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前沿 | 深大近期科研成果一览

艺考栏目头像

深圳大学

2021/6/21

关注

生命律动,研究不断

深大创新,前进不止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最近

深大的科研团队研究出的重要成果吧!

一、微纳光电子学研究院苏陈良教授课题组在

Nature Catalysis发表论文

近日,我校微纳光电子学研究院教育部二维材料光电科技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苏陈良教授课题组联合九州工业大学横野照尚(Teruhisa Ohno)教授和南洋理工大学刘彬副教授(深大访问教授)国际化团队在Nature Catalysis发表单原子光催化制备H2O2重要成果(参考文献1)。深圳大学为通讯单位,苏陈良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滕镇远博士(日本九州工业大学)、张启涛助理教授(深圳大学)、杨鸿斌博士(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为共同第一作者,该期刊为中科院一区Top期刊,2021年即时影响因子为40.130。该成果被Ben-Gurion University of the Negev大学的Menny Shalom教授在同期的Nature Catalysis上以"Light on peroxide"为题进行了重点评述(参考文献2)。

深圳大学

研究创新点:

1.开发了一种Sb单原子光催化剂(Sb-SAPC),用于可见光照射下水和氧气混合物中通过光催化合成H2O2。

2.在已开发的单原子光催化系统上,在420 nm处的表观量子效率达到了17.6%,太阳能化学转化效率为0.61%。

3.结合实验和理论研究,我们发现溶解在水中并由4e-WOR生成的O2均参与了2e-ORR生成H2O2的过程。单个Sb位点能够积累电子,这些电子通过2e-ORR途径充当O2的光还原位点。同时,与Sb位点相邻的元素单元的N原子上的累积空穴加速了水的氧化动力学。

深圳大学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公告)

二、医学部朱卫国教授团队在

《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

在线发表题为长文文章

2021年6月2日,深圳大学医学部朱卫国教授团队在《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在线发表题为SETD2-mediated H3K14 trimethylation promotes ATR activation and stalled replication fork restart in response to DNA replication stress的长文文章,揭示了组蛋白甲基化修饰参与调控ATR信号通路激活,并促进停滞的DNA复制叉重启的重要功能。 该项研究鉴定了新的组蛋白甲基化修饰位点H3K14me3的甲基化酶,发现组蛋白修饰能够直接影响RPA复合物在染色质上的招募,从而将组蛋白修饰与ATR信号通路的激活联系起来,说明组蛋白修饰参与调控了DNA复制压力的最开始的响应过程。深圳大学朱卫国教授和刘向宇研究员为本文的通讯作者,深圳大学博士后朱骞为本文的第一作者。

深圳大学

深圳大学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论文链接:

https://网址未加载/10.1073/pnas.2011278118

深圳大学

三、高等研究院高永祥研究员团队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

发表热点论文

近日,深圳大学高等研究院高永祥团队在英国皇家化学学会《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影响因子:11.3,中科院一区)发表了题为“Hydrothermally derived p-n MoS2-ZnO from p-p MoS2-ZIF-8 for efficient detection of NO2 at room temperature”的研究工作并入选热点论文。该工作与黑龙江大学史克英教授课题组合作完成。高等研究院为该论文的第一完成与通讯单位,高永祥研究员为通讯作者,博士后Muhammad Ikram为第一作者。

深圳大学

最近,该团队通过水热合成策略将棱形的ZIF-8胶体粒子转变为具有高比表面的n-型ZnO纳米棒,进而与p-型MoS2纳米片结合形成p-n MoS2@ZnO异质结构,并研发出基于该材料的室温高性能气体传感器。该材料与纯MoS2纳米片相比,将气体传感器的响应性提高了30倍,将检测灵敏度降到10 ppb。此外,该气体传感器还具有快速响应及恢复和高稳定性等特点。

该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774237, 2167010747)和广东省教育厅特色创新(2019KTSCX148)等项目的资助。

深圳大学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公告)

深圳大学

四、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何传新教授团队

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

发表论文

近日,深圳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何传新教授课题组在期刊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影响因子16.683,中科院JCR 1区)发表了题为"Integrating well-controlled core-shell structures into 'superaerophobic' electrodes for water oxidation at larger current densities"的研究论文。该团队胡琪专职副研究员为第一作者,何传新教授与香港科技大学邵敏华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深圳大学为第一通讯单位。

深圳大学

为了解决大电流密度下气泡的脱除问题,该团队开发了一种表面刻蚀的策略,在商业泡沫镍的表面构建了类似喀斯特地貌的微纳结构,发现该结构高低起伏的表面可以有效地切断气泡与电极之间的接触线,降低气泡的粘附力,使得所合成的电极具有水下超疏气泡的特性。研究所制备的电极展现了优异的OER性能,在380 mV的过电势下就能达到1500 mA cm-2的超高电流密度。

深圳大学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论文链接:https://www.网址未加载/science/article/pii/S0926337321000461

五、微纳光电子学研究院苏陈良教授课题组

在多个期刊连续发表系列研究成果

近日,深圳大学微纳光电子学研究院苏陈良教授课题组在Angew. Chem. Int. Ed. (影响因子12.959,中科院一区)、Nature Catalysis(影响因子40.130,中科院一区)、Nature Communication(影响因子12.121,中科院一区)连续发表4篇研究论文。

题为"Room-Temperature Palladium-Catalyzed Deuterogenolysis of Carbon Oxygen Bonds towards Deuterated Pharmaceuticals"的论文由苏陈良教授为独立通讯作者,该团队欧伟博士为第一作者。深圳大学为第一单位。

深圳大学

该团队在前期积累的光催化分解重水制备氘代医药活性分子的研究基础上,利用发展的钯催化脱氧还原反应条件温和(室温、常压)的优势,实现了电催化分解重水产氘协同钯催化原位用氘的芳基醇/酮脱氧氘解反应。该反应为构建苄位氘代的药物分子合成提供了一种高效、温和、精准的方法。

深圳大学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论文链接:

https://onlinelibrary.网址未加载/doi/10.1002/anie.202014196

题为"Atomically dispersed antimony on carbon nitride for the artificial photosynthesis of hydrogen peroxide"的研究论文由苏陈良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日本九州工业大学滕镇远博士、张启涛助理教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杨鸿斌博士为共同第一作者。深圳大学为通讯单位。

深圳大学

Sb-SAPC在可见光激发下,光生电子被激发到锑原子位置(带有蓝色发光),而光生空穴位于melem单元的N原子上(带有红色发光)。随后,溶解的O2分子被吸附(橙色箭头)到Sb位置,然后通过2e-转移途径通过形成电子μ-OOH作为中间体而被还原(蓝色箭头)。同时,水分子被melem单元上的高度聚集的空穴氧化(粉红色箭头),产生O2。这种锑单原子光催化剂克服了过渡金属用于传统光催化制备H2O2的缺点,在人工光合作用装置中显示出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深圳大学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论文链接:

https://www.网址未加载/articles/s41929-021-00605-1

题为"Semiconductor photocatalysis to engineering deuterated N-alkyl pharmaceuticals enabled by synergistic activation of water and alkanols"的论文由苏陈良教授为独立通讯作者,张钊飞博士、邱春天博士为共同第一作者。深圳大学为第一单位。

深圳大学

该研究通过调控稳定同位素标记的水和醇的调控,实现了N-烷基类药物关键位点不同稳定同位素和不同标记个数的精准控制,为人工光合成高附加值化学品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深圳大学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论文链接:

https://www.网址未加载/articles/s41467-020-18458-w

题为"Ordered clustering of single atomic Te vacancies in atomically thin PtTe2 promotes hydrogen evolution catalysis"的论文由苏陈良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该团队的李鑫哲博士、方漪芸博士与王俊博士为共同第一作者。深圳大学为第一单位。

深圳大学

该研究利用电化学剥离以及热处理方式来制备和调控原子级厚度二维PtTe2纳米片中的缺陷结构,以此作为模型催化剂来探究Pt位点的电子结构、吸附能以及析氢性能的相互关系。研究有助于理解催化活性中心电子结构与催化性能之间的关系。

深圳大学

六、微纳光电子学研究院范滇元院士团队

Optica发表研究论文

近日,深圳大学微纳光电子学研究院范滇元院士团队在期刊Optica(影响因子:9.778)发表了题为"Polarization-insensitive, high-gain parametric amplification of radially polarized femtosecond pulses"的研究论文。钟亥哲副教授为论文第一作者,研究生梁成川为论文第二作者。深圳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

深圳大学

1000倍的高增益光参量放大。该研究工作为破解径向偏振光峰值功率的受限瓶颈提供新的思路,有望将径向偏振光的峰值光强提升至相对论强度。

深圳大学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论文链接:

https://www.网址未加载/optica/fulltext.cfm?uri=optica-8-1-62&id=446429

深圳大学

七、医学部何前军教授团队

Nano Today上发表文章

近日,深圳大学医学部生物医学工程学院何前军教授联合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曹义海教授、深圳大学张晗教授在期刊Nano Today(影响因子16.907),发表了题为"A novel NIR-responsive CO gas-releasing and hyperthermia-generating nanomedicine provides a curative approach for cancer therapy"的研究论文。医学部金召奎副研究员和朵燕红博士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何前军教授、张晗教授和曹义海院士为共同通讯作者。

该团队发现黑磷可以与羰基锰中的Mn形成配合物,从而增强光化学能量转化效率,增强NIR光控释放CO气体分子的响应性;增强羰基锰的担载量;具有更高的生物降解性和生物安全性。

深圳大学

关于黑磷-过渡金属共价配位的发现,既加深了黑磷配位化学的认识,又拓展了纳米药物的设计思路。本研究所阐明的气热协同机制为发展新型协同策略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深圳大学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论文链接:

https://网址未加载/10.1016/j.nantod.2021.101197

八、分子科学国际合作联合研究中心

在多个期刊发表系列论文

近日,深圳大学分子科学国际合作联合研究中心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影响因子12.959,中科院JCR大类1区)、Advanced Materials(影响因子27.398,中科院JCR大类1区)和ACS Nano(影响因子14.588,中科院JCR大类1区)发表系列论文。

题为"Access to Allene-Containing Molecules via Enantioselective Reactions of Azolium Cumulenolate Intermediates"的研究论文由深圳大学分子科学国际合作联合研究中心的博士后解永涛为第一作者,高原教授和南洋理工大学的池永贵教授为通讯作者。深圳大学为第一单位和通讯单位。

深圳大学

通过引入高反应活性并且大位阻的酮类化合物作为亲电试剂,首次实现了Azolium Cumulenolate中间体的不对称反应得到手性联烯类分子。

该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底物适用范围广,可用于各类手性联烯分子以及手性螺环氧化吲哚类化合物的合成。该方法在天然产物、药物分子的不对称修饰以及有机功能材料、手性前药合成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深圳大学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论文链接:

https://网址未加载/10.1002/anie.202102177

题为"Size-Transformable Nanostructures: From Design to Biomedical Applications"的研究论文由深圳大学分子科学国际合作联合研究中心的博士后张晓东为第一作者,任祥忠教授、张俊民副教授和南洋理工大学的赵彦利教授为通讯作者。深圳大学为第一单位和通讯单位。

深圳大学

该团队综述了构建尺寸可转换纳米结构(包括尺寸可变小纳米结构、尺寸可变大纳米结构和尺寸可多次变化纳米结构)的各种策略,并着重介绍了它们在生物医学应用的最新研究进展。本研究将激励研究人员进一步开发尺寸可转换纳米结构的设计方法,并且将其应用于不同领域当中。

深圳大学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论文链接:

https://网址未加载/10.1002/adma.202003752

题为"Protein-Based Nanomedicine for Therapeutic Benefits of Cancer"的研究论文由深圳大学分子科学国际合作联合研究中心的博士后张秋红为第一作者,任祥忠教授、刘翼振副教授和南洋理工大学的赵彦利教授为通讯作者。深圳大学为第一单位和通讯单位。

深圳大学

该研究全面综述了基于蛋白质的纳米药物对抗癌症的各种应用,阐明了基于蛋白质的纳米医学的未来发展和潜在挑战。基于蛋白质的纳米药物在抗癌斗争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该团队希望这篇综述工作能够激发不同学科的广泛研究兴趣,以进一步推动基于蛋白质的纳米医学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发展和临床转化进程。

深圳大学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论文链接:

https://网址未加载/10.1021/acsnano.1c00476

深圳大学

九、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米宏伟副教授团队

ACS Catalysis发表论文

近日,深圳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米宏伟副教授团队在期刊ACS Catalysis(影响因子12.35,中科院JCR 1区)上发表了题为"Construction of K+Ion Gradient in Crystalline Carbon Nitride to Accelerate Exciton Dissociation and Charge Separation for Visible Light H2Production"的研究论文。该团队张国强副研究员为第一作者,米宏伟副教授为通讯作者,深圳大学为通信单位。

深圳大学

该团队提出了一个更加先进的策略来诱导BIEF:通过热力学可行扩散控制的固相反应来建立浓度梯度。该研究成果提出通过热力学上可行扩散控制的固相反应建立浓度梯度来诱导BIEF的策略,可适用于其它光催化体系。

深圳大学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论文链接:

https://pubs.网址未加载/doi/10.1021/acscatal.1c00739

十、医学部倪东教授团队在

Medical Image Analysis发表文章

深圳大学医学部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倪东教授团队在期刊MedicalImageAnalysis(IF为11.148)上发表了题为"Searching Collaborative Agents for Multi-plane Localization in 3D Ultrasound"的研究论文。倪东教授和罗湖人民医院熊奕主任为共同通讯作者,团队成员杨鑫博士和研究生黄雨灏为共同第一作者。深圳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

深圳大学

在超声检查中,标准切面的获取对于后续的生物参数测量以及诊断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研究提出了一种自动化的多标准切面协同定位系统。通过在大量三维胎儿脑部和子宫的数据上进行验证,该系统可以高效、准确地进行多切面定位,取得了当前最优的性能。

深圳大学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论文链接:

https://www.网址未加载/science/article/pii/S136****521001651

十一、高等研究院李秀婷研究员课题组

在多个期刊发表系列研究成果

近日,深圳大学高等研究院李秀婷研究员课题组在期刊Journal of Material Chemistry A(影响因子:11.4)、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Letters(影响因子:6.795,中科院JCR一区)分别发表1篇研究论文。

题为"3D Ordered Macroporous Copper Nitride-Titanium Oxynitrides as Highly Efficient Electrocatalysts for Universal-pH Hydrogen Evolution"的论文由深圳大学高等研究院李秀婷课题组博士后吴宇辰,北京大学博士生宁芳华分别为论文第一作者和第二作者。深圳大学高等研究院为论文的第一通讯单位。

深圳大学

该项研究利用了新型廉价易得的过渡金属铜作为主要催化活性物质,使用纳米工程结构设计了三维多孔结构的高活性催化剂,进一步推进了HER的非贵金属催化剂的研究和应用。

深圳大学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论文链接:

https://网址未加载/10.1039/D1TA02457D

深圳大学

题为"Probing Dynamics of Lead(II) Sulfide Quantum Dots in Solution Ligand Exchange by Voltammetry”"的研究论文由深圳大学高等研究院的李秀婷研究员为通讯作者,陈婕为第一作者。深圳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

深圳大学

本研究利用电化学方法研究量子点的液相配体交换过程。对于受静电平衡影响的液相配体交换过程,配体/量子点的比例被认为是确保高质量和稳定量子点墨水的关键。通过此项研究确定的最佳配体/量子点比例有助于提高量子点墨水的稳定性,不仅有利于降低量子点应用成本,扩大量子点应用范围,更有望提高相关应用中太阳能光子的转换效率或荧光效率。

深圳大学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论文链接:

https://pubs.网址未加载/doi/10.1021/acs.jpclett.0c03423

深圳大学

深大的科研团队

一次一次突破自我

一遍一遍找寻真知

让我们再次为以上团队献上掌声!

让我们期待他们未来更好的成果!

来源 | 深圳大学公文通

编辑 | 黎紫祺 刘子筠

责编 | 廖楷狄

温馨提示:在浏览“学术前沿 | 深大近期科研成果一览”的时候,遇到了一点问题, 该内容由用户上传,目前的状态为内容正在审核中。

ai审核.png

对本文进行反馈,可以加快审核进度或“点击这里”前往其他网站查看。

艺考相关文章

发现更多好内容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
带你看艺考艺考推送时光机
位置:艺考-广东本科院校-深圳大学-微高校-院校号-深圳大学-学术前沿 | 深大近期科研成果一览
咦!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它艺考内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