。1941年任新四军第一师师长,后兼第六师师长。解放战争期间,任华中野战军司令、华东野战军副司令、代司令员兼代政委等职,主要指挥高邮战役、陇海线徐(州)海(州)段战役、苏中战役、孟良崮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上海战役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常委、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职。

01

经典一战扬威名

为了打好官陡门之战,早在1939年1月7日,粟裕就派出侦察员,摸清了官陡门的周边地形和兵力部署情况,制定了速战方案,并组织了几次夜间战斗演习。

1月18日清晨,粟裕率领新四军二支队三团,从宣城狸头桥出发,沿丹阳湖东岸北进。为了不暴露行踪,部队在冒雨北进25公里后停止行动,隐蔽宿营。19日上午,部队突然向西,乘船横穿丹阳湖,上岸后,又改乘预先准备好的船只,继续沿内河西进。午夜,部队迂回穿插到一个村庄隐蔽下来,整装待命,此地距官陡门还有近40公里的路程。

20日午后,粟裕召集排以上干部开会,宣布攻击目标,并详尽分配了各部的战斗任务,规定必须在20分钟内结束战斗,并迅速集结回撤。至此,战士们才了解了粟裕带领他们“绕圈子”的真正目的。

21日凌晨2点,攻击部队行进至离官陡门约10公里的地方时,前面一条河挡住了去路,粟裕当机立断,命令部队沿陆路绕道前进,必须赶在黎明前发起战斗。在巧妙地通过敌人的头道桥据点后,于4时许神不知鬼不觉地抵达距官陡门约2公里的王石桥。按照预定作战方案,一部沿西北绕向芜湖方向往东迂回,另一部则沿扁担河东岸北进,完成了对官陡门据点的包围。

广东警官学院

广东警官学院

新四军第二支队领导合影,左三为粟裕

在冬日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粟裕一声令下,部队发起攻击。顿时,枪声、手榴弹爆炸声、冲锋号声响成一片。攻击部队迅速突破铁丝网和障碍物,冲进据点。从睡梦中惊醒的敌人还没有弄清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就被打得人仰马翻,当了俘虏。趁着敌人惊慌失措之际,粟裕指挥部队一鼓作气,冲到河边,夺取了小木桥,占领了伪军司令部。

整个战斗只用了短短的8分钟,连同清扫战场总共用时20分钟。当周边敌人纷纷向官陡门据点增援时,粟裕早已率领部队安全撤退。奇袭官陡门,新四军大获全胜,仅伪军司令一人因在县城未归而侥幸漏网。共歼灭日伪军二百余人,俘敌五十七人,缴获步枪六七十支,短枪十多支,机关枪四挺,手榴弹、子弹、军用品更是数不胜数。

广东警官学院

广东警官学院

新四军二支队三团合影

02

为“儿子”走后门

“走后门”这种事,是人人痛恨的不正之风。可你知道吗?清廉一生的开国大将粟裕也曾为家人“走后门”,但事情被大众所知后,人们反而心生敬佩,这是为什么呢?

粟裕的长子粟戎生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毕业后,从一名普通士兵干起,在祖国南疆驻扎了4年。当这支部队调回内地,又赶上边境形势紧张。粟裕托“关系”走“后门”,硬是把刚过上几天“安生日子”的粟戎生送到了前线。

不仅对长子如此,小儿子粟寒生和女儿粟惠宁在父亲那也没得到什么“优待”。

小儿子粟寒生入伍后一直在条件艰苦的海军舰艇上工作,转业到交通部后,粟裕又支持他继续去远洋轮上工作,鼓励他要不畏艰难困苦。女儿粟惠宁当兵后,看到有些干部子女往条件好的单位调动,便写信给父亲“汇报”。没想到,粟裕却回复说,你们是在甜水里生长的,更要自觉地锻炼吃苦耐劳的能力。

别人都是想方设法让儿女到更加安全、舒适的岗位上去工作,粟裕却总是反其道而行之,哪里苦哪里危险哪里困难就让孩子“逆行”去哪里。

身为开国大将,粟裕可谓是“位高权重”,他是没有能力为子女“活动”一下吗?当然不是!作为三个孩子的父亲,他是不疼爱儿女之人吗?当然也不是!他只是更清楚应该给子女提供什么样的成长环境。

广东警官学院

广东警官学院

粟裕和子女们的合影

03

写给村党支部书记的一封信

“陈秉良同志,你好,你托人带来的笋干收到了,谢谢你的关心。1981年新年到了,寄上糖果一筒,向你和家人表示祝贺,望你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阖家幸福……此致敬礼,粟裕,1981年1月1日”。

广东警官学院

广东警官学院

粟裕将军写给村党支部书记陈秉良的信

这是一封粟裕将军写给浙江省松阳县安岱后村党支部书记陈秉良的一封信。一个是远在北京的粟裕将军,一个是深山村庄的党支部书记,是什么让两人之间有如此深切的情谊?这背后又有怎样的故事?

1935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在粟裕、刘英的带领下,几经转折来到安岱后村。为了不打扰村民,他们睡在廊桥上;为了了解群众疾苦,他们学习浙南方言,走家入户;为了救助饥荒灾民,他们**土豪劣绅,开仓济贫。村民们为掩护红军疗伤,专门搭建了红军寮,七八名村医悉数集结。为掩护红军主力撤退,安岱后村村民在弹尽粮绝后依然顽强奋战。在驻扎的一个星期里,粟裕与安岱后村人民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

1980年秋,安岱后村村民托人把家中的笋干带给远在北京的粟裕将军,以表达惦念与感激。本以为与粟裕将军的联系就此终结,没想到更大的惊喜在1981年元旦来到了这个小山村:粟裕将军回信了,还寄来了一盒糖果。陈秉良说:“这是粟裕将军在告诉我们‘先苦后甜’的道理,我把糖果分给村民们,但很多人根本不舍得吃,存放了好多年,有些老人直到去世前,那几颗糖还留着。”

这是怎样的军民情谊,可以穿过峥嵘岁月横跨千里?这是怎样坚定的信仰,可以让这小小的几颗糖,珍宝一样存放?

如今这封信已经泛黄、糖果盒已经锈迹斑斑,它们连同红军桥、粟裕旧居、红军主会场等革命遗迹一起,成为安岱后村村民心中永远的丰碑。时光带走了曾经的烽火岁月,但这些革命文物,让后人睹物思人、触景生情。它们诉说着共产党人筚路蓝缕的创业史,凝聚着革命先辈披荆斩棘的壮烈无畏,沉淀着军民之间殷殷切切的鱼水情谊。

下面,请跟随小编的脚步

通过一段微视频,走近粟裕

来源|“朱子微言”公众号

编辑| 柯成桓

艺考相关文章

发现更多好内容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
带你看艺考艺考推送时光机
位置:艺考-广东本科院校-广东警官学院-微高校-院校号-广东警官学院-百年回眸丨党史上的重要人物之粟裕
咦!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它艺考内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