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季故事汇】 汪会荣:在南科大读博,收获的不止是科研成果

南方科技大学,艺考

南方科技大学

2021-6-21 10:19:08 文/赵天宇 图/邹梓涵

关注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2021年毕业季,经个人申请、学院推荐、研院综合评审等环节,10名毕业生获“优秀博士、硕士毕业生”称号,即2021年“研究生十佳毕业生”。让我们追寻他们的足迹,见证他们的成长与收获!

南方科技大学

汪会荣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系院:生物系

导师:黄巍 副教授

培养层次:博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生物医药

座右铭:坚持就是胜利!

获得荣誉:

2017年参加澳门大学ICMS“研究生学术研讨会”获得三等奖;

2019年作为南方科技大学本科生IGEM队的Instructor,全程指导队员的实验并获得国际基因工程机器大赛金奖及三项提名奖。

科研成果:

包含科研论文4篇及会议论文1篇。

2018年7月,在Biomolecules上发表研究论文(Stimulation of the production of prostaglandin E2 by ethyl gallate, a natural phenolic compound richly contained in Longan);

2019年8月,在Experimental and Therapeutic Medicine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Ellagic acid, a plant phenolic compound, activates cyclooxygenase-mediate d prostaglandin production);

2019年11月,在Analytical Chemistry杂志上合作发表研究论文(A Controllable, Centrifugal-Based Hydrodynamic Microfluidic Chip for Cell-Pairing and Studying Long-Term Communications between Single Cells);

2020年3月,在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A Ganoderma-Derived Compound Exerts Inhibitory Effect Through Formyl Peptide Receptor 2);

2017年11月,在Asian Federation for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Conference(AFPS)会议上发表会议论文(Anti-inflammatory effect and molecular mechanism ofGanodermathrough human formyl peptide receptors (FPRs))

下面,让我们一起听听汪会荣的南科故事吧!

01

我为什么来南科大

作为首届南科大与澳大联培的博士研究生,我当时选择南科大是因为学校优异的师资力量,以及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优秀的师资力量可以引领我们进入科研的新世界,而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则让我们能够有充分发挥自身潜能的机会。同时,快速发展的学校和配套的研究平台,也为我们的科研工作提供强力支撑。

02

我和我的导师

生物系有很多优秀的老师,我的导师是生物系黄巍副教授,完成两年在澳大的学习科研任务之后,我就到了黄老师的课题组继续学习。

南方科技大学

汪会荣与导师合影

黄老师是非常Nice的一位老师,非常关心学生,也对学生特别有耐心,这一点,相信很多已毕业或未毕业的本科生也深有体会。印象最深刻的是在2020年1月份,我刚回到湖北,疫情的严重性就凸显出来了。黄老师还问我要不要给我们寄一些口罩消毒液之类的(当时在当地已经买不到了,但深圳还可以)。另外,因为疫情推迟开学,而我却每天都被隔离在家,心急如焚。最后还是黄老师建议我提前返回深圳,在校外隔离并同时为毕业做好准备,所以才没有推迟太久。

03

我的科研

我博士期间的研究方向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最初的侧重于受体药理学方面的研究,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在澳大期间完成的;另一个是从澳大回南科大之后重新选定的。

在回到南科大后,经过和我的澳大联培导师与黄老师的共同讨论,我把自己在澳大的免疫与药理学方面的研究经历和合成生物学联系起来,重新确定了研究课题,努力用合成生物学方法来改变肿瘤微环境。

两个课题的共同之处是都用到了一种免疫细胞(嗜中性粒细胞),通过药物小分子的方式或者合成生物学的方法,对这种免疫细胞进行处理,以便引导其在机体发挥积极有益的作用,同时抑制其不利于机体的副作用,尤其是在疾病如实体肿瘤和自身免疫病等方面。

南方科技大学

在办公室处理实验图片

作为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可以接触不同的研究课题组和研究方向,更有利于开拓属于自己的科研世界。而同时也会面临更多的挑战,尤其是在两边导师研究方向有一定差异时。

对我而言,和两边导师保持良好的沟通是保证科研顺利很重要的前提。其次,需要尽可能快的完成自己的课题,这个也是最难的部分,毕竟博士生的科研课题存在很多不确定性。最后,和自己的同学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更有利于克服困难,走出困境。幸运的是,得益于导师的指导、同学的协助和自己毫不松懈的努力,我在联培学校的两年内完成了一个小课题。

南方科技大学

2017年受邀在AFPS会议上做现场报告

在澳大学习快要结束之时,澳大导师让我把自己研究的课题做一个总结,然后推荐我去试着投稿到2017年的 Asian Federation for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Conference (AFPS2017),在中医药研究领域内,这是很不错的会议。令人意外的是,会议论文提交后,我竟然收到了组委会发来的邀请报告的邮件,这是从未有过的经历,我担心是组委会的老师可能写错了,所以特地发邮件去解释了下我只是博士在读,但对方回复说也鼓励青年研究者报告自己的研究成果,我的澳大导师也鼓励我去现场报告,并且给我提了很多非常好的建议。最终我也克服了在很多专家和学者面前做报告的紧张和不适,圆满完成了这次现场报告。

南方科技大学

在我们自己搭建的显微镜平台观察样品

在南科大,黄老师的研究方向侧重于定量合成生物学,这要求较强的数学背景和工程化思维的能力,同传统的生物学的方法和思维是有一定区别的,所以我最初进组的时候还是有点担心。但之后发现,课题组里面有些同学是可以一边搭硬件、一边写程序、一边建模型的,可以选择向他们学习,也可以选择和大家合作,所以担心就是多余的了。而且,我们目前相互合作已经取得了不错的进展。

对于生命科学领域的博士研究生而言,读博期间的主要任务就是进行科研训练,包括思维和技能以及知识上的训练与积累。

我最初做细胞实验时,经常会过度紧张,担心污染样品或试剂。所以现在自己带师弟师妹们时就很能体会这种心情,通常会先教他们一次,提醒注意细节并牢记,而后看着他们自己动手做1-2次,最后让他们独立做1-2次,然后看是否一切都正常,再决定是否让他们独立做这个实验。这个过程中,很考验耐心,也比较耗时,但看到她们最终可以独立操作的时候,也是挺欣慰的。除此之外,还需要掌握的技能有独立设计课题、撰写论文、投稿以及回复审稿人质疑的能力,这些训练丝毫不亚于实验训练,整个过程非常考验人,所以大家才会有“科研虐我千百遍,我待科研如初恋”的感慨。等到这些技能都具备了,整个PhD的训练也基本结束。

由于我在南科大课题的前期数据用于申请基金且已获批2020年的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的子项目,为了保证项目的延续性及科研进度,接下来我还会继续在南科大进行研究工作。

04

读博的生活,不止有科研

不同于本科阶段,博士在读期间,尤其是实验科学主导的专业,可能比较少时间参加其他实践活动。我除了泡在实验室外的主要活动是跑步和登山。我参加过深圳大学城桃源杯半程马拉松赛和南科大-松禾科技接力马拉松,二者都属于非长距离的跑步,主要是为了锻炼身体,跑步也是锻炼自己意志的一种方式,对于我这不擅长运动的人而言,能坚持下来就是最理想的结果。

南方科技大学

2019年3月份登顶湖南衡山

有空的时候,我也很喜欢爬山,喜欢登高望远的感觉,有时候一些很难明白的科研问题,也会在这个过程中寻求到新的解决思路。我也喜欢去参加一些社团活动,比如2018年校运动会—研究生院方队中就有我的身影。

南方科技大学

2018年校运动会—研究生院方队(第四排,左三)

05

想对学弟学妹说

我想对学弟学妹们说:“不辜负自己的青春,青春也必不辜负你。”

选好导师,保持初心

如果是从事科研工作并继续深造,首先选择好的导师,选择好导师的标准,不外乎为学和为人两个方面。好的导师不仅是科研的领路人,也会对自己的人生观产生很大的影响。

其次,要保持初心,时刻提醒自己为什么会选择科研这条路,这样才不会因其他的事情而迷失自己的内心。

最后,要努力、细心、要多动脑思考,要让自己的研究结果经得起推敲和检验。为梦想加油,也为自己加油!

学会抗干扰

在自己要安心看文献或学习的时候,尽可能地把其他可能会引起干扰的东西放远一点,比如说手机静音,或者是找一个安静的地方,我比较推荐图书馆,在写论文的时候图书馆是我的首选之地,良好的氛围,安静的环境能够促使你安心学习。

学会给自己减压

读博的生活并非光鲜亮丽,太多的negative results,会时刻折磨自己,太大的压力,也会经常让自己吃不消。学会给自己减压,是非常重要的。面对困难和压力,运动、美食、诉苦,我是换着方法来减压,然后继续努力,忙碌也会让自己很快忘记这些负面情绪的。

要锲而不舍,坚持不懈

要说自己最大的特点,大概是忍耐力吧,或者说锲而不舍。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够坚持下去,这也是自己能坚持到今天的重要原因吧。

科研学习之余,我喜欢徒步、跑步、旅游,也喜欢去参加一些社团活动,全面锻炼自己的毅力和综合素养。

南方科技大学

2018年和同学去香港麦理浩径徒步

“经历了,才无悔。”

06

感恩相遇

在南科大,我觉得自己最大的收获是有了敢闯敢试的精神。一直以来,觉得自己性格内向,不大擅长人际交往和合作交流。在南科大的这几年,在学习和科研工作中,自己的人际交往的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学会了担当责任,也锻炼了自己抗压抗打击的能力。

此外,由于我们是第一届联培的博士生,在两个学校的学习、科研及生活中遇到了一些挑战。但非常幸运的是,在这几年中,学校老师们都给予了我们极大的关心和爱护,让我们时刻牢记自己是南科大的一分子,在联培期间要努力学习。

在此,我想对这几年来为我们操心操劳的老师们以及始终大力支持我们的母校表达我们由衷的感谢!

这里,尤其要感谢的,是我的两位导师。第一位导师是朱宝亭教授,朱老师是位知识渊博、且非常有耐心老师,他引领了我的科研入门,教会了我们最基本的数据整理、归纳,记录以及实验室日常管理规划等非常琐碎的事情。我当时并不明白为什么他会亲自教我们这些非常细小的事情,但多年之后,我才发现,这些看似非常细小的事情,在科研中为我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至今我都受益匪浅。第二位导师是黄巍副教授,黄老师同样对学生非常Nice且非常有耐心,他在交叉学科方向的研究思路为我们打开了新的研究方向,同时也为我们进行新的课题研究提供了非常有效的研究工具。

一路走来,也曾遇到很多难过的事情,而有些事情,注定了是需要一个人去面对的,有些艰难的时光,真的是熬过去了就好,所以分享一段话,给自己,也给陷于困境的其他人,希望在我们经历风雨之后,都能看到彩虹!

南方科技大学

--- 南方科技大学 ---

新媒体中心

新闻中心

来源:南科大研究生院

图文:由受访者提供

排版:余彤歌

文字编辑:劳湘雯

值班编辑:杨奂彦

欢迎投稿、建议:

weixin@sustech.edu.cn

艺考相关文章

发现更多好内容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
带你看艺考艺考推送时光机
位置:艺考-广东本科院校-南方科技大学-微高校-院校号-南方科技大学-【毕业季故事汇】 汪会荣:在南科大读博,收获的不止是科研成果
咦!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它艺考内容吧